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興水與節水的雙向奔赴——山西省政協常委會會議聚焦“優化水資源配置和高效節水工作”協商綜述

新黃河 2024-05-09 17:30:19

山西省政協調研組圍繞“優化水資源配置”進行調研

這是一次思想的洗禮。“通過到黃河流域兄弟省份實地調研,學習會議上5個廳局的情況報告,聆聽倪晉仁院士的講座,聯系近年來美麗山西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越發感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11月28日,山西省政協常委會會議上,委員們紛紛表示要堅決扛起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責任使命,爲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貢獻智慧力量。

這是一場興水與節水的雙向奔赴。按照中共山西省委批准的年度協商計劃,根據省政協黨組的部署要求,省政協副主席李正印、王立偉牽頭,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共同承辦,分別側重“優化水資源配置”“高效節水工作”,組織政協委員、智庫專家赴黃河流域兄弟省份和省內沿黃四市開展專題調研,學先進、找差距、拓思路、取真經,力求提出高質量意見建議。

這是一次山西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調研的探索之舉。“這次常委會會議將印發市縣政協的調研報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問題講透、把建議提實。”“省直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部分省政協委員也要參加今天的座談會,和我們面對面交流,這在本屆省政協還是第一次。”9月18日,在山西省市縣政協聯動調研工作座談會前夕,來自沿黃4市19縣的政協主席“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也激發起滿滿的動力”。

“你們這裏是華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北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拱衛京津冀和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要堅持節水優先,還水于河,先上遊後下遊,先幹流後支流,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聚焦省委重點關切,山西省政協將“優化水資源配置和高效節水工作,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列爲今年重點協商議題,開展了長達9個月的專題調研。11月27日至28日,省政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將圍繞這一主題深入協商建言、廣泛凝聚共識。

破解禀賦不足

煤長水短、十年九旱,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雖然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水系,但也僅僅是做了個“過路水財神”,大部分河流向省外發散流出。數據顯示,山西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0.4%,人均水資源量僅爲同期全國人均值的1/6。

“山西省屬于典型的水資源禀賦不足的省份”“黃河幹流水資源利用不足,2022年我省黃河幹流實際取水量僅占分配指標的一半”。關于“水少”,委員們在討論中達成共識:相比其他沿黃省份,山西水資源配置還不夠優化、高效節水工作存在差距、再生水利用率尚待提高、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爲破解水困,山西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力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計劃實施重點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域城鎮生活汙水設施建設及提質增效、幹支流生態基流保障等10方面骨幹工程、280多項子工程,將有力促進水資源利用、水汙染防治、水生態治理。

“山西省對于流域內一些重要河湖的水資源可利用量、河道生態需水量的認識仍然不夠清晰。”省政協委員、山西大學副校長程芳琴直言不諱地提出,盡快開展水資源普查,梳理河流水量分配和取水口取用水量,明確非常規水源分布和利用特征,建立黃河流域山西段水資源“明細賬”。

“山西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並存,在解決缺水問題的過程中又産生了新的矛盾。”省政協委員、萬家寨水控集團董事長馮志君認爲,山西中北部城市圈水資源配置存在供水能力與供水需求、取水許可與供水能力、實際供水與取水許可“三個不匹配”的問題,應大力推進水源、水網、配套工程建設,實現大小水網互聯互通、同步達效,構建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水網架構,大幅提升水網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和黃河水利用量。

“作爲華北水塔和京津冀的水源涵養地,建設省級水網先導區,對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省政協委員、忻州市政協主席範建民建議,抓住當前國家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的機遇,在資金保障、金融支持、組織領導等方面創新政策措施,助力山西省現代水網建設規劃落實。

推進高效節水

深度節水控水,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珍惜水、愛護水、用好水,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話題建诤言、出實招。

“只有深度節水、高效控水,才能保證水資源正常利用。只要我們心中有節水意識,高效節水工作就能看到效果。”全國政協委員、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苗潔認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上升爲重大國家戰略,必須算清“精細賬”、過好“緊日子”,讓每立方米水都能派上大用場。

