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沒“尊嚴”的沙漠在中國:被用來種土豆,還産出1萬多斤

陋室文史 2024-04-29 16:44:21

曾經有人開過這樣一個玩笑,說只要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一定能種出什麽東西。

甚至在中國第一次探測器登月後,首先研究的便是月球的土壤是否適合耕種,這都體現了中國人對“種植”的執念。

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爲了種地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傳出“中國已經研究出了在沙漠中都可以種植的土豆,甚至已經産出1萬多斤”這一消息時,更是加深了全世界對咱農業大國的標簽印象。

你沒聽錯,沙漠竟然在咱國家的不懈努力下,種出土豆了,且産量非常可觀……

最沒“尊嚴”的沙漠

2023年,正在人們憂心因日本核廢水汙染海洋,導致未來很多海産品可能會有輻射風險的時候。

有網友指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讓全世界都爲之側目:“內陸新疆地區,中國就已經開發了鹽堿地模擬海洋養殖技術,以後可以實現在內陸享受新鮮三文魚的美好願景。”

如今這則消息被大衆所知,大家都不禁感歎中國技術之先進,竟然能將難以耕種的鹽堿地另做他用,培育出自己的三文魚,以後不必進口日本的水産品也總能自給自足。

其實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利用沙漠開發農産品,早在2015年時,在中國的另一個情況更加嚴峻的沙漠,也綻放出了新的奇迹。

提起沙漠,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遮天蔽日的黃沙與駝鈴的聲響,人們會想起曾經張骞出使西域,就是在這荒蕪的地界開辟出了一條燦爛的文化經濟貿易路。

可是關于這片沙漠是否能夠進行大面積耕種,人們心中也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沙漠這種地形一般出現在內陸或高原地區,因爲海洋風難以抵達內陸或者被較高的山麓阻礙,所以處在水循環系統的邊緣。

常年幹旱少雨,植物稀少,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人們現在所看到的黃沙遍野的樣子。

而植物生長恰恰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在淺層地表無法汲取到水分,植物會自動讓自己的根須朝著深處紮根,但沙漠地區砂石質地疏松,即使根紮的再深,起風時也有可能會被連根拔起。

這個時候,一句老話體現出了作用,那就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中國幾代人的努力下,位于陝西北部的毛烏素沙漠,已經從荒無人煙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土豆生産基地。

由此,毛烏素沙漠也就成爲了人們口中最沒“尊嚴”的沙漠。

毛烏素沙漠

毛烏素沙漠位于陝西省榆林市、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之間,在中國現有的幾片沙漠之中,它也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要知道,大多數的沙漠它的形成都經曆了成千上萬年,俗話說滄海桑田,沙漠這種特殊的地貌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毛烏素沙漠它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幾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綠草茵茵、適宜生活的草原。

那麽究竟是什麽讓這片草原,在頃刻之間就變成了如今的樣子呢?

追溯到隋唐時期,當時的毛烏素沙漠還是一片茂盛的草原,流水潺潺,風景優美,十分適宜定居。

這樣優美的環境獲得了遊牧民族的青睐,尤其是初唐時期,毛烏素沙漠迎來了許多遊牧民族的放牧。

但是大量的牛羊使得該地的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減少,當時的人們怎麽會懂得什麽叫做可持續發展呢,于是在不加節制的放牧下,這片地區很快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

植物是土壤的天然保護層,可是這些被啃咬的坑坑窪窪甚至沒有根系的植物,很快就在風沙的侵蝕下失去了作用。

在溫帶陸地風的侵蝕之下,這裏的土壤受到了風蝕,形成了流沙,最後就變成了如今的毛烏素沙漠。

改造

破壞往往比修複要更簡單,這句話對于自然環境來講更是十分契合。

從一片草原到一片沙漠,可能只是經曆了幾代人不加節制的放牧,但是想要將沙漠恢複成草原,那便是難如登天的事情了。

多年以來我國一直致力在沙漠及其周邊地區推廣植樹理念,力圖用防風固沙的方法,逐步改善沙漠環境,毛烏素沙漠自然也在考慮範圍之內。

而且相較于新疆地區的沙漠,毛素沙漠位置偏東,且幾百年前還是草原,現存的沙漠綠洲也比較多,所以更適宜先進行改造。

起初人們也想用種樹的方法來治理毛烏素沙漠,但是效果甚微。

畢竟是在沙漠地區,即使毛烏素沙漠教育下的沙漠水分含量更高,但是因爲其鹽堿地的緣故,也讓大多數樹木都無法生存。

于是有人在這時提出了一個建議,不如將種樹改爲種植更耐寒耐旱,並且能夠在鹽堿土壤中生長的土豆。

這個建議開創了沙漠治理方法的先河,既能夠利用植被覆蓋沙土,又能夠利用其創造價值。

但想法的實現終究要經過不斷的實驗,萬事開頭難,如何將土豆種下去則成爲了第一個難題。

在第一年的實驗中,可以說是顆粒無收,種下去的土豆即使發了芽,也最終無法成長。往往一場風沙過後便損兵折將。

看著到了豐收日子卻一片狼藉的試驗田,實驗員們痛定思痛,開始總結沙漠土豆的成長規律與注意事項,那就是注重土質改造、與灌溉工程。

土豆耐寒、耐旱,但是卻需要在疏松的土壤環境中生長,並且也需要進行有規律的灌溉,否則無法紮根與生長。

于是在數次試驗之後,實驗員們挑選出了最適合在沙漠中生長的土豆品總,並且建立了一套嚴謹的灌溉流程,並有目的性地鋪設灌溉管道網,最終完成了沙漠土豆的實驗。

最終,一個土豆生産基地在毛烏素沙漠拔地而起,甚至一度爆産了1萬多斤土豆!這便是這片沙漠所綻放出來的奇迹。

或許對普通農田來說,一萬多斤土豆並不算特別出彩的成績。但要知道,這可是“風沙過境、寸草不生”的荒漠!

這等成就,絕對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農業科技的一大進步。

雖然很多人都調侃,毛烏素沙漠是最沒有尊嚴的沙漠,但是其所表現出來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都令人無比歎服。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