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孩子成長這8個時段裏,逐步退出他的生活

莞家媽媽 2024-04-10 20:13:12

上個周末,我們出去辦事,本想帶兩個孩子一起出去,辦完事後還可以一家人逛逛。結果11歲的大寶說什麽也不願跟我們出去——他只想跟他約的小夥伴在小區花園裏玩“槍戰”。

最後,我們只帶著二寶出去了。路上,先生感歎說,“兒子長大真是由不得父母了,以前到哪都巴不得粘著我們不放,如今想叫一起出趟門都難!”

我說,“這說明兒子長大獨立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不是好事兒嗎?”

當今社會,充滿了不確定因素,我們都想要盡自己所能爲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和安全庇護。一方面希望孩子能盡早獨立,另一方面卻又希望自己被孩子所依賴——不能脫離視線和所控範圍,否則就難以安心。

孩子依賴父母是天性

孩子究竟有多依賴父母呢?讓我們回想一下寶寶小時候睡前的小動作就明了。他睡覺不僅要你陪在身邊,還要抱著你睡,要你眼睛盯著他睡,要牽著你的手睡,甚至要抓著你的頭發睡……

孩子依賴父母是天性,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釋義:

生物學:寶寶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特別是在嬰幼兒階段,他們無法獨立生存和滿足基本的需求,唯有依賴父母提供食物、日常護理以及安全庇護等,這是一種刻在生物基因裏的本能。

心理學:孩子天生自帶尋求親近和建立親密關系的傾向。這種傾向會促使他們尋求父母關愛、陪伴和支持。家長可通過與孩子肢體接觸、親子互動等,使其建立起對世界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社會文化:無論在哪一個社會文化中,父母都被賦予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這種社會角色定位,注定會強化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並使得這種依賴被視爲正常、合理的存在。

所以,孩子自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與父母建立聯結了。當這種聯結形成以後,孩子才開始在身體上和情感上分離,繼而敢于離開父母去探索世界,並學會成爲一個情感自主的人!

孩子適度依賴才是健康的人格

美國的心理學家羅伯特·F·伯恩斯坦認爲:適度依賴是一種能力,它讓人更容易與他人融合親密,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在需要時樂于請求別人幫助,而不覺得自責。

既然依賴是每個人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那麽它便不是一個貶義詞,並不代表軟弱無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賴反而是一種積極健康的表現。

所以孩子依賴父母,也無需自責。反倒是,生活中我們不應一味地要求孩子堅強獨立,學會適度的依賴,並在適當的時候懂得求助,才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更有幫助。

但在成長過程,我們如何在孩子“依賴與獨立”中掌握平衡,應需做好3件事:

1、孩子3歲前完成聯結與分離

聯結方面:給孩子充分的關愛和陪伴,建立起深厚的親子關系。比如,每天固定時間陪孩子玩耍、親子閱讀、講故事等,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愛,並從父母那裏獲得溫暖與安全感。

分離方面:我們需引導孩子逐步適應分離的場景。比如親子處在不同房間,或媽媽離開/外出一小會。逐漸將分離時間延長,也可以嘗試建立一個穩定的“分離儀式”——每次離開前給孩子一個擁抱,並告訴他,自己很快就會回來。

通過以上操作,讓孩子逐漸理解並接受:分離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爸爸媽媽在或不在,自己都是被愛著的。如此,孩子才能慢慢適應分離,並開始一步一步走向獨立!

2、當孩子請求幫助時,可以適當“延遲滿足”

適當延遲滿足,是爲了讓孩子懂得爲長遠、更大的利益而自願延緩或放棄目前較小的滿足。適當的延遲滿足,能幫助孩子發展自制和自律能力,避免因爲“有求必應”而産生過度依賴。

例如,當孩子想要一個新玩具時,我們可以告訴他,這個玩具不是必需的,但可以等到生日或表現好時作爲獎勵買給他。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裏,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參與和體驗其他趣味活動,如閱讀繪本、玩益智遊戲、去戶外遊玩等,讓孩子在等待中感受到不同的樂趣。

3、鼓勵孩子幫助別人,並在有需要時向他人求助

求助與獨立,並非對立和矛盾的關系。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幫助別人和尋求幫助,都是很自然的事;遇到無助的時候,父母始終是最堅實的依靠,父母不在時也可救助他人。

日常當中,我們要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建立起一種認知: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要積極解決;自己解決不了時,要知道怎樣求助他人。

爲人父母,要懂得在合適的時間,退出孩子的生活

分享家庭教育中一段關于《退出》的經典語錄:

3歲,退出餐桌,讓孩子掌握自主吃飯的技能;

5歲,退出臥室,讓孩子分床分房獨立休息,戒斷依賴;

6歲,退出浴室,尊重孩子的隱私,從他獨立洗浴開始;

8歲,退出私人空間,再親密的親子關系,也要留一點空間;

12歲,退出廚房,放手讓孩子學做飯,讓他懂得體恤父母的辛苦;

13歲,退出家務,父母越早“懶惰”,孩子幹活越多,就越早獨立;

18歲,退出選擇,讓孩子自己去選擇,遵從自己內心的喜好和快樂;

結婚後,退出孩子的家庭,孩子未來的人生,由他自己守護自己的幸福!

對于親子之間的這8個“退出”,現在的你做到了幾個呢?

結語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讓孩子始終依賴,而是在適當的時候,讓他作爲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出去;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我是@莞家媽媽,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支持關注,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娃!

0 阅读:33

莞家媽媽

簡介:您的育兒方式決定孩子未來,一起加油,做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