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巨物屍骸被沖上沙灘

坐井說天下 2024-04-11 16:49:58

菲律賓沙灘上出現了一個未知的巨型生物屍體,物種難以辨認,等待DNA鑒定。

下面我們盤點一下海洋中已知的巨型生物,各位看看這是個啥?

鯨鲨

Whale shark

鯨鲨,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屬于軟骨魚綱須鲨目鯨鲨科。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壽命可達70年至100年。

鯨鲨與人的比例

截至目前爲止,生物學家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爲12.65米長,21.5噸重,其他體型更大的個體報告並未確認。雖然鯨鲨擁有巨大的身軀,但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科學家經常用它們來教育社會大衆,不是所有的鲨魚都會“吃人”。

雖然鯨鲨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寬達1.5米。不過它們其實是一種濾食動物,主要捕食小型動植物(包括浮遊生物),但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曾拍攝到一條鯨鲨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魚類。

鯨鲨擁有5對巨大的鰓,兩個小眼睛則位于扁平頭部的前方,鰓裂剛好位于眼睛的後方。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腹部則是白色。每條鯨鲨的斑點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學家可以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所以也可以精准的判斷鯨鲨數量。

鯨鲨幾乎沒有天敵,人類進行的漁業活動是它們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亞洲是鯨鲨主要的獵捕區域,包括括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馬爾代夫、菲律賓、中國、印尼。鯨鲨在其它地方雖然不是捕撈對象,但也曾被誤捕。

皇帶魚

Giant oarfish

皇帶魚,又稱龍宮使者、海龍王、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鲱魚王、搖漿魚、地震魚,爲輻鳍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緯72度至南緯52度的亞熱帶深海裏。

1996年在美國加州捕獲的皇帶魚,長7.0米

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體長最高可達11米,但普遍爲約3米。而已知最重可達272公斤。

本魚體側扁,延長呈帶狀。魚體全身銀灰色,具藍黑色斑紋。頭部呈藍色,各鳍爲紅色。

由于捕獲數量稀少,科學家對其習性所知甚少。已知皇帶魚生活在深海的中、上層,過去以爲它的遊泳方式爲波浪式的蛇行運動。

例如這樣遊動

但根據後來在墨西哥附近海域捕捉到的海底畫面顯示,皇帶魚全身挺直,不做任何彎曲動作,完全依靠背鳍作波浪狀運動推進。

年幼的皇帶魚

關于皇帶魚的傳說很多,歐洲漁民稱它爲“海魔王”。因它常伴隨鲱魚遊動,被認爲是鲱魚的保護者,因而有“鲱魚王”之稱。由于它的背鳍的絲狀鳍條,有時形成雞冠狀,並可隨時垂舉,故日本漁民則稱之爲龍宮使者(リュウグウノツカイ、竜宮の遣い)。許多人認爲古代航海者相傳的大海蛇就是來自皇帶魚。

曆史上有關捕獲皇帶魚的記載甚少,坊間更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除非因爲地質出現大變動,例如發生地震,否則鮮有遊到淺水的海域,改變棲息環境,因此被捕獲的機會極微,亦因爲這樣的生活特性,才會被稱爲“地震魚”,相傳皇帶魚會因地震而受驚遊至淺水避難,所以它的出現即預示了會有大地震的發生。

雙吻前口蝠鲼

Giant oceanic manta ray

雙吻前口蝠鲼(fèn),又名鬼蝠,巨蝠鲼,分布各大洋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域。

雙吻前口蝠鲼,爲海洋中上層大型魚類,翼展超過7米,體重達2噸。

體扁平,體盤寬,舌狀鳍突出于眼前,能自由搖動,並可從下向外轉卷成管狀。眼球大,齒細小,粒狀。

雙吻前口蝠鲼爲海洋中上層大型魚類,性情溫和,肉食性,主要攝食浮遊動物及小型魚類。通常單獨活動,爲尋找豐富的食物,做季節性遷徙。

遊動體態優美,可以快速遊行和潛水,深度可超過1000米。

棱皮龜

Leatherback sea turtle

棱皮龜,又稱革龜,是龜鼈目中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所有活海龜中最大的,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2米余;體重可述800-900公斤。主要分布在熱帶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爾也見于溫帶海洋。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

棱皮龜與人地比例

它們的外型獨特,殼和頭部並無角質板而是由革質皮膚包裹。這種海龜擅于潛泳,可在深至1,000米海底活動,它們全身深藍或黑色,身上散布白色或米白色斑點。

棱皮龜的口腔與牙齒

棱皮龜,主要以水母爲食。只需一天就可吃掉相當于自身體重73%的食物,相當于1.6萬卡路裏,高出其生存所需3到7倍,這也是爲何棱皮龜這種號稱“吃水母機器”需要鋒利牙齒的原因。牙齒給了棱皮龜進化優勢,鋒利、尖銳、向內傾倒的牙齒可預防水母逃脫。

當小棱皮龜出生(孵化)時,其體長只有7.6厘米。

據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小組發表的海龜調查報告表明,棱皮龜的産卵數量,在過去的20年間減少了95%以上。波多黎各從2005年開始,每年舉行棱皮龜季,提升大衆對棱皮龜的認識。

