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中方殲滅緬甸克欽軍3個營”!克欽獨立軍到底是什麽組織?

烽火觀兵 2024-05-14 22:10:51

近段時間,不少關注軍事的朋友也許都刷到過這樣一則消息,緬北的親美武裝克欽獨立軍遭到了無人機的打擊,有包括438營,437營,141營在內的三個營在“一個小時以內”“全軍覆沒”,甚至連437營的營長都被俘了……

不得不說,這樣的消息確實讓人看起來非常“爽快”,但是只要稍微做一點功課,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消息其實可以說是“一眼假”!實際上不過是部分人爲了迎合大家的“痛快”心理而編造的罷了。首先,在緬北,尤其是“緬北之北”的克欽邦地區,實際上是一個遍布熱帶雨林的山地地帶,在這樣的地區,如果有三個營好幾百號人的話,那麽必然是分散在高山密林之中的。即便是出動無人機打擊,也不可能做到如此“高效”的在一個小時之內全部“消滅”,至少以目前的軍事技術而言,不能說難如登天,至少是難度極大。

其次,我們只要查閱一些資料就可以發現,網傳的這三個“全軍覆沒”的營,實際上並非是克欽獨立軍的番號,而是緬甸當局的陸軍番號,而且這三個營還在與克欽獨立軍作戰,結果卻被人以訛傳訛成了克欽獨立軍的武裝,甚至還被“全滅”了,實在是有些冤枉。

最後,筆者認爲,以大國的做事風格,如果要在海外進行軍事行動,那麽一定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並且也會有充足的理由,在于當地地方當局溝通之後才會進行,絕不會讓大家去猜測或者去想象。比如,在當初我軍的索馬裏-亞丁灣護航行動之際,就是在索馬裏當地公開表示對我方進行邀請,並直言“大國之中只有一國未參加”的情況下,我方才會出動海軍艦隊前往索馬裏-亞丁灣海域護航。大國執法,講究的是雷霆之怒,執法如山,事事有依據。

因此,綜上可見,所謂的“中方殲滅緬甸克欽3個營”,不過只是牽強附會、借題發揮的謠言罷了,大家千萬不要相信!

不過,這樣的一則謠言,卻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克欽獨立軍”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那麽克欽獨立軍究竟是一支什麽樣的武裝部隊,又爲何要“脫緬”呢?他們真的是“親美武裝”嗎?本期內容,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克欽獨立軍。

自古以來,緬甸這個不算太大的地理單元就一直因爲地形原因分爲了“上緬甸”和“下緬甸”。其中,下緬甸地區指的是緬甸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區,這裏集中著大量的人口以及緬甸的主要幾個大城市(如仰光),在曆史上也一直是緬族人的聚居區。而上緬甸就是指緬甸北部的高原山地地帶,這裏地形崎岖,一直是緬甸的民族區。而克欽人聚居的克欽邦,就位于“上緬甸”的“最上方”,可以說,的克欽邦其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緬北”。

從文化和宗教上說,克欽邦以及克欽獨立軍確實與美西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是有一定的非常合理的曆史淵源的。那麽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非常奇怪,爲何克欽邦這個深居亞洲內陸,與美國相隔十萬八千裏的地方,會與美西方有一定的聯系呢?

1977年,爲了慶祝基督教進入克欽邦一百周年,當地集資修建了一座重要的曆史文化建築——飛鷹樓。而之所以將這座樓命名爲“飛鷹樓”,是因爲當地人將美國人來到克欽邦,視爲帶來了象征著“自由”的“海鷹””。而就在這個“飛鷹樓”的附近,就矗立著緬北最大的基督教學校弄朗基督教大學。沒錯,位于緬北崇山峻嶺之中的克欽邦,居然是一個大部分人都信仰基督教的地區。

實際上,當地之所以會對美國人如此親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人確實堪稱是手把手地帶著當地克欽人走進了近代化和現代化。雖然從曆史上說,克欽人自古就聚居在克欽邦,但是克欽當地人由于地形等原因,對外界知之甚少,並且當地也只有比較模糊的克欽文化認同。這樣一直到了19世紀末,美國宗教界派出了傳教士漢森夫婦來到克欽邦,爲了傳播基督教文化,漢森夫婦結合拉丁文和克欽語言,創造性地發明了克欽文字,這對于克欽人而言的意義之大,不言而喻。

通過美國人發明的克欽文字,克欽人終于有了自己的能讀會寫的“學問人”,也終于能夠將克欽人曆代口口相傳的英雄人物和曆史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之中,克欽人才終于完成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族文化的認同。

在這樣的前提下,克欽當地人對美國人的感激可想而知,理所當然地,漢森夫婦的傳教工作也在當地大獲成功。從此,克欽人就將自己視爲了全球“基督教大家庭”的一員,正式開啓了克欽人“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時代。

帶有基督教底色的克欽,給隨後克欽的民族發展道路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英據緬甸時期,英國人就與克欽人天然有親近感,克欽人也加入英國建立的殖民武裝。

