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定大小金川之亂維護了國家統一,但也暴露出清軍的大量缺點

史海撷英 2024-04-17 11:34:53

清高宗晚年自稱十全老人,意思就是自己有十全武功,在這十全武功裏情況各有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的,有維護國家統一的,有得不償失的,也有反擊侵略。實際上真正值得誇耀的只有兩次平定准噶爾之役,算得上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而大小金川戰役則是賺大了的戰爭。

清高宗剛剛即位後就與准噶爾部簽訂了和約,確定了雙方邊界,結束了長期的戰爭狀態。在乾隆十年(1745年),藏民在高層的縱容之下劫掠駐藏清兵的大營。金川分爲大金川和小金川屬藏民土司。大金川土司莎羅奔逐漸強大,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並四處攻打周邊土司。爲此川陝總督慶複與四川巡撫紀山聯名上奏清高宗,要求發兵進剿,清高宗對此批複同意,並讓一等公佟國維第六子,吏部尚書隆科多之弟,文華殿大學士,川陝總督慶複爲主帥。

但慶複不善兵事。曆時一年多,耗費軍費一百萬余兩白銀,沒有任何結果,不僅如此,乾隆十二年(1747年),慶複還謊報軍情,稱清軍已大獲全勝,此事直到一年多後才被揭穿,已經回任大學士的慶複被革職,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高宗以坐贻誤軍機律論斬。後賜慶複自盡。慶複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這是乾隆年間的第一場戰爭,史稱“瞻對之役”。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六月清高宗命新任川陝總督張廣泗領兵三萬進攻圍剿金川,但由于金川位處大渡河峽谷,崇山峻嶺,地形極爲險要。當地還遍布非常堅固的石造碉樓,金川軍隊在其間部署槍炮,又加上張廣泗領兵無方,土司莎羅奔的土兵熟悉地形,作戰勇猛,清軍死傷慘重。金川藏軍戰力彪悍至極:其強悍的體魄、高明的技擊和射擊技術、悍不畏死的戰鬥意志,遠非清軍可比。

就此戰事久拖不決。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乾隆皇帝決定換將,命輔臣遏必隆之孫,大臣尹德之次子,保和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讷親爲全權負責前線指揮,問題在于讷親從來就沒有指揮過軍隊,沒有任何軍事經驗,清高宗讓讷親當主帥,顯然是拍腦袋決定,實際是爲了給讷親一點政績,可以說讷親辜負了清高宗的培養。

鈕祜祿・讷親

讷親帶領北京城內的禁軍和八旗勁旅前往金川前線。讷親抵達前線後,率軍攻打“山陡箐密,碉寨層層”的臘嶺,非常不順利,總兵買國良、署總兵任舉中槍陣亡,副將唐開中受傷,進攻失敗。又加上張廣泗瞧不起讷親這樣的外戚瞎指揮,將帥不和,能打勝仗那反而奇了。

連戰連敗,耗費軍費已經五百多萬,讷親也逐漸灰心絕望,就奏請清高宗要麽增兵三萬;要麽撤兵,只留一萬人防守,等過個兩三年再說。此舉遭到清高宗痛斥,在金川的清軍已經達到三萬多人馬,金川土司也不過四千多人,震怒之下的清高宗將張廣泗、讷親先後被革職處死,“上責廣泗贻誤軍機,奪官,逮至京師,上禦瀛台親鞫。廣泗極言其枉,命用刑,辨不已。上谕曰:‘金川用兵,張廣泗、讷親前後贻誤。廣泗初至軍,妄爲大言,既久無成效,則诿過于部將。及讷親往,乃複觀望推诿,見讷親種種失宜,無一語相告。見其必敗,讪笑非議,備極險忮。蓋恐此時奏聞,猶或譴責,不若坐視決裂爲得計也。朕詳悉推勘,如見肺肝。讷親且在其術中而不覺矣。廣泗熟娴軍旅,與讷親並爲練達政事之大臣,乃自逞其私,罔恤國事。今朕明正其罪,以彰國憲。’下軍機大臣會刑部議罪,當失誤軍機律斬。十二月,斬廣泗。後十日,谕並誅讷親。”此時朝廷後又增調三萬五千人,與金川前線兵力合計已近八萬人,清高宗命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皇後富察氏的親弟弟,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傅恒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此時的傅恒不過26歲。

臨出征之際,乾隆皇帝親自祭天,高規格宴請傅恒,親自給傅恒倒酒,並實授保和殿大學士。之後讓傅恒在禦道前上馬。典禮之隆重,非常罕見。實際上,清高宗還偷偷告訴這個只有二十多歲、沒有打過仗的小舅子說,如果第二年仍然無法取勝,他就公開下诏罷兵。因爲國庫裏只剩下兩千七百余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財政困難已經不足以支持清高宗繼續進行戰爭。

小小的大金川,總人口不到一萬,士兵只有大約三千,八萬清軍圍攻了兩年卻不能勝之,耗費的軍費高達兩千余萬兩。除了主帥指揮無能之外,再就是清軍戰鬥力的退化。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傅恒到達金川前線,具體細節就不說了,在此期間傅恒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大捷奏報抵達京城,清高宗的龍心大悅。傅恒被贈太保銜,加軍功三級。傅恒能夠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已經抵抗兩年之久的莎羅奔終于撐不下去,完全是被拖死的,這裏面也有張廣泗的功勞,換言之,如果張廣泗能夠堅持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也一樣能取得勝利。

嶽鍾琪

莎羅奔向前敵總指揮嶽鍾琪投降。爲了打消莎羅奔對降清的顧慮,嶽鍾琪僅率四五十人進入對方營地勒烏圍,並留宿一夜。莎羅奔在第二天和嶽鍾琪一起在佛像前起誓,隨後嶽鍾琪帶著莎羅奔等到清軍大營投降。莎羅奔等見嶽鍾琪對傅恒行跪拜禮,“時傅恒及提督嶽鍾琪決策深入,莎羅奔遣頭人乞降,傅恒令自縛詣軍門。傅恒遂受莎羅奔父子降。”就這樣,代價高昂的金川之戰以這樣一種極富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方式結束。

爲了這塊彈丸之地,清朝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乾隆皇帝第二任領辦軍機大臣、宰相、一等公讷親和平定苗亂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總督張廣泗被處死。國家財政瀕臨破産。如果金川再堅持一兩個月,清軍將不得不公開承認失敗而退兵。

清廷徹底平定大小金川後,采取設立成都將軍、安營設汛、去土爲屯等善後措施,從軍事、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對其加強控制,從而在兩金川及其周邊土司地區産生了很大的影響。清朝在這一地區逐漸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鞏固和發展了西南地區自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清平大小金川之戰示意圖

戰事的不順實際上暴露出了當時清朝在軍事管理上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極大問題。加之乾隆皇帝本身的對軍事行動的幹涉,也讓前線指揮變得非常混亂。這場戰爭卻也依然暴露出了清朝本身在軍事制度的大量問題,但可惜等清朝統治者真正認識到哪裏不對,卻已經是大廈將傾之時了。

發動金川之戰,拒不接受對方投降,堅持要取得徹底的勝利,曆時三年的戰爭,死傷慘重,這些都是清高宗的錯誤。但金川戰役的勝利鞏固國家的統一、標志著清朝開始直接管理西南邊疆,彌合了政治上的分歧。維護了領土完整、社會安定以及抵禦外部威脅有著極大的意義。

10 阅读:39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