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三位皇帝,誰的能力最強?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5-10 10:30:34
一、軍事能力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的軍事能力是最強的,後面的皇帝多的守成之君,但也有個別例外,比如漢武帝就是個例外。

論軍事能力,中國封建社會所有的皇帝都比不上唐太宗李世民。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李世民簡直是個軍事天才,十幾歲就敢上戰場沖鋒陷陣,作爲貴族子弟,沒幾個人能做到李世民這樣。

李世民打仗,經常身邊就帶了一兩個人,就敢到敵營周邊進行偵察,多次遇到危險,又多次轉危爲安,光是這種膽識,就沒幾個皇帝比得上。

《舊唐書 卷二 本紀第二》:太宗以精騎陣于北邙山,令屈突通率步卒五千渡水以擊之,因誡通曰:"待兵交即放煙,吾當率騎軍南下。"兵才接,太宗以騎沖之,挺身先進,與通表裏相應。賊衆殊死戰,散而複合者數焉。

李世民打仗,既能指揮部將,自己又能沖鋒陷陣,經常又是以少勝多。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北邙山之戰,李世民讓屈突通率領5000人渡水攻擊王世充,告誡屈突通:等到雙方交戰就放煙,我當率領騎兵南下。

雙方軍隊交戰後,李世民親自率領兵沖鋒,自己沖鋒在最前面,與屈突通裏應外合,一舉打敗王世充的2萬軍隊,俘虜、斬首8000余人。

李世民雖然不是唐朝開國之君,但唐朝的江山一大半是他打下來的,他就是事實的開國之君,李淵只是表面的開國之君。

李世民打了一輩子仗,沒輸過一次,唯一一次不勝就是親征高句麗之戰,沒有達到一戰滅亡高句麗的戰略目標,但也取得了攻城十余座,斬首5萬余人,俘虜7萬余人的輝煌戰績。

李世民的軍事能力差不多是那個時代的天花板水平,他打仗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少勝多,而且自己一方損失較小。

再說秦始皇,秦始皇的軍事能力主要體現幕後決策,調度,用人以及各種戰略配合軍事行動。

秦滅六國之戰,秦始皇用了十年,雖然秦國實力強大,但也沒有大到超過六國的總和,統一天下還是有難度的,秦國采取的戰略是遠交近攻,以政治手段配合軍事行動來消滅六國。

秦滅趙,以離間計誘使趙王殺李牧,李牧死,趙國亡。

秦滅楚,李信率領20萬軍隊失敗,秦始皇起用王翦,以60萬軍隊滅楚。

秦滅齊,收買齊王寵臣後勝,讓齊國不備戰,不參與,不支援,等到秦軍兵臨齊國城下,齊田毫無抵抗能力。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派50萬大軍南征百越,以30萬大軍北擊匈奴,雖然都達到了戰略目標,但損失較大,尤其是南征百越,秦軍傷亡數十萬人。

漢武帝的軍事能力與秦始皇差不多,也是幕後指揮。

漢武帝最大的軍事行動就是與匈奴作戰,前後打了幾十年,也沒能滅亡匈奴,與匈奴作戰時,只有衛青、霍去病在世的時候,基本上是全勝,衛青、霍去病去世之後,漢朝很少打贏匈奴。

這說明將領的能力在對匈奴作戰中,顯示的作用更大,也從側面說明漢武帝的軍事能力一般,嚴重依賴衛青與霍去病。

除了對匈奴作戰之外,漢武帝還打通了大西南、滅亡了南越國、在朝鮮半島開辟了漢四郡。

但持續數十年的戰爭,消耗了從西漢開國之初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之初所有國家積蓄,導致國力嚴重衰退,要不是漢武帝晚年罷兵息戰,漢朝很有可能步入秦朝後塵。

