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防塞防之爭。

琅琊左史 2024-03-19 17:05:28

1865年,浩罕國的一位將軍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南部,並且得到了英國的支持,英國與其簽訂條約,正式承認阿古柏政權。1870年,阿古柏勢力又侵入北疆,占領了烏魯木齊和吐魯番。

眼看著英國勢力的加入,沙俄不想新疆這塊肥肉被英國獨吞,1871年,沙俄侵入伊犁,與阿古柏一南一北形掎角之勢意圖侵占整個新疆。

禍不單行,1874年,日本侵入台灣,清廷東南沿海防務壓力陡增。

清廷東西兩面面臨入侵壓力,1875年,清廷文武百官展開了海防優先還是塞防優先的大討論。海防論以李鴻章爲代表,塞防論以左宗棠爲代表。

海防派的論據有五個:第一,邊防不如海防重要和緊迫,因爲北京距海岸近,而新疆則離京師遠;第二,由于財政苦難和新疆戰役的勝算毫無把握,不得不重新考慮此役是否可行;第三,新疆土地貧瘠,一片不毛之地,不值得花這樣高的代價去收複它;第四,新疆的周圍有沙俄、浩罕強鄰,不能長期固守;第五,緩期收複新疆並不是要放棄這片土地,只不過是保存實力等待他日再行收複。

塞防派也提出了五個論據:第一,新疆是西北防務的第一線,它守衛蒙古,而蒙古守衛著北京;第二,西方列強以及日本在沿海尚未造成直接入侵的危險,而俄國人在新疆的推進已經成爲主要的威脅;第三,不應將邊防軍費轉用于沿海防務,因爲對沿海防務已經撥給固定的軍費;第四,列祖列宗百戰經營的土地不應放棄;第五,烏魯木齊和阿克蘇這樣的戰略要地應首先收複。

左宗棠認爲俄國的侵入是心腹之患,而西方國家在東南沿海的威脅只是肢體之病。這與1681年康熙皇帝先收複台灣,再攻打准噶爾噶爾丹恰好反了過來。

從曆代王朝的經驗來看,塞防一直處于戰略地位,遠遠優于海防,因爲曆代王朝總是面臨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兩宋時期的契丹、女真、黨項以及最終滅南宋的蒙古,都是從北方而來,明朝雖然將蒙古族趕回了大漠,但有明一代北元依舊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發源于北方的滿族王朝,本身就是以一個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不能不清楚邊防的重要性。北方遊牧民族數次入主中原,這種曆史記憶刻骨銘心。沙俄從東北、西北多地入侵,大有入主中原之勢,新疆如果失陷,則蒙古、西藏均不能保,河西走廊亦不能保,最終中原將完全暴露在沙俄面前,塞防至關重要。

經過慎重考慮,清廷決定海防塞防並重,新疆必須優先收複。1875年4月23日左宗棠被委任爲欽差大臣,全權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爲准備這次戰役而殚精竭慮,不惜向西方列強舉債籌集軍費,最後采取了“緩進速戰”、“先北後南”的策略。1876年,劉錦棠迅速進入新疆,到11月便征服了北疆。1877年3月兵分三路進入南疆,迅速擊潰阿古柏的軍隊,阿古柏于1877年5月29日自殺身死。雖然阿古柏的兒子們繼續作戰,但是已經是強弩之末,到1877年底,除了伊犁這塊小飛地仍爲俄國人占領外,整個新疆已被收複。

1881年,借著收複新疆的余威,曾紀澤代表清廷與沙俄簽訂了《伊犁條約》,1882年清廷收回了伊犁。1884年新疆正式設省,劉錦棠成爲首任甘肅新疆巡撫。至此新疆牢固的掌握在了清廷手中,爲後來中國的遼闊版圖奠定了基礎,左宗棠的功績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