委員們調研發現,2022年山西省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56%,是用水“大戶”。同時,農業用水浪費比較嚴重,用水效益不高。聚焦這一問題,省政協常委、太原市副市長陳博建議,以集中連片井灌區爲重點,推行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和現代化信息管理技術,通過精准灌溉和精細化管理,實現農業節水增效。省政協委員、山西農業大學番茄産業研究院院長李靈芝建議,大力開展農業節水增效行動,紮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與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充分發揮灌溉渠系的節水效益。

據統計,2022年山西省城鎮用水占用水總量的20.9%。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爲9.7%,與先進地區相比漏損率仍然偏高。委員們建議,深入開展城鎮節水降損行動,加快實施區域供水管網控壓工程,科學制定管網漏損改造規劃,減少管網漏損。

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山西省政府副省長趙紅嚴在會上介紹,省委、省政府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四水四定”,大力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等,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升。通過積極推廣節水工藝和技術,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4%。

“樹立節水標杆和載體,推進節水企業、節水部門、節水村莊、節水小區等節水型載體建設。”省政協委員、民革黨員柴寶峰說。

重視“第二水源”

再生水被公認爲城市“第二水源”,可緩解城鄉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省政協常委、農工黨山西省委會常委燕美琴調研發現,2022年,山西省共處理汙水14.5億立方米,汙水再生利用量3.54億立方米,回用率24.4%。“這意味著,大部分汙水處理後形成的再生水還未能實現有效利用。”燕美琴建議,研究制定再生水管理條例,從再生水資源統籌規劃、開發利用、工程建設、監督監管等方面,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職責,確定經營主體權利和義務。

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山西省委會主委李俊林看來,近幾年山西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水效提升改造,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業節水成效顯著。但工業再生水高效利用還存在諸多不足,廢水循環利用潛力需進一步挖掘。“建立用水征信評價體系並納入城市整體信用體系,設定不同的評價級別,通過評級引導工業企業有效利用再生水。”李俊林說。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把工業生産再生水利用作爲政府考核內容,提高各級政府對再生水利用的重視程度,有效提高再生水在工業生産中的比例”“政府可根據企業再生水利用情況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以降低再生水利用成本,提高企業利用的積極性。”省政協委員、臨汾市副市長王雲建議。

“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統籌解決再生水利用的規劃、建設、利用、運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爲工業生産、城市雜用、生態環境、農業灌溉等優先利用再生水提供法律保障。”省政協的調研報告也針對再生水利用提出建議,合理布局汙水資源化利用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再生水利用。

完善體制機制

優化水資源配置和高效節水工作,離不開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委員們提出,當前山西省城鎮公共供水水資源稅在用戶側征收,不分地表水與地下水,統一定爲居民用水0.5元/立方米,其他用水爲0.7元/立方米,遠低于地下水水資源稅率,不利于黃河水利用和地下水保護。爲此,省政協在調研報告中建議,盡快修訂《山西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將城鎮公共供水水資源稅調整爲向供水企業分水源征收,加大地下水取水稅額。

圍繞優化管理體制、強化政策支持,委員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建立由水利、生態環境部門牽頭,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及屬地政府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監管體系,加大信息共享力度,破解河湖‘九龍治水’困境。”省政協委員、山西財經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班鳳梅建議。

“‘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複雜系統,過去我們在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要素相對分散,協同效益發揮不足。”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高莉認爲,“堅持系統觀念,以流域爲單元,注重源頭管理、過程提升和終端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謀劃治理項目,充分發揮‘三水’協同綜合效應。”

科技創新如何助力高效節水?省政協常委、山西遠峰實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郭建經認爲,組織先進節水和再生水利用等技術研發攻關。省政協的調研報告也提出,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及科技創新平台作用,加快節水、潔水科研攻關,推進城鎮節水降損、工業節水改造、礦井水高效利用、農業節水灌溉等領域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創新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骨幹企業。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聚焦水資源配置、高效節水、再生水利用、體制機制創新等重點,堅持開源節流、保護優先,優化配置、統籌調度,循環利用、高效節約,完善機制、市場調節,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省政協主席吳存榮表示,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將圍繞優化水資源配置和高效節水工作,接續建言、凝聚共識,更好助力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

來源:人民政協報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