二戰期間,日寇趕走了英國人,占據了緬甸。但是自古桀骜不馴的克欽人並不願意屈從日本的威壓,在美國、英國的支持下,克欽人建立了大名鼎鼎的“第101突擊隊”,這支部隊大部分由克欽人組成,也有少部分美國人、英國人參與,最多的時候一度有兩萬多人。這個“101突擊隊”活躍在緬甸的崇山峻嶺之中,利用克欽族自古流傳下來的捕獵野豬等野物的方式,沉重打擊了侵占緬甸的日本鬼子,爲二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在二戰之中,由于克欽人與美軍、英軍並肩作戰,克欽人與美西方的關系也得以進一步強化。這個“101突擊隊”也被納入了美軍的建制,也被直接視爲了美軍的一部分,由此可見美軍對克欽人的尊敬。

而也正是爲了感謝克欽人在二戰之中的貢獻,戰後英屬緬甸專門成立了自治的克欽邦,這也是如今克欽獨立軍希望“脫緬”的淵源(當然,也可以說是英國人埋下的一顆雷)。

由此可見,克欽人確實與美西方有很深的曆史淵源,親近美西方也不足爲奇。那麽克欽獨立軍爲何要孜孜不倦地尋求“脫緬”呢?他們與緬甸當局的主要矛盾又是什麽呢?

首先,最直接的矛盾就是民族和宗教的矛盾。一方面,緬甸當局如今在緬甸推行所謂“大緬族主義”,對緬甸除了緬族之外的民族存在一定的區別對待,這當然引起了包括克欽人在內的不少緬甸民族的不滿。另外,緬甸爲了完成國家構建,在緬甸大力推行佛教,這自然會引來已經信仰基督教一百多年的克欽人的抵觸,這兩大矛盾實際上就是克欽獨立軍成立的原因,也是如今克欽獨立軍與緬甸當局最直接的矛盾。

其次是克欽獨立軍與美西方的關系,也引起了緬甸當局的警惕。在二戰之後,克欽人與美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一直得以延續至今,比如在奧巴馬時期,有當年101突擊隊的老兵寫信給奧巴馬,要求美國調停克欽邦和緬甸當局的沖突。在2014年4月,“克欽獨立軍”的副司令桑魯甘茂還應邀訪美,受到了美國軍政各界的熱情接待。如今克欽獨立軍的骨幹,也有不少實際上就是當年“101突擊隊”的老底子。

克欽邦在美國其實也有不小的知名度,並受到了美國不少老一輩的虔誠基督徒的同情。在美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媒體——《紐約時報》曾經也專門發文報道過這個地方,簡直將克欽邦吹捧爲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表示這裏是“玉石與黃金之邦”。

最後,克欽獨立軍的訴求其實與大家比較熟悉的果敢同盟軍、佤邦聯合軍、撣東同盟軍(小勐拉)等有很大的區別。以上的這些“民地武”的訴求,基本都是在緬甸當局的框架內實現自治就可以了,而克欽獨立軍的訴求則更爲大膽,他們追求的是希望克欽邦完全“脫離”緬甸。而且目前克欽獨立軍依托克欽邦和近200萬克欽人,實力實際上屬于是緬北“各路諸侯”之中較爲強大的一支,並且也一直在支持其余“民地武”。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緬軍與克欽獨立軍時有沖突也就不足爲奇了。

如今克欽軍一共編爲5個旅,人數至少在一萬五千人以上,主要裝備有美國陸軍退役的MP5SD沖鋒槍和M16A4步槍、M249機槍等,甚至還有傳聞稱該武裝至少有1-2輛美國陸軍現在還在裝備的M2布雷德利裝甲車。甚至還有消息稱,有美國中情局的所謂“顧問”人員在克欽獨立軍的轄區活動。

目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克欽軍是“左手聖經,右手美金”,堪稱緬北唯一一支與美西方親近的“民地武”勢力。對于這樣的一支武裝,我們如何看待,如何處理和這支民地武的關系,確實是一個比較值得思考的話題。

本期完。

1 阅读:2194
评论列表
  • 2024-05-15 01:00

    那麽問題來了:造謠者被抓起來了嗎?[呲牙笑]

  • 2024-05-15 10:51

    克欽軍的武器不是來原于美國,如果是美國武器裝備,早就在克欽幫建國了。正因爲他們用的武器裝備殘缺不齊,武器裝備極其落後,至今他們有了自己的兵工廠,生産一些輕武器,通過一些民坤武引進一些武器,但仍缺乏現代武器。

  • 2024-05-15 12:14

    早就應該練練兵了。多好的機會呀。

  • 2024-05-15 16:10

    那麽問題來了,作者以什麽身份辟謠?憑什麽由你來辟謠?你是誰?

  • 2024-05-15 16:11

    你的觀點和認爲不重要,不要發布誤導性標題,你這種才叫謠言,已舉報

  • 2024-05-15 02:24

    不不不,沒有,都是森林裏自己冒出來的

  • 2024-05-15 04:58

    已經舉報!造謠是要負法律責任!

  • 2024-05-14 22:57

    對于不聽話的小孩打一頓就好了

烽火觀兵

簡介:軍事、曆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