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瓊尼因拒絕執行斯大林命令被撤職,爲保命將妻子送進監獄

史海撷英 2024-04-25 08:59:56

中國古時有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寓意帝王穩坐皇位後,斬殺昔日功臣,以防他們日後出現二心,威脅到自己的皇權。

當然,縱觀世界曆史,並非每一對君臣皆會走到這一步,要麽帝王仁慈,要麽臣子聰穎,就像張良,提前隱退,避免禍殺。

而在蘇聯,同樣有一位如此聰明的元帥,他是蘇聯第一代元帥,曾培養三名與他齊名的蘇聯名將,雖然後來人生履曆上多了一個黑點,可依然無法掩蓋他昔日爲蘇聯立下的功勳。

同時,他是蘇聯五位元帥中唯二兩位獲得善終的存在,享年90歲,可謂是相當高壽。那麽,這個人是誰,他爲什麽會有人生汙點,又如何逃脫了“鳥盡弓藏”的悲哀結局?

布瓊尼:傳奇的騎兵統帥

這位元帥的名字叫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1883年4月25日生于俄國南部的一座鄉村,家境貧窮,幼年生活無比辛酸。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他的性子堅韌、勇敢、開朗,命運給予他的苦難沒有壓垮他,反而讓他此後一生皆因品性受益。1903年,布瓊尼應召入伍,成爲了當時少年人最羨慕的騎兵一員。次年冬天,他跟著騎兵團來到中國東北參加日俄戰爭,結束後進入濱海龍騎兵團,隨軍駐紮在海參崴附近。

因爲布瓊尼的表現出色,上司非常看重他,待到戰事稍稍平息,便將他派遣到彼得堡的騎兵學校進修。1908年布瓊尼完成學業,重回龍騎兵團,隨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往波蘭、德國等地作戰。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彼時只是小兵一名的布瓊尼被戰友們一致推選爲連士兵委員會主席,又當上了團士兵委員會的主席和師士兵委員會的副主席。

不久,駐紮在明斯克市的他結識了一個對他往後人生和世界觀産生巨大影響的人,這個人名叫伏龍芝,是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者。

同年年底十月革命爆發,布瓊尼所在騎兵團解散,他被迫回到家鄉。一心報國的布瓊尼沒有就此湮沒于人群,而是積極聯合昔日戰友,共同于當地成立蘇維埃政權,親手建立一支騎兵遊擊隊。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布瓊尼在打仗方面確實極具天賦,別看這個騎兵隊好像很弱小,實際上它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短短時間內即擴大成騎兵團、騎兵旅。

察裏津戰役裏,布瓊尼領導騎兵團擊敗敵人,向世人展示他優秀的騎兵指揮才能。又因他的表現出色,當時察裏津地區聯共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十分賞識布瓊尼,贈予了他一枚紅旗勳章。

不久,布瓊尼的騎兵旅再次擴建成騎兵軍,他擔任軍長一職,旗下成員有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和鐵木辛哥三員大將。此三人正是由布瓊尼親自培養,後來功成名就、戰功非凡的蘇聯名帥。

1919年,布瓊尼率領騎兵軍擊潰蘇圖洛夫,粉碎哥薩克騎兵師攻擊,成功占領重要據點沃羅涅日。堵住了莫斯科戰略中一個缺口,獲得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獎賞。恰是此次戰役,讓布瓊尼成爲了蘇聯軍隊第1騎兵集團的司令,自此開啓他國內戰爭的輝煌生涯。

不過就像俗話所言,任何成功都需要經曆磨難,布瓊尼同樣如此。他面臨的危機是第1騎兵集團的瓦解和高加索潰敗,其後布瓊尼憑借斯大林的信任和支持,重整部隊、磨合新軍,用了50天完成整頓。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彼時,正巧圖哈切夫斯基進攻波蘭軍隊失利,布瓊尼接到緊急命令,從邁科普出發,直入烏曼,加入西南方面軍對波蘭作戰中。

耗費短短時間即突破波蘭防守,深入敵軍後方,迫使波蘭軍撤出基輔,爲蘇聯人將波蘭人趕出國土打下堅實基礎。同年,布瓊尼率領的騎兵集團再次攻入烏克蘭和克裏米亞兩地,擊潰弗蘭格爾白衛軍,結束了蘇聯內戰。

戰爭結束,布瓊尼投身騎兵訓練和改良工作的同時,不忘繼續學習更深刻的軍事理論。他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刻苦學習,直至1932年畢業。

可以說,若是沒有後來二戰某事,只憑前期表現,布瓊尼必然是蘇聯當之無愧的傳奇統帥,可惜命運最愛捉弄人,他的人生到底多了一點汙迹,成爲世人口中的“無能元帥”。

“無能元帥”:成也斯大林,敗也斯大林

1941年,希特勒發動侵略蘇聯的戰役。時任蘇聯最高統帥之一的布瓊尼理所應當參與了作戰指揮。

他先後擔任統帥部預備隊集團軍司令員、西南方面總司令、預備隊方面軍總司令等職務,參加了多場戰役,其中讓他身受汙點的正是基輔戰役。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因布瓊尼在當時的名聲非常響亮,德軍十分忌憚他,甚至想出一個口號,說:“唯有打敗布瓊尼,才能攻占莫斯科”。而布瓊尼的表現確實沒讓德軍“失望”,他作爲老將,親自出馬率領兵將阻礙了德軍進攻的步伐,讓德軍將領無比惱怒,又拿布瓊尼沒有辦法。

