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避免戰略誤判,是處理好中美關系的關鍵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03 14:15:37

“戰略認知問題始終是中美關系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4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在這次世界矚目的越洋電話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戰略認知問題。

早在去年舊金山中美元首會晤時,習近平主席就曾提出,撐起中美關系“舊金山願景”的“五個共同”支柱中,居首的就是“共同樹立正確認知”。3月27日,在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時,習近平主席再次闡述了“樹立正確認知”對于中美關系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

所謂戰略認知,體現在中美關系上,首先要回答的是,“雙方是對手還是夥伴”。這個根本性的、管總的問題,直接關系中美關系能否避開暗礁淺灘、穿越狂風巨浪,做到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回顧中美建交40多年曆程,中美關系克服困難、排除幹擾、砥砺前行,合作領域之廣、利益交融之深、輻射影響之大,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充分說明,和諧穩定的大國關系,不只讓雙方受益,更是世界之福。以開闊胸懷看待差異,以尊重態度接受不同,以合作共贏主導認知,中美關系就能朝好的方向發展。

樹立正確戰略認知,避免兩國戰略誤判,方能理性處理差異分歧,減少對抗、走向合作。但遺憾的是,美國對華的戰略誤判,似乎成爲某種常態。有統計顯示,自二戰結束後的70多年間,在國民黨與共産黨誰能贏得中國、朝鮮戰爭中國是否會出兵、中國是否會西化等問題上,美國對中國的重大戰略誤判達6次之多。也有專家警告,21世紀美國最大的戰略誤判,很可能是執意將堅持和平發展的中國視爲“假想敵”——基于這種誤判,美國一些人刻意歪曲中國的戰略意圖,大搞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結果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滑入“新冷戰”的深淵。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美兩國在政治體制、發展階段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但這並不意味著雙方不能合作共贏。“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也不搞意識形態輸出。”這是中國反複重申並始終踐行的理念。在中美交往過程中,中國從不幹涉美國內政,更無意挑釁美國,而是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發展繁榮的美國。同樣,美國也不應幹涉中國內政,更不應以沖擊、對抗來定義中美關系,而理應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

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這個前提正是雙方尤其美方樹立起正確的對華認知。就連“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也表示,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戰爭並非不可避免,借鑒中國曆史的智慧和“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思想,中美兩國完全能夠協力向前、共同發展,爲世界做出更大貢獻。我國領導人多次在公開的國際場合表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若是某些人再以狹隘排他的視角,“手裏拿著錘子看什麽都像釘子”,因不能擺正心態帶來嚴重誤讀,那只會損人不利己。

“中國發展有利于世界,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鈎’。”期待拜登總統的再次表態,能夠言出行踐。中美雙方加強溝通、讀懂彼此,相向而行,求同存異,必能走向“更好的未來”。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杜梨

編輯 胡宇齊

流程編輯 馬曉雙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