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富病逝24年了,遺孀宋麗華至今仍走不出來

胖月追星記 2024-04-04 18:43:43

北京戰友文工團的金字招牌“二馬一賈二重唱”,你知道說的都是誰嗎?

將記憶中的收音機打開,刺拉拉的電波聲響過:“下面請聽張振富、耿蓮鳳二重唱歌曲……”

你的腦海裏,響起了哪首歌?

是《九九豔陽天》《敖包相會》?還是《祖國一片新面貌》?……

合作創下我國七十年代二重唱的巅峰,成爲享譽全國的年代歌唱家。

張振富的嗓子得到了上天的眷顧,生命卻沒有。

2000年因病離開人世,這位男高音軍旅歌唱家帶著他的音樂消失了。

只留下一個深深懷念著他的妻子,至今未能走出喪夫的痛苦……

01

“打蚊子”打成了著名歌唱家

1960年11月,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歌劇團到各個部隊挑演員。

爲排演歌劇《大清河》做准備。

到了炮兵團,團長大笑著拍胸脯:“我這兒有個人包你們滿意,我以團長的身份保證!”

就這麽被人叫到了跟前,聽著團長說:“你小子可不能給我丟臉!”

平日裏熱衷于唱歌的張振富清清嗓子,來了一首《我騎著馬兒過草原》。

一首唱完被要求再唱些,《一天賽過二十年》《二月裏來》等5首歌接連響起。

戰友文工團的領導只覺得撿到寶了,這小子的嗓子是真沒話說。

于是接著問其會不會表演。

張振富答:“啥?怎麽演?我是天津人,打快板算嗎?”

(青年張振富)

打快板不算,領導要的是人通過表情、動作來無實物演繹。

聽明白領導的需求,那就……挽起袖子打蚊子,邊打邊氣急敗壞。

難爲11月份的冷天,張振富能想到打蚊子。

這段演繹讓大家笑出了聲,也讓張振富走進了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下設歌劇團。

剛去就是個小人物,張振富一邊學著唱,一邊學著演。

拜了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王家祥爲師,跟在聲樂教授寓喻宜的身後吊嗓子。

唱唱演不懈怠,進步自然快。有進步,就有登台機會。

在台上演著《奪印》《探親》《智取威虎山》《紅燈記》等劇目。

通過廣播電台讓全國觀衆聽見《我心中閃亮著一雙眼睛》《沙漠之歌》……

從歌劇演員到京劇演員再到歌唱演員。

10多年的時間過去,張振富從20歲,步入了而立之年。

1972年,領導找到張振富:“組織上想要你組建一個男女二重唱……”

在此之前,張振富一直想成爲一名優秀的獨唱演員。

但組織上有需求,自己又怎能不應?

主動申請調往戰友文工團下設的歌舞團。

在這裏,他見到了1966年就與自己有過合作的耿鳳蓮。

耿鳳蓮聲音圓潤、清脆,張振富聲音洪亮、大氣。

這兩人聲音配合完美,形象出衆,搭配在一起不僅養耳還十分養眼。

默契一點點培養,在聲、情、形、味四個方面努力做到和諧統一。

《祖國一片新面貌》《逛新城》《十月的勝利》《藏族人民縱情歌唱》《懷念周總理》《雄偉的天安門》……

與耿鳳蓮合作20年,身穿藏袍,載歌載舞,成爲他們的特定形象。

唱起一首首歌,通過廣播電台與全國人民“相見”。

60、70年代,很多地區的人沒見過他們的面,卻能將他們的歌大聲唱出來。

被報刊媒體稱爲“歌壇並蒂蓮”“國內最好的一對歌唱搭檔”。

港澳同胞也紛紛贊言,說他們是“中國的一對絕唱”。

將二重唱藝術推上巅峰,張振富和耿鳳蓮紅遍大江南北,唱了近500首經典歌曲。

他們與馬國光、馬玉濤、賈世駿一起,被聽衆合稱爲“二馬一賈二重唱”。

他們撐起了戰友文工團的金字招牌。

只可惜一場疾病,帶走了他的生命……

02

癌症也打不敗一顆想唱歌的心

1997年年初,從外地演出回來的張振富覺得身體特別不舒服。

胸部發悶,頭暈,咳嗽,腿部發腫。

本以爲是年前演出太多累著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哪知扛了幾天,情況沒有好轉,他反而更難受了。