直到當年7月基輔戰役打響。布瓊尼是這場戰役的指揮,他提前預料到德軍可能會采取迂回包圍的戰術攻擊基輔。加上德軍裝備、實力明顯高于蘇聯軍,因此布瓊尼請示斯大林是否可以先行撤退。偏偏,斯大林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強制要求士兵不能後退一步。

對此,無奈又惱火的布瓊尼在無法幹涉上司決定的前提下,只能用拒絕執行命令來宣泄自己對斯大林的不滿。此舉讓他瞬間失去斯大林的信任,慘遭撤職處置。

基輔戰役形勢圖

而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確實如布瓊尼所料,德軍把66萬蘇聯紅軍成功圍困于基輔市內,讓蘇聯紅軍損失嚴重,幾乎覆滅。

于布瓊尼來說,他的一生真可謂“成也斯大林、敗也斯大林”,但蘇聯人民可不會管這場戰役的失敗究竟是誰的命令導致。他們只認准一代名帥布瓊尼沒能成功抵禦德國人攻擊,讓己方損失慘重,愧對昔日“傳奇騎兵統帥”的名號,是一個失敗的“無能”元帥。再加上若是把戰敗過失推到斯大林的身上,必然會讓這位蘇聯領導人降低威望,所以兩害取其輕,年老、不受重用的布瓊尼自然成爲了最佳的擔責者。

90高壽:聰明人的自知之明

然而正如古話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就因斯大林的冷落,讓布瓊尼在戰後退出政治權力的中心,從而得以保全了性命。

基輔戰役結束後,布瓊尼慢慢失去斯大林的重用。待到蘇德戰爭結束,蘇聯軍中已然看不到布瓊尼的身影。

戰後,年歲已高,又無斯大林信賴的他只得到一個農業副部長的職位,負責飼養馬匹,工作清閑又邊緣化。沒有人會在意一位身負汙點、沒有站在權力旋渦中的老人,自然也不會對他出手。

除此外,布瓊尼能得善終的最關鍵原因還有一個,他很有自知之明,能看得清楚當前形勢,懂得取舍。他的妻子是蘇聯歌劇院裏一名歌唱演員,在蘇聯頗具名氣。由于工作的原因,這位夫人常常同蘇聯一些具有地位、聲望的大人物來往,偶爾也會到外國大使館表演。不料,恰是這樣的舉動給她自己和丈夫布瓊尼帶來了險些葬送生命的麻煩。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那是1937年某天,當時蘇聯的內務部長找到布瓊尼,對他說:“你的妻子經常來往外國領事館,恐怕有外國間諜的嫌疑。”布瓊尼聽罷無比驚訝,但他沒有反駁,因爲他知道那個時候的蘇聯內部形勢很嚴峻,別說進入大使館,就是路過一次,都有可能成爲懷疑對象。于是,布瓊尼在那位內務部長的暗示下,當機立斷把妻子送入了牢獄,直至斯大林病故,這位可憐的女士才重見天日。

不要覺得布瓊尼的決定多麽絕情,要知道當時諸如此類的事例並不在少數,像是卡岡諾維奇和斯大林忠誠的追隨者莫洛托夫等人也都做出過相同選擇。辯駁和反抗在那種情況下毫無用處,反而會讓自己受到牽連,唯有舍車保帥才是最明智的決定。

此後,布瓊尼投身關注青少年成長等社會工作中,把余生的大部分時間皆貢獻給了教育事業。

1973年10月26日,90歲高齡的布瓊尼在莫斯科永遠合上了雙眸,死後葬在了昔日遠離的克裏姆林宮的宮牆之下。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縱觀布瓊尼的一輩子,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他確實同蘇聯軍隊的曆史有無法分割的關系,90年的人生裏一大半的時間都貢獻給了蘇聯軍隊。兩次世界大戰、蘇聯內戰等等,布瓊尼以出色的軍事天賦和才能屢屢建立奇功,是當之無愧的優秀騎兵將領。但很可惜,由于政治等因素導致他的人生最終沾上汙點,變成人們口中“無能”的將領,讓人不禁感慨萬分。

同時,布瓊尼後半生的轉折同樣讓世人明白幾個道理:其一,失去不一定是悲哀,或許恰是拯救其性命的良藥;其二,絕情遭人唾棄,可當生命遇到危機,確實應該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一方,因爲無用的抗爭,亦可能是把人推入地獄的前奏。只有保全自己,保全更大的利益,才有機會去思考以後。

2 阅读:575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0:23

    二戰蘇聯將帥更替的本質,其實就是坦克大集團戰爭理念的實踐結果,被淘汰的是堅持一戰作戰理念的將領,崛起的是坦克集群作戰理論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