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顯示世界經濟增速將放緩

經濟日報 2024-04-24 06:40:53

2月2日拍攝的加勒比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首都聖約翰的一座港口。(新華社發)

日前,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最新一期《貿易和發展報告》,指出在全球投資下降、貿易低迷背景下,2024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降息前景或將改善政府和企業的財政局面,但僅靠貨幣政策尚不足以解決嚴峻的全球挑戰;振興投資和貿易、支持充分就業和公平收入分配的戰略,對于推動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至關重要。

報告指出,盡管2023年全球經濟放緩的程度不如預期嚴重,包括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在內的主要經濟體較爲成功地擺脫了2023年初面臨的經濟困難,世界經濟實現了2.7%的正增長。但這一積極勢頭正在被改變,貿易擾動、氣候變化、增長低迷、投資不足等正在成爲嚴重問題。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跌至2.6%,低于2023年水平,且連續第三年低于疫情前水平。

報告認爲,2024年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消費,預計增速高達4%,遠在2.6%的經濟增速之上。由于儲蓄已經基本回落到疫情前水平,因此消費所用的資金將主要來源于債務,這一點尤爲引人擔憂。報告稱,對于舉債的依賴會造成更難兼顧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和保障金融市場穩定。一方面,優先穩定金融市場的壓力會影響公共部門融資;另一方面,資金所有者會更傾向于利用金融市場追求快速收益,進而擠出固定投資。數據顯示,世界經濟將其收入用于投資的比例將連續第二年持續縮水,且跌幅會較2023年更大。

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正在全球範圍內産生影響,主要體現爲隨著全球金融環境的收緊,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上升。報告稱,面對通貨膨脹壓力,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央行自2022年起開始執行貨幣緊縮政策。截至2023年年中,美聯儲、英格蘭銀行、歐洲央行的政策利率普遍上調了400個基點至500個基點。發達國家貨幣收緊,將發展挑戰直接傳遞給發展中國家。償債成本和借債難度大幅提高,本幣承壓下加速貶值,以及爲防止資金外流而大幅提升利率對國內需求、就業、收入、投資帶來的負面作用,都會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疫後經濟複蘇。

報告指出,盡管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7%,但國際貨物貿易收縮1%。這兩個數據的逆向運行,在40多年來尚屬首次。同時,極端天氣和地區沖突使得全球海運遭遇重大挑戰,亞歐之間以及太平洋與美西海岸之間的航運成本一路走高。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由上海港到意大利熱那亞或荷蘭鹿特丹港的集裝箱運輸成本上漲了3倍,到美國洛杉矶港也上漲了2倍。報告預計,服務業貿易增速表現將好于貨物貿易,國際貿易總體上仍面臨重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下行壓力巨大。報告還特別關注了近期歐盟宣布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加收關稅一事,認爲類似案例給國際貿易前景帶來了負面信號。

在地區和國別方面,報告指出,亞洲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迎來強勁增長,非洲則面臨具有挑戰性的外部環境以及負面的國別形勢,美洲整體經濟增長不及預期,虛弱展望是歐洲主要經濟體發展表現的折射,大洋洲則面臨澳大利亞低增速的拖累。報告稱,中國作爲亞洲最大經濟體,政府設定的全年5%左右增速目標展現了其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報告還認爲,2023年末數據顯示,中國的政府債務占GDP比例爲55%,且通脹率爲0.2%,有充足的空間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UNCTAD認爲,不容樂觀的發展前景突出了當前對于多邊主義的協調努力、平衡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需求和投資刺激措施的迫切需求。唯有改變現狀,才能實現金融可持續性、創造就業、改善收入分配,進而重塑對多邊體系的信心並避免更大的裂痕。(經濟日報記者 梁 桐)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