妻子宋麗華不敢再由著丈夫擱置下去,將張振富拽到進醫院做檢查。

說起宋麗華,她也是位高音歌唱家。

有《叫一聲媽媽》《薩瑪蘭奇北京歡迎您》《勝利屬于英雄的中國人民》等作品廣泛傳唱。

她與張振富就是在部隊結緣相戀,牽手約定要和和美美共度一生。

事實上他們也確實做到了和和美美共同生活。

結婚數十年,宋麗華照顧張振富的生活,從無怨言。

張振富對宋麗華事事有回應,從不敷衍。

人人都知道張振富與耿蓮鳳是黃金搭檔。

但其實張振富與妻子宋麗華也貢獻過不少優秀的二重唱歌曲。

兩人忙時各自爲營,聚時彼此關心。

任誰都意料不到,這對歌壇伉俪會被病魔分離。

那時候,誰都以爲張振富是累狠了,身體有些虧空。

但醫生給出的結果就像一道驚雷,直接將宋麗華的心理防線全部擊潰。

肺癌,輕飄飄的兩個字宛若上天宣判。

宋麗華頭暈目眩,渾身發寒,眼淚更是驟然決堤……

張振富倒是堅強。

醫生說建議手術,張振富問多久能出院。

聽到醫生說不能確定,住多久要看術後情況,張振富久久無言。

明白了丈夫的心思,宋麗華更是悲從中來。

宋麗華知道丈夫對音樂有多熱愛。

一旦手術,就意味著他將無限期地與音樂隔絕。

她想要丈夫長長久久地活下去,可偏偏丈夫另有所念。

知道自己應該勸說丈夫接受手術,可宋麗華一對上丈夫充滿乞求的眼。

便再說不出違背他意願的話。

聽著丈夫拒絕醫生的手術建議,聽著丈夫與醫生討論保守治療的事項。

宋麗華雖然還是眼淚婆娑,但也強迫自己冷靜。

她不想讓丈夫一邊承受著病痛侵擾,一邊爲自己擔心,還要反過來安慰自己。

沒有告訴身邊人自己的情況,張振富休息了一個星期,之後繼續爲戰士歌唱。

宋麗華在那幾天裏辦了轉業,她要在丈夫身邊,給丈夫最多的陪伴。

97年一次下部隊演出,7天12場,張振富中途身體疼痛無比。

強忍著胸腔傳來的刺痛,不顧眼前一陣陣發黑,即使滿頭大汗,也堅持登台。

堅持著演完,下了場由被宋麗華攙扶著,張振富喝完止疼藥,還和面露擔心的同事開玩笑。

說自己就是吃的不合適,腸胃在抗議呢。

98年,南方遭受特大洪水災害。

絲毫沒有猶豫,張振富報名加入慰問演出團。

跟著團隊一個又一個地方奔波,吃不好休息不好工作強度還大,累得張振富直接病情發作。

組織領導被嚇得不輕,當即要拿掉他的節目,送他去醫院搶救。

可當時說不了太多話的張振富死死捏著妻子的手。

讓眼眶酸得發脹的宋麗華不得不穩定情緒,之後對領導說:“沒事,他就是腸胃脆弱,還是讓他去唱吧……”

多吃了幾顆止疼藥緩過一口氣,張振富表示自己沒問題了。

走上抗洪大壩唱著聲調高昂的歌,士兵們被鼓舞了鬥志,歌舞團的同事被其激勵。

03

有些人的歌聲,經久不息

“只要我還在部隊一天,我就會唱下去,我穿著軍裝,我有我的使命……”

