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中國空間站耗資8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卻要1000億美元

宇宙天文館 2024-05-13 11:41:27

隨著我國的神舟十六號飛船成功對接天宮空間站,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再上一個台階。

就連火箭大鳄馬斯克也不禁發文感歎:中國航天技術真的強。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此之前,作爲老牌報業的《紐約時報》竟然公開宣稱: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造價只要80億美元,而美國的國際空間站造價要1000億美元,所以天宮空間站是豆腐渣工程。

此言一出,輿論大嘩,要知道《紐約時報》在世界上可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

那麽《紐約時報》說的是真的嗎?中國天宮空間站造價更低,真的就是豆腐渣工程?

國際空間站爲何要花費如此巨大?

要弄清楚《紐約時報》所說的事是事實還是诋毀,我們只要從中美兩國的空間站建造的對比上就可以找出答案。

首先,從曆史上來說,美國的國際空間站比中國的空間站曆史更加悠久。早在1984年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裏根就提出了“自由”航天計劃。

裏根准備在太空建造一個規模宏大的空間站。

但是當時美國的經濟剛剛從石油危機的影響,經濟還處于低谷恢複期,建造空間站投資巨大,政府一時間拿不出這筆錢來。

具有科學前瞻性的裏根知道,空間站必須要建造。

但是沒錢該怎麽辦呢?思來想去,這個演員總統最後想到了現在時興的衆籌。

他決定以美國先進的航天技術爲基礎,向各國發出建立國際空間站的要求。

美國出技術又出大部分錢,其他國家只要出小部分錢,到時候這些國家就可以在將自己的宇航員送上空間站,這對于當時一些不能憑一己之力建造空間站,又想往太空發展的國家來說,可謂是好事一件。

但是關于衆籌,大家還是處于觀望狀態,畢竟美國不講道理不是一次兩次,萬一給了錢,後面不讓上天可怎麽辦?

所以,這個計劃直到裏根卸任也沒有正式啓動。

一直到了1993年,美國拉了一位年輕朋友俄羅斯入夥,並宣布合並了兩個國家的空間站,這樣國際空間站項目才最終落地。

大家一看,既然俄羅斯也參加了,以後美國反悔也有人帶著一起掰手腕,便也紛紛加入。

最後,國際空間站計劃總共吸納了16個國家,其中有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這樣的大國,也有荷蘭、丹麥、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家。

中國也想加入,卻遭到了美國的拒絕,這也是我們決定獨立搞空間站的重要原因。

當時美國預計,將會在項目啓動的十年內,建造一座總體積爲423噸,長度達108米,寬88米,可以六名宇航員長期停留的的一個巨型國際空間站。

通過換算,這個空間站足足有兩個足球場那麽大,當然,造價也不便宜。

最開始,美國的科學家估算,建造這個空間站需要投資500億美元,按照各國的投資比例,美國需要出資276億美元,俄羅斯出資30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發射任務主要由美俄這兩個擁有先進航天技術的國家來完成。

其他國家則負責把資金缺口補齊,等美俄完成主要發射任務之後,再進行一些輔助性的發射任務。

1998年,國際空間站項目正式上馬,進入第一階段。

俄羅斯率先發射了第一個控制模塊,接著美國也發射了一個控制模塊,並在太空成功的和俄羅斯發射的模塊成功對接。這個過程大約花費了兩年時間。

到了新世紀,美國和俄羅斯通過六年時間,將國際空間站的實驗室和居住艙等基本設施對接,國際空間站的雛形開始形成。

2006年,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了第三個重要階段。

歐盟、日本、加拿大這幾個擁有發射能力的國家,開始發射空間站組件,在美俄的基礎上,擴建了空間站。

同時,第三階段已經開始進行了頻繁的宇航員輪換和補給工作,也就是說,此時各國已經開始從空間站中獲得了看得到的好處了。

2011年,國家空間站建造完成,開始正式運營。16個國家開始以合作和成果共享的形式,在空間站上完成一些科學實驗和技術測試。

在這十幾年的建造過程中,國家空間站的投資由最開始的五百億美元,逐漸增加到了上千億美元。

根據美國和俄羅斯公開的財務數據,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就在國際空間站這個項目上花費了1311億美元,俄羅斯則花費了120億美元。

加上其他各國的投資,國際空間站的造價保守估計在1500億美元以上。

爲何國際空間站耗資巨大?

國際空間站耗資巨大的原因中,固然有貨幣貶值的因素,不過更重要的是,在項目起步階段,美國科學家在預測的時候,寄希望于未來的技術進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可是沒想到,在建造的二十年中,世界空間站建造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階段,發展非常緩慢。

而這個項目又是當時最大的一個空間站項目,沒有人做過,科學家的前瞻性預估自然就有所缺失。

並且,由于是十幾個國家一起建造,各國的標准和程序各不相同,在合作的過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時,這一千五百億美元只是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成本,在建成之後,還要支出高額的運營成本來維護空間站的運轉。

從2011年正式運營之後,空間站每年大概需要投入二十億美元來維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本還在不斷的上升,到了2020年後,國際空間站的運營成本已經到了30億美元。

由于外太空的惡劣環境,運營僅僅十年的空間站,已經開始出現了大面積設備老化的情況。設備的更新又是一大筆錢。

在空間站使用周期滿了之後,空間站也不能說廢棄就廢棄,還要花費大約10億美元來使得空間站脫軌。

從投産到運營的十年時間,國際空間站保守估計已經花費了2000億美元,約等于全球首富馬斯克的身價。

可以說搞航天航空,那不是一般的燒錢,那是融錢。

爲何中美空間站造價懸殊?

