我國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儲備制度發揮煤炭保障兜底作用

海外網 2024-05-10 14:30:45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國用電量在增長的同時,煤電發電量出現了下降,新能源發電的占比進一步提高,我國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原煤産量4.0億噸,同比下降4.2%。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原煤産量11.1億噸,同比減少4700萬噸,下降4.1%。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提升。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6875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0.7%。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達42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

我國將建立煤炭産能儲備制度

新能源發電具有季節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在我國新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提高的同時,爲了保障電網安全,讓煤電企業具有更加靈活的用煤渠道,我國近日發布了《關于建立煤炭産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在火電需要煤炭的時候用得上、發得出。

在山東泰安的這個新建成的煤炭儲備基地記者看到,通過鐵路從産煤區運來的煤炭在這裏儲備以後,可以通過公路、水運送往周圍的電廠和耗煤企業,當附近有能源缺口的時候可以調動儲備煤炭,實現煤炭的彈性供應。目前這裏已建成5個千噸級泊位、23.4公裏的鐵路專用線,同時具備50萬噸儲煤能力,年貨物吞吐量可達3200萬噸。

在《實施意見》中提出,到2027年,我國將初步建立煤炭産能儲備制度,有序核准建設一批産能儲備煤礦項目,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産能儲備。到2030年,産能儲備制度更加健全,産能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力爭形成3億噸/年左右的可調度産能儲備。

我國少人化 智能化礦山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安全生産是煤炭工業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近幾年煤礦建設改造的重點,和安全生産相關的少人化、智能化礦山已經成爲煤炭行業發展的趨勢。

近日,國家礦山安監局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6年,我國將建立完整的礦山智能化標准體系,針對重大災害可以智能預警,全國煤礦智能化産能占比不低于60%,煤礦、非煤礦山危險繁重崗位作業智能裝備或機器人替代率分別不低于30%、20%,全國礦山井下人員減少10%以上,打造一批單班作業人員不超50人的智能化礦山。到2030年,礦山本質安全水平將大幅提升。

在內蒙古這家年産量達到3500萬噸的露天煤礦,國內首套取消駕駛室無人純電動礦用卡車運輸系統正在緊張作業。相較傳統人工駕駛模式,在提高礦山效率的同時實現少人作業。

在陝西的這家煤炭深加工企業,最近剛剛升級了智能工廠系統,其中智能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關鍵設備的狀態、溫度、壓力、震動,出現異常工況可實時報警。此外,這家企業還部署了一大批輔助機器人在現場協助工作人員生産,實現少人化安全高效生産作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