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死于宦官之手的李純㈡

百年的驿站 2024-05-12 02:26:11

“誰爲輔佐臣?”一時鴉雀無聲,或許,文武大臣都面有愧色吧?過了許久,才有人怯怯地說:“聖上如此頻繁地稱贊一個詩人,實在是士林的無上榮耀啊!”李純微微一笑道:“魏绛雖然立有大功,不也太怯懦了麽?”魏绛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卿,深受晉悼公的器重,他極力主張和戎,使得“戎狄親附”,並于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從而使晉國繼晉文公之後又一次稱霸于中原。而如今,皇帝既極口稱贊戎昱的詩,又嘲笑魏绛“怯懦”,意思是再明顯不過了,文武大臣中誰還會不識趣地再提“和親”一事呢?唐憲宗李純果然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已,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外擊退北方強敵,對內整頓江淮財賦,即位不久就平定了四川劉辟、江南李锜的叛亂,後來又招降河北強藩魏博節度使田弘正,並集中全力消滅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割據勢力,使其他藩鎮相繼降伏,暫時實現了全國統一,幾乎開創了一個“中興”局面。他所用的年號“元和”,就被史家稱之爲“元和中興”。

可惜,晚年的李純,卻在勝利與成就面前迷失了自己。他寵信宦官,迷信佛教,服食什麽“金丹藥”,以求長生不老。元和十四年正月,李純派宦官杜英奇帶著三十個宮人,手持鮮花,前往鳳翔法門寺迎接什麽“佛骨”,准備在皇宮中供養三日之後,再送回寺中。那些信佛的王公貴戚乃至平民百姓們紛紛奔走施舍,唯恐落在後面,有的人甚至傾家蕩産地捐贈,有的人則將手臂、額頭用香火灼傷,作爲給佛家的奉獻。由于佛教盛行嚴重影響唐政府的財政收入,並給征兵、勞役、官吏治理都帶來很大困難,著名文學家、向來不信佛的大臣韓愈就寫了份《谏迎佛骨表》給李純。李純大怒,准備殺掉韓愈。宰相裴度等替韓愈求情,李純尚恨恨地說:“韓愈說我信佛奉佛太過分,我還可以容忍;可他竟然說自東漢奉佛以後,帝王的壽命都很短促,身爲人臣,如此狂妄,絕不可赦免!”只是因爲王公大臣們都認爲對韓愈的處罰太重了,再于別的事情上委婉勸谏,李純才沒有殺韓愈,只是將他貶爲潮州刺史。這就有了韓愈寫給侄兒十二郎之子韓湘的那首名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爲聖朝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至于他沉迷于丹藥,朝臣們不約而同地發現:皇上的氣色一天比一天難看,而脾氣則一天比一天變壞。就在這一年的十一月初一,起居舍人裴潾忍不住再次上疏說:“自從去年以來,各地推薦的方士越來越多,縱使天下真有神仙,也必然是隱藏在深山老林中,怕被人知道。凡是跻身于權貴之門、說大話、炫奇技、嘩衆取寵的人,都是心術不正貪圖利益之輩,豈可輕信他們的話,亂吃他們的藥?何況金石之藥酷烈有毒,不是人的五髒六腑所能承受的。臣請下令讓獻藥者自己先吃一年,如果確實有效,陛下再服用也不遲啊。”李純大怒,十二天後的十一月十三日,就找了個借口,將裴潾趕出京城,貶爲小小的江陵縣令。一個多月後的元和十五年正月初一,李純已經因爲服食金丹而身體欠佳,連新年第一天的迎新朝會這一慣例也不得不取消了。由于長時期服食金丹,李純的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服侍在他身邊的那些宦官們,動不動就會因爲一點小事而受到嚴厲懲罰,有的甚至還被處死,導致那些宦官們人人自危。正月二十七日,43歲的李純終于被宦官王守澄與陳弘志害死。從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登基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遇害,李純在位14年又5個月。新年以來,由于那些日子皇帝一直沒有出來處理朝政,從文武大臣到京城百姓,人人都有點惶恐不安。二十五日,李純在麟德殿接見了前來朝見的義成軍節度使劉悟,並與他交談。劉悟出來後將交談經過告訴了大家,人心才稍稍安定。二十七日白天,李純還任命少府監韓璀(音cuǐ)爲鄜州刺史,可是到了晚上,宮內就傳出消息:皇上已經龍馭賓天了!宦官們對外宣稱,皇上是因爲服食丹藥,導致了毒性發作而“暴崩”的。可憐李純這麽一位中興之主,死後竟然沒人敢追查凶手,可見當時宦官的勢力,已經膨脹到難以控制的地步。直到經曆了穆宗李恒一朝、敬宗李湛一朝,到文宗李昂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凶手王守澄與陳弘志才被李昂借用了宦官內部互相傾軋的機會,設法處死,其時,已是李純遇害的十五六年之後了。剛剛登基的穆宗李恒呢,只是杖殺了替李純煉金丹的方術之士柳泌與和尚大通,算是向人們作了個交待。

