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評|《王陽明》是傳統文化與歌劇的奇妙相遇

知知貴陽 2024-05-15 14:50:25

水光潋滟,船只劃過,山巒層層疊疊,王陽明的求“心”之路就此展開……5月10日至12日,貴州原創歌劇《王陽明》在北京中央歌劇院連續上演3場,座無虛席。明代大儒王陽明與歌劇發生的這場奇妙相遇,讓觀衆沉浸在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形式的結合中。

歌劇中的中式審美元素。 趙相康 攝

這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的碰撞。歌劇起源于西方國家的舞台劇表演,是一種音樂、詩歌、舞蹈等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歌劇《王陽明》的創作運用了西方經典歌劇的表達範式,在劇詩創作上,創作者谯達摩借鑒了莎士比亞創作手法,讓表達更貼近歌劇形式;唱詞則是圍繞王陽明詩句展開,自帶中式詩韻;在作曲上,創作者柳進軍還大膽運用了貴州民族音樂《好花紅》和國家級非遺項目《撮泰吉》,讓觀衆既欣賞了歌劇之美,又體驗到民族文化的多彩,二者碰撞出的新奇體驗讓人耳目一新。

國家級非遺項目《撮泰吉》展示。王純亮 攝

這是用世界語言講好貴州故事的創新表達。歌劇《王陽明》的舞台設計極具東方哲學思辨意味,行船、殘山的運用,中國繪畫語言計白當黑的表現手法,將東方美學盡情發揮。該劇以西方極簡設計風格構建的時空展開敘事,在東方意境中描寫“心”的成長,敘事交代清晰,寫意深入人心。這場中西方舞台設計語言的大膽嘗試,別具一格。

充滿戲劇性的舞台設計。王純亮 攝

這更是貴州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用心之作。陽明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包含的“致良知”“萬物一體”“知行合一”等思想,在中國文化史上産生了重要影響。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陽明文化轉化運用等“四大文化工程”,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價值,創作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精品,歌劇《王陽明》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曆時5年創作,該劇彙聚了國內歌劇創作的一衆大咖,其精彩演繹堪稱貴州與中央歌劇院共同打造的創新之作、誠意之作。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轉化,揭示蘊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內涵,要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統一起來,深挖文化價值,不斷推陳出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新花結碩果,展現新時代風采。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編輯:楊倩倩

責編:謝 茜

審核:王 營

終審:謝 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