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銷量又下跌!華爾街日報:蘋果在中國失去技術領先吸引力

尉遲紅 2024-05-09 02:42:27

文 尉遲紅心

編輯 尉遲紅心

蘋果尴尬了,銷量猛降!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一度以爲問界的熱度開始下降的時候,接力棒到了蘋果的手裏。

而大家可能會好奇,是不是蘋果又發布了什麽新産品?又或者說企業內部有了什麽動態變化?以至于再次吸引了大衆的視線。然而,其實這都不是。

這一次,揭曉的信息並不會讓蘋果洋溢著喜悅,按照5月7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再次下滑,實在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具體情況,聽我娓娓道來

事情經過

5月7日,華爾街日報的最新報道,哪怕是降價促銷,也未能阻止iPhone在中國銷量的下滑。

一個重要的轉變是,中國消費者不再將iPhone視爲科技領域的先鋒。

這標志著消費者態度的一大變化,他們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和對技術先進性的看重,出現了顯著的轉向。

智能手機行業的激烈競爭促使各品牌力爭高端市場。

但隨著産品功能漸趨同質化,諸如衛星通訊和AI功能這樣的技術雖然聽起來先進,卻未必能驅動消費者短期內更換手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24年初中國的手機銷量較前年同期下跌了7%,蘋果和華爲這兩個傳統的高端市場領導者面臨著新的挑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根據Counterpoint的報告,它在面臨華爲的強勁競爭,並受到OPPO、vivo和小米的價格擠壓下,銷量顯得格外困難。

QuestMobile的數據進一步確認了市場的變化,顯示華爲Mate60 Pro在新的一年初以激活設備數量領跑,這對于一直在尋找“接班人”的蘋果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

進一步的市場份額數據揭示了更加清晰的格局,OPPO/一加以17.1%的市場份額脫穎而出,成爲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新領跑者,而榮耀、華爲和vivo分別緊隨其後。

相比之下,蘋果的市場份額下滑至13.7%,首次跌出了前五名。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蘋果的挑戰。

2024年第一季度,蘋果的全球營收爲1196億美元,雖然同比微增了2%,但已經是連續第四個季度的下降。

特別是在中國市場,iPhone的銷量大幅下降了24%,這一數字遠遠超出了蘋果及其投資者的預期。這反映出,在中國,蘋果正在失去其一貫的市場優勢和消費者信心。

此外,大中華區的營收只有208.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3%,這是自2020年以來蘋果在該區域的最糟糕表現,突顯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急需改善。

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埃斯特裏雖然表達了對銷量下降的不滿,但也承認了中國市場的高度競爭性。

網友看法

很多網友都看了這個消息,我本來以爲網友都會爲國産手機的崛起感到開心和自豪,卻沒想到的是,評論區有一大批人依舊打算買蘋果手機,大力支持蘋果手機,這有點讓人感到意外。有的網友甚至還對國內品牌手機進行了冷嘲熱諷!

“我買蘋果不是講究他多先進 而是最安全 最能保護自己的隱私。用戶體驗好。”

“我覺得還好。15pro max依然是目前最能打的手機。”

“華爲還真牛逼,一款三四年的CPU的手機竟然技術上超越了蘋果,厲害了”

“我們公司的小夥子都用蘋果手機。”

“下一個手機還是蘋果”

很多人可能會想是不是因爲華爲和其他國産手機品牌,甚至有人會想是不是那些新穎的功能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

但其實,這次蘋果銷量下跌,可能更多的是因爲蘋果自身的原因。

來說說蘋果的A17 Pro芯片,它的性能其實已經算不錯了。

但是,比起競爭對手推出的骁龍8 Gen3和天機9300,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我們這些消費者呀,尤其是科技愛好者,總是對新技術保持著莫大的期待和熱情。

而蘋果最新的芯片,似乎沒有在性能上給大家帶來太多的驚喜。

此外,華爲Mate 60的亮相,更是給市場添了一匹黑馬。

這款手機不僅別致獨特,外形設計也賞心悅目,許多之前不買華爲的人也不得不改變看法。

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蘋果的産品自然就顯得不那麽搶眼了。

發生這些情況,也提醒了我們消費者,買手機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有人喜歡蘋果的系統穩定,喜歡它的生態圈;有人則偏好Android的自由度,或是華爲手機的拍照功能。

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選擇權在自己手上,要基于自己的需求作出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風。

同時呢,對待手機品牌,我們也要保持一份理性。

沒必要因爲偏愛某個品牌就貶低其他品牌。市場上的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亮點和不足。

好的産品,我們大聲稱贊;不足的地方,我們也可以提出來,畢竟這也是推動品牌進步的動力之一。

在品牌的支持者之間,更不應該出現互相攻擊的現象,畢竟,大家都是出于對科技和産品的愛好。

寫在最後

不管是蘋果、華爲還是其他品牌的手機,每一款産品都有其獨特的賣點和不足。

作爲消費者,我們更應該用開放的心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而不是一味迷信品牌。

同時,我們也要保持理性,不去跟風,不隨波逐流,更不能盲目攻擊。



0 阅读:2

尉遲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