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乳腺癌,她卻被切除了一側乳房,這種“死不了卻讓人受盡折磨的病”,如何預防?

揚眼 2024-04-18 16:45:11

近日,34歲的徐晴(化名)在鎮江市江大附院(又名江濱醫院)甲乳外科接受了左側保留乳頭的乳房皮下切除手術,長達3個月無休止的痛苦終于結束,但她也因此失去了一側乳房。

4月18日,院方介紹,得知徐晴做了乳房切除術,同病房的病友都以爲她得的是乳腺癌,而事實上,徐晴的病與癌並不沾邊。她所患的疾病學名叫做“漿細胞性乳腺炎”,是慢性乳腺炎的一種。該院甲乳外科副主任王坤介紹:“該病痛苦程度不亞于乳腺癌,且誤診、誤治率高,如果治療不及時,或面臨切除乳房的風險。”

超聲影像

膿腔如“蟻穴”般盤根錯節,時刻身處煎熬之中

今年1月的一天,徐晴突然感到左側乳房隱隱作痛,想到經期將至,推測可能是生理性的脹痛。但一連幾天過後,脹痛感卻未減反增,而且乳房表面皮膚有些發紅、發熱,按了按,裏面似乎有一個硬塊。

徐晴立刻去了醫院,醫生查體發現左乳下半個乳房及乳頭後方一團塊,邊界不清,活動度欠佳,有壓痛。超聲檢查提示左乳4-9點鍾呈片狀低回聲,深度約2.5cm,初步診斷爲炎性包塊。

嘗試口服藥物及乳房局部外用中藥治療一段時間後,徐晴的乳房腫塊卻依然在不斷增大。到了3月,左乳表面開始出現破潰,並有淡黃色膿液不斷流出。連日來的疼痛加上新出現的破潰流膿,讓徐晴苦不堪言,她隨即來到江大附院甲乳外科副主任王坤的專家門診,檢查診斷爲“漿細胞性乳腺炎”。

4月初,王主任團隊爲徐晴實施了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左側乳房膿腔非常大,呈多處分支,波及了整個乳房,內含大量膿性液體,引流不通暢。”王主任進一步解釋,膿腔就好比一個蟻穴,在乳房內已經盤根錯節,這種情況下,手術切除病變及鄰近組織是最徹底和唯一有效的方法。並且,徹底切除受累乳管也是預防病變複發的關鍵。

實施了左側保留乳頭的乳房皮下切除手術後,徐晴恢複非常順利,長達數月的痛苦終于結束。未來,徐晴可通過乳房重建手術重塑曲線。

切除的病變組織

痛苦程度不亞于乳癌,乳頭內陷者需警惕

“漿細胞性乳腺炎的發病率不低,約占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但需要強調的是,徐晴這樣的患者只是個例,絕大多數患者並不需要切除乳房。”王主任解釋,“漿細胞性乳腺炎”又稱爲乳腺導管擴張症,是乳房慢性炎症性疾病,高發于30至40 歲的非哺乳期女性。因該病的急性感染期膿腫破潰後的膿液組織中多伴有粉渣、顆粒樣物質夾雜,故中醫學上將其命名爲“粉刺型乳癰”。

疾病表現如下:1、急性期表現爲乳房腫痛,乳暈下觸及邊界不清的腫塊且觸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發熱等全身症狀,同時可有乳頭凹陷;2、亞急性期症狀與急性期相似,體征相對較輕腫塊縮小;3、慢性期可有邊界不清的硬結,且與皮膚粘連形成潰瘍和瘘管,部分患者可出現雙下肢結節性紅斑、關節疼痛、咳嗽等全身症狀。

相較于乳腺癌,“漿細胞性乳腺炎”讓醫生更加頭疼。首先,其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爲與先天性乳頭內陷、哺乳衛生條件不良、外傷或手術損傷導管、乳房退行性病變、內分泌失調、自身免疫等有關,尤其是先天性乳頭內陷的女性患病率高于常人;其次,該病病程纏綿、病情易反複,呈明顯的“三高”特點,即誤診、誤治、複發率高;最後,目前臨床上針對漿細胞性乳腺炎並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講究對症用藥,以控制炎症、緩解症狀。

手術治療可起到根治效果,但對手術時機和切除範圍的選擇至關重要,需要結合病情綜合評判。

在該病的診斷上,一般采用乳腺超聲、MRI、穿刺病理等輔助檢查,病理是診斷的金標准。如果懷疑“漿細胞性乳腺炎”,一般不推薦钼靶檢查,因爲檢查時擠壓乳房可能會加重病情。

預防要點有哪些,做到這些防患于未然

“漿細胞性乳腺炎”痛苦程度不亞于乳癌,有些患者形容其爲“死不了卻讓人受盡折磨的病”。那麽,我們應該如何積極地預防該病呢?王主任提出了以下要點。

1、矯正內陷乳頭:乳頭內陷是漿細胞性乳腺炎的高危因素,對凹陷內縮的乳頭應及時進行糾正,通過牽拉法和負壓吸引療法治療,必要時可通過手術來矯正。

2、避免過于緊身的內衣:女性應選擇尺寸合適的內衣,長期穿過于緊身的內衣,會擠壓乳房和乳頭,導致乳頭平坦或內陷,不利于乳腺健康。

3、注意衛生:按時更換內衣,每天清洗乳房及其周圍的皮膚,避免細菌和病毒的侵入。

4、拒絕吸煙:長期吸煙(二手煙)可能會刺激乳腺管,從而引起管腔阻塞,誘發漿細胞性乳腺炎。

5、保持心情愉悅:杜絕不良情緒的産生,對預防乳腺疾病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6、定期檢查:女性從20歲開始,應每月做一次乳房的自我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每年要做一次乳房專項檢查,檢查手段包括乳腺超聲、钼钯、核磁共振等。

通訊員 孫卉 錢小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淩雲

校對 徐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