可歎虔誠信佛的唐憲宗李純,並沒得到佛家的特別保佑,迎回佛骨後僅僅一年,就死于非命了。順便插一句,韓愈的那個侄孫韓湘,後來就成爲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

李純的結發妻子姓郭,她是尚父郭子儀的孫女,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兒。升平公主前面已經介紹過,她是代宗李豫的女兒、德宗李適的妹妹、順宗李誦的姑媽,那麽,她的女兒,自然也就是李誦的表妹了,因此,論輩份,她該是老公李純的表姑媽呢。顯然,皇室是不大在乎什麽輩份不輩份的,前面不是也有舅舅娶親外甥女、姨侄娶親姨媽的先例麽,表侄子爲什麽就不能娶表姑媽呢?于是,當李純還是位廣陵王時,郭氏就被聘爲廣陵王妃了。由于她的爺爺與爸爸都爲國立有大功,媽媽又是堂堂大唐公主,因此別說老公李純,就是順宗李誦也對這位表妹兼兒媳婦的郭氏另眼相看,特別優待。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郭王妃替李純生下第三個兒子李恒,這就是後來的唐穆宗。然而奇怪的是,李純登基以後,郭氏卻沒有順理成章地由王妃進而被冊立爲皇後,只是晉封爲貴妃。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文武大臣們連續三次上奏章,請求冊立郭貴妃爲皇後,李純卻推托說:馬上就要舉行大祭祀了,這個問題以後再討論吧。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帝後庭多私愛,以後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後,不容嬖幸,以是冊拜後時”(《舊唐書·後妃傳下》)。

郭太後(?-851年)

也就是說,李純有不少寵愛的嫔妃,而郭氏則擁有顯赫的家族勢力,如果再讓她當了至尊至貴的皇後娘娘,倘若她不能容忍其她美女們親近皇上,那就比較棘手了。因此,關于冊立皇後的問題,就這麽“後時”,即一直拖了下去,一直拖到元和十五年正月李純暴崩,郭氏也就一直沒能在有生之年當上皇後娘娘。當然,由于繼位的穆宗李恒是她的親兒子,她被尊爲皇太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李恒之後,他的三個兒子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先後登基,作爲皇祖母,郭氏自然變成太皇太後了。無論當皇太後還是當太皇太後,她都受到親兒親孫們特別的尊崇,更令人敬佩的是:當敬宗李恒病危時,宦官中有人謀劃著讓她這位皇太後臨朝稱制,郭太後憤怒地說:“你們想讓我仿效武則天嗎?當年武則天臨朝稱制,幾乎顛覆了大唐社稷。我們郭家世代忠良,怎能做像武氏那樣的事!皇太子雖然年幼,但是只要有賢明的宰相輔佐,你們這些宦官也不要幹預朝政,何愁國家不能安定。我怎麽能夠幹預朝政呢?”說完,就把那份請求她臨朝稱制的诏書扯得粉碎。可是,武宗李炎死後,皇位轉到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穆宗李恒的弟弟宣宗李忱手上,情況就立刻變了:郭氏只是李忱的嫡母——其實,由于她未被正式冊立爲皇後,嚴格說來,還算不上嫡母呢。而李忱的生母鄭氏當年不過是專門服侍郭氏的一個宮女,不但身份低賤,而且與郭氏“有宿怨”(《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八),更要命的是,李忱還懷疑郭氏當年也參與了殺害憲宗李純的陰謀,因爲她有作案動機——未被冊立爲皇後的怨氣嘛,所以,李忱對郭氏“奉養禮稍薄”(《新唐書·後妃傳下》)——估計除了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大不如前外,另外還有不少使郭太後尴尬、難堪的具體事例。郭太後一直悶悶不樂,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六月的一天,郭太後在兩個宮女的陪伴下登上勤政樓,眼看著風景不殊,而人情大變,面對著世態炎涼,不由得悲從中來,覺得活著再也沒什麽意思了,一個想不開,縱身就往樓下跳——幸虧被兩個宮女死死地拽住了。李忱聽說後勃然大怒,郭太後當晚就“暴崩”了。人們都議論紛紛,認爲她是被李忱害死的。

(《高處不勝寒——皇帝與他的後妃兒女們》系列之57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