張振富是一個責任感極強,將軍旅歌手的使命以及國家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人。

只要演出有需要,他就從不推辭。

99年10月1日,國家50歲的生日。

天津爲了慶祝這一個日子,邀請張振富與張麗華回鄉演出。

欣然接受邀請,那時候,張振富的疼痛面積已經擴散到了全身。

張振富的獨唱在前,與妻子宋麗華的二重唱在後。

臨登台前,宋麗華爭分奪秒地爲丈夫做按摩,緩解他的疼痛,之後再餵他喝下止疼藥。

可上了台,張振華的狀態還是不好。

擔心丈夫會堅持不住倒下,那是宋麗華第一次不管不顧沖上台,想要叫停丈夫的演唱。

而滿頭已現大汗,張振富依舊沒停,他還不住擡手,讓妻子趕緊下去。

是台下的觀衆起哄,讓他們夫妻二人合唱一曲,宋麗華這才順利站在丈夫身邊。

從身後攬住丈夫,給他支撐力。

那一場,張振富堅持與妻子合唱了5首。

直到妻子眉頭緊皺焦急形于色,也不願再配合,他才向觀衆鞠躬,走下台去。

也許這次下來後好好休息,張振富並不會那麽急促地離大家而去。

可是他沒有。

10月30日,張振富的母校建校45周年,邀請從學校走出去的名人回校參加聯誼會。

接到邀請,張振富依舊同意前往。

堅持和小校友們合照,對關心他身體的人還是那句:“腸胃不舒服,小毛病!”

下午聯誼會開啓,拿著話筒走上台,張振富不讓自己的任何一次演出留有遺憾。

只是演出沒有遺憾,聯誼會後他就住進了醫院。

宋麗華的眼睛哭腫了,心中的悲傷再也壓制不住了。

而張振富開導她:“想開些,早點晚點,人都有這一遭。我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我沒對不起任何人,沒做過虧心事,我會含笑而去,你也別哭,你要好好的,別讓我擔心……”

兩個月零18天,宋麗華沒有一刻離開醫院。

她就待在丈夫身邊,讀書讀報,小聲唱歌。

給他擦洗照料,與他一起回憶記憶中難忘的日常。

2000年1月17日,張振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艱難說話,張振富告訴家人,他和妻子多年來有些積蓄。

他委托了妻子,會將積蓄分給家人一些,要給母親多一些,算作他最後的心意。

交代完最後的一點話,張振富徹底離開人世。

兩天後,他的遺體自天津啓靈回北京,天津1000多人冒著飛雪,爲他送行。

從此之後,喜愛張振富的歌迷,再也看不到他在現場唱歌時飛揚的神情。

從此之後,張振富的遺孀宋麗華,長久沉溺在丈夫離世的悲痛裏。

張振富是位對工作高度負責,對演唱事業愛進了骨子裏的歌唱家。

他與癌症抗爭的曆程,讓人們看見了他“生命不息,歌唱不止”的堅持。

歌聲打動人,品質感動人。

張振富不後悔自己放棄治療堅持歌唱的選擇,他覺得自己的一生無憾無怨也無悔。

他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他的歌聲經久不息!

張振富走了,宋麗華懷念至今。

宋麗華陪著丈夫走過了他生命最後的那幾年艱難時光。

她親眼看到了丈夫的那顆熱忱之心,感受到了丈夫光輝的品格。

她爲自己的丈夫驕傲。

可越是驕傲,就越是難以忘記。

至今懷念著丈夫的音容笑貌,宋麗華還將自己的一腔深情熔鑄在“緣定今生,情系天堂”的組歌中。

這是她對丈夫的愛,也是她對丈夫的思念。

而這組歌也由中國音協音像出版社進行了發行。

結語:

如今的如今,張振富走了有24年。

曾經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著名的“二馬一賈二重唱”,已經有3個人永遠離去。

唱著《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馬國光,在89年因突發腦溢血離世,只有57歲。

唱著《打靶歸來》的賈世駿同樣因肺癌去世,享年81歲。

唱著《祖國處處有親人》的馬玉濤晚年經曆過二婚丈夫離世,如今與女兒一起生活。

而在張振富走後,耿蓮鳳便以獨唱歌手的身份出現,她再沒與誰組過二重唱組合。

記憶中的人似乎伴隨著一代人的長大,慢慢地,悄無聲息地離我們遠去。

就是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會想起,曾經收音機裏的聲音:“下面請聽張振富、耿蓮鳳帶來的二重唱歌曲……”

14 阅读:3118
评论列表
  • 2024-04-05 16:50

    懷念,一直沒忘,一直沒忘。

  • 2024-04-04 20:46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這歌沒提太不應該了。

  • 2024-04-04 22:40

    對這“二馬一賈二重唱”印象都很深,均爲受人喜愛的藝術家,難忘的回憶…

  • 2024-04-05 12:29

    是什麽癌症吧,文章裏沒有說

胖月追星記

簡介:明星不止星光萬丈,還有鮮爲人知的心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