以軍事能力來看,李世民是超一流水平,獨一檔的,漢武帝與秦始皇都是幕後指揮,兩人水平相當。

二、政治能力

論政治能力,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一,秦始皇嬴政第二,漢武帝劉徹第三。

秦始皇因爲是曆史上第一個皇帝,影響力最大。

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全面郡縣制,實現了真正的大一統,後世百代皆行秦法。

還包括秦朝的法制,同樣是後世朝代的典範,但這些東西的形成,並非秦始皇一人之力,而是積秦國曆代之智慧。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修建長城,抵禦遊牧民族,修建直道和弛道,這可相當于現在的高速公路,爲攻打百越,通靈渠,移民人口到兩廣地區,對後世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漢武帝劉徹

秦始皇所做的事絕大多數是利在千秋,弊在當代,毛主席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在中國曆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

秦始皇的功績很大,影響力也很大,但缺點也很明顯。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位時期,大興土木工程,又對外大量用兵,徭役非常重,整個秦朝不是大工地,就是大戰場,不是在大興土木,就是在對外用兵,極大地消耗了國力,導致二世而亡。

秦始皇還有一大缺點,就是沒能選擇一個合理的繼承人,導致去世後,趙高利用陰謀手段上位,引誘秦二世誅殺了所有兄弟姐妹和重要朝臣,趙高亂政就是秦始皇的縱容與責任。

漢武帝在政治上也做了不少事,比如獨尊儒術,不過這個可不是什麽好事,毛主席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果漢代只有僵化的經學,思想界死氣沉沉。武帝以後,漢代有幾個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

漢武帝改革官制,創建內朝制度,影響了後世很長時間。

漢武帝采用推恩令,徹底解決了諸侯國威脅的問題,這也是一大創舉。

漢武帝爲了給戰爭籌集經費,開啓了賣官鬻爵,也成爲後世昏君弄錢的手段。

漢武帝最重要的功績是開創絲綢之路,爲漢朝經營西域打下基礎,使得漢朝威名遠揚,我們能稱爲漢人和漢族,一大半的功勞是漢武帝創造的。

漢武帝也有毛病,比如窮兵黩武,常年的戰爭導致國弱民窮,好在漢武帝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發布罪己诏,挽救了漢朝。

漢武帝擊匈奴,開河西,通西域

漢武帝還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發明酷吏政治的皇帝,以酷吏來對待不法官員,以嚴刑峻法來打擊犯法,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帶來的副作用更大,他的太子劉據就死于酷吏江充之手。

相對來說,李世民在政治上的能力顯然更爲突出。

唐朝是建立在隋末亂世,諸侯割據,軍閥混戰的基礎上,唐朝建立之初,也是一窮二白的,但是李世民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比如北破東突厥,南征吐谷渾,西滅高昌,唐朝無需像漢朝一樣休養生息,反而是不斷對外擴張,李世民解決了打仗背後的經濟問題,才能讓唐朝對外戰爭無往不利。

李世民成爲天可汗,他又是漢人的皇帝,他能夠成爲漢人與胡人共同的領袖,這不僅僅是軍事強大的問題,在政治上也是可圈可點的。

從老百姓的視角來看,李世民的貞觀之治要強于漢武帝的漢武盛世,漢武帝打仗導致國弱民窮,而李世民打仗讓唐朝越來越富足,百姓越來越安居,而且人口大量增長。

最爲可貴的是,李世民有一個從谏如流的美名,相對來說,漢武帝和秦始皇比較薄涼,漢武帝時期,幾任丞相都被殺,死在漢武帝手中,漢武帝還造成了巫蠱之禍,導致數萬人被殺。

三、用人水平

論用人水平,唐太宗李世民第一,秦始皇第二,漢武帝第三。

李世民什麽人都敢用,什麽人都能用,而且胸懷寬廣,不論是胡人還是漢人,也不管曾經是不是敵人,只要有才能,都能被重用。

唐太宗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胡人和漢人都能用

唐朝軍隊中的胡人將領和士兵是中國大一統朝代中最高的,奚族人屈突通、鮮卑人尉遲敬德、突厥人阿史那·社爾及阿史那思摩、鐵勒族人契苾何力都是唐朝名將。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然後赦免了所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只要有才能的人,都被重用。