藍鯨

Blue whale

藍鯨,是屬于須鯨亞目的海洋哺乳動物。

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

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

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

棲息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

藍鯨與人的比例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噸以上。

它們的心髒重180公斤,也是已知的生物中最巨大的。

體積最大的藍鯨的數據尚未完全確定。大部分的資料是來自20世紀上半葉,人類在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不過這些資料是由並不精通標准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所收集的。目前記錄到最長的藍鯨爲兩只雌鯨,分別爲33.6米和33.3米。

因爲藍鯨的體積太過巨大,所以很難去准確測量它們的體重。

藍鯨幾乎只捕食磷蝦,雖然它們也會以桡足類爲食。藍鯨總是在它們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中覓食,有時候它們一天會捕食5,000公斤的磷蝦。藍鯨在捕食的時候是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並同時吸入大量的海水。然後它們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從鯨須板的縫隙排出。當口中的海水完全排出後,藍鯨就把剩下這些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吞入。當藍鯨捕食磷蝦時,偶爾也會吞進小型魚類、甲殼類與烏賊。

大王具足蟲

Giant isopod

大王具足蟲,或稱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蟲,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虱科動物。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裏。

成年大王具足蟲的體長可達19-37厘米,這樣的巨大體型在深海動物中都是很難得的,其他的一些等腳類動物都只有1-5厘米。

其實人們對此類體型的動物都應該會比較熟悉,如大王具足蟲的陸地表親-潮蟲是在生活中時常可以見到的。

大王具足蟲是深海環境中重要的食腐動物。此外,他們也會主動獵食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參、海綿、線蟲、放射蟲等海底動植物。它們可以忍受長期的饑餓。有記錄表明,飼養于日本三重縣鳥羽水族館的大王具足蟲在絕食5年43天後才死亡。

自170米深、昏暗的次沿海區域,至2140米深、幽黑的深海區域都可以看到大王具足蟲的蹤影,而這些深海區域有著極大的壓強和低溫。

巨螯蟹

Japanese spider crab

巨螯(áo)蟹,又稱日本蜘蛛蟹,是現存雙螯跨度最大的節肢動物,可達440厘米。它們的身體可以長到40厘米左右,重18-20公斤。

巨螯蟹與人的比例

看看小朋友的眼神,看來是被驚到了。

巨螯蟹,主要分布于日本附近太平洋沿岸,在俄羅斯遠東和澳大利亞,中國台灣東部也有棲息記錄。

巨螯蟹的腹部

成年巨螯蟹生活在50-600米之間海底,溫度在10-13°C,它們以魚類作爲主食。

大王酸漿鱿

Colossal squid

大王酸漿鱿,又稱大王酸漿烏賊,有時被稱爲大王鱿或巨槍烏賊。分布在南美洲、南非及新西蘭海域一帶,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

大王酸漿鱿,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比巨烏賊還要巨大,身長約6-8米以上,重量可能高達750千克。(由于屍體樣本太少,目前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的胃裏估計其最大尺寸)

大王酸漿鱿食物包括深海巨型魚類、頭足類以及鲨魚等。

未成熟的幼體以及成體的大王酸漿鱿唯一的天敵是抹香鯨。人們在解剖抹香鯨屍體時經常能發現大王烏賊在其皮膚上留下的吸盤印痕,證明雙方的搏鬥異常慘烈。

2007年由新西蘭南極漁船捕獲的最大記錄標本。最初估計長度爲4.5米,重量爲450千克。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

North Pacific giant octopus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岸水深達65米的地方,也可以移動到較淺或較深水的地方居住。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體型很大,因曾發現重達71公斤的個體,故有指它們是最大的章魚。另外卻有指七胳膊章魚才是最大的章魚。

不過仍有很多紀錄指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可能是最巨大的。

七胳膊章魚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與人的比例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成體平均重約15公斤,臂展開可達4.3米。

套膜呈球狀,內藏了其主要器官。皮膚光滑,只要收縮或舒張色素細胞,就可以改變皮膚的顔色,輕易的隱身在環境之中。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主要獵物有蝦、蟹、扇貝、鮑魚、蛤蜊及魚類。它們利用吸盤將食物送入口中,並用甲殼素的喙將獵物咬碎。圈養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曾捕捉長達1米的白斑角鲨。

大砗磲

Giant clam

大砗磲與人的比例

大砗磲(chē qú),又稱巨蚌、庫氏砗磲,是最大型的雙殼貝類動物。棲息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最重可達200公斤,殼寬可達1.2米。

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

大砗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裏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豔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豔的顔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依靠海水把浮遊生物帶進體內,作爲食料消化吸收。

大砗磲棲息在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裏,以堅硬的足絲固著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遊生物帶進體內,作爲食料消化吸收。砗磲與一種蟲黃藻有共生關系,它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特殊的叫玻璃體的結構,能夠聚合光線,使蟲黃藻大量繁殖,而蟲黃藻則可爲砗磲提供一部分養料。這種動物與藻類的特殊關系稱爲互惠共生。

來源:動物世界

3 阅读:3169
评论列表
  • 2024-05-22 04:48

    11米皇帶魚是最長硬骨魚而非12.65米鯨鲨最長?!你這什麽邏輯?!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