比如李建成手下的魏征,這可是後來的貞觀名臣。還有王珪、薛萬徹、唐臨等,都成爲唐朝名將名臣,這就是李世民用人的胸懷。

秦始皇用人也算可以,名臣李斯,從呂不韋的門客一直做到丞相,國尉缭,一直是秦始皇滅六國軍事上最重要的助手,還有丞相王琯、禦史大夫馮劫等人。

至于軍隊中的將領,就更多了,王翦、王贲父子,蒙武、蒙恬、蒙毅父子,將軍李信、桓齮、內史騰、羌瘣等等。

秦始皇用人有個硬傷,就是把趙高這個奸臣留下,秦始皇顯然沒看清楚趙高的爲人,以至于秦朝亡在趙高之手。

漢武帝當然也會用人,但也有很大的缺點,比如軍事人才,只有衛青和霍去病能夠對匈奴作戰百戰百勝,其他所有將領都不行。

比如李廣利,老打敗仗,漢武帝還是一樣用他。

李廣、李陵這些悲劇英雄,也是漢武帝起用的,一個在戰場上自殺,一個投降匈奴。

唐太宗北滅東突厥,南征吐谷渾,西攻高昌,通西域

漢武帝在位54年,任命了13位丞相,分別是:衛绾、窦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

這些丞相並非全部是人才,也有庸才和一般水平的。

漢武帝的丞相平均四年一換,丞相這個官職可是相當重要的,漢武帝的丞相像走馬觀花一樣,而且有5位丞相死于非命,其中3人直接被漢武帝所殺,2人被逼自殺。

綜合來說,還是李世民最會用人,秦始皇和漢武帝用人有好有壞。

四、綜合能力

論綜合能力,還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強,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打天下,這是秦始皇和漢武帝比不過的。

論文治,貞觀之治是有名的盛世,漢武盛世雖然也是盛世,但是戰爭和酷吏政治帶給百姓的傷害比較大,漢武帝晚年,天下盜賊四起,起義不斷,差一點就動搖了漢朝的統治。

《史記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自溫舒等以惡爲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爲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範生之屬。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爲檄告縣趣具食;小群以百數,掠鹵鄉裏者,不可勝數也。

而且漢武帝晚年發生了巫蠱之禍,導致長安血流成河,數萬人被殺,達官貴人被酷吏肆意構陷,政治混亂,連太子劉據都自殺而死,這是政治災難。

而秦始皇在位時期就沒有盛世,有的只是繁重的徭役和兵役,這也是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建長城,通靈渠,開直道

論開疆拓土,唐太宗不輸漢武帝與秦始皇。

論與臣民的關系,唐太宗從谏如流,未殺一個功臣,也從不無緣無故殺人。

秦始皇滅趙後,專門到趙國邯鄲坑殺了小時候的仇人,有人在石頭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後,查不出責任人,直接把石頭附近的人全部處死。

漢武帝跟秦始皇差不多,司馬遷爲李陵辯護了幾句,漢武帝就把司馬遷處以宮刑。

太子劉據起兵造反時,漢武帝先把對付太子不力的官吏殺了一遍,後來感覺後悔了,又把平定太子有功的官吏殺了一遍,這是由著性子殺人。

相對來說,唐太宗更平易近人,而漢武帝和秦始皇則是權威帝王,容不得不同意見,動不動就殺人。

因此,按能力來排名應該這樣排:

唐太宗李世民最強,秦始皇嬴政與漢武帝劉徹能力差不多。

1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0:42

    有理有據,但沒有考慮到時代的局限性。秦始皇帝作爲開創性的帝王,沒有太多的人作爲參考,評價的時候,可以有較多容錯率;唐太宗能成爲千古明君固然與其才能過人脫不了關系,但亦不能忽視他畢竟是站在前人臂膀上看世界,更何況有隋炀帝惡例在前;漢武帝確實是窮兵黩武,剛愎自用沒得洗,但不可否認的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漢民族自豪感,高度的文化自信。評價人物功過永遠不能忽視其時代局限性。[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