其實,中國官方部門從來沒有公布過有關天宮空間站的造價信息。

那麽中國天宮空間站造價只需要80億美元的說法從何而來呢?

這個說法,主要是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一次采訪的時候提出的。

他當時宣稱,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造價不會超過80億美元,大概是570億人民幣。

因爲天宮空間站還在完善優化階段,很多項目還沒有完全落地,加上一些安全考慮,有關部門沒有公布詳細的造價數據也是情有可原。

那麽爲何中國會比美國的國際空間站便宜那麽多呢?

這是因爲天宮空間站自2021年建設以來,其設計構想更加偏向輕型化。

天宮空間站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試驗艙組成,總體構造呈T字型,總重量約爲100噸,是美國國際空間站的1/4左右。

在未來,天宮空間站還會繼續擴建,增加一個巡天艙段,其中配備有一個核心艙和兩個試驗艙,屆時整個空間站的總重量將會達到180噸。

外形也會從一個T字型轉換成一個“幹”字型。

不過,即使是最終形態,天宮空間站的體重也只是美國國際空間站的一半左右。

這裏需要注意,雖然天宮空間站比較輕,但是並不意味著其實用性和功能會比美國的國際空間站小。

天宮空間站的體積目前雖然只是國際空間站的四分之一,但是得益于我國在航天航空技術上的突破,它的功能比國際空間站更多更實用。

比如天宮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體積比國際空間站小,但是功率不相上下。

同時在天宮試驗艙內,還有16個專用實驗室和7個空間櫃。這些設備可以滿足11個空間學科的實驗需求。在實驗能力的産出上,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中不分伯仲。

另外,天宮空間站還配備有國際空間站沒有的伴飛望遠鏡,它的視野是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的三百倍,觀測效果好效率高。

在動力方面,天宮空間中也比國際空間站更加先進和便宜。天宮空間站的動力系統使用的是霍爾電推,既可以避免消耗的大量燃料,又可以提高發動機的運轉速度。而國際空間站使用的是相對沒那麽先進的毒發燃料。每年的成本大概在2.1億美元左右,燃料成本很高。

同時,根據權威資料看,天宮空間站的維護成本每年大概在4.41億美元左右,同年相比,天宮的運營費用只有國際空間站的14%。

我國的天宮空間站雖然在體積上比國際空間站小,但是功能和實用性基本上和國際空間站持平,有一些地方甚至更加出色。

這主要得益于我國航天人員不知疲倦的深耕,使得我國的航天技術突破了世界發展的瓶頸,在天宮空間站上使用了一些太陽能發電、水資源循環、納材料等最新技術。

這些技術突破極大的降低了成本,而且我國是自主研發,不像國際空間站那樣16個國家合作研發,我國可以把錢用在刀刃上,花在實處。

《紐約時報》之所以在造價上大做文章,是看見不得中國在航天技術上的突破。

在未來,隨著國際空間站設備的老化,太空上很可能只剩下天宮這一個空間站。到那個時候,《紐約時報》回想起這段言論,不知道會有什麽滋味。

你覺得我國在未來可以在航天航空領域引領世界嗎?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觀點。

17 阅读:6106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8:51

    國際空間站是超過10個國家出錢,每個國家不到80億!

  • 2024-05-13 21:54

    美元值錢,美國說花費萬個億都可能,可以再印刷

  • 2024-05-14 07:18

    中國老百姓月生活費500元夠了。美國呢?

  • 2024-05-15 10:29

    3. 加速度人工重力:是通過使航天器或空間站加速運動,産生人工重力的一種方法,當航天器或空間站加速運動時,人身體會感受到增加速度産生的力,從而産生類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加速度人工重力的大小,與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關。

  • 2024-05-15 10:29

    網絡上有消息說,2021年的一次航天專家會議上,中國政府提出,未來有可能,要研發環形載人航天器這個項目。

  • 2024-05-15 10:28

    希望中國能研發出環形載人航天器,産生出離心力,解決在太空中失重、沒有人造重力的問題,讓航天員待在空間站和宇宙飛船裏,就像在大氣層以裏,待在民航客機裏一樣,環形載人航天器,可以作爲長期有人照料的,有人造重力的空間站,也可以作爲把人類,送往更遙遠的星球和星系的宇宙飛船,也只有制造出有人造重力的環形載人航天器,才能把人類送上火星,否則載人登陸火星是無法實現的。

  • 2024-05-15 10:28

    中國要想實現載人登陸火星,就必須要解決在太空中的失重問題,從地球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單程要飛行半年,往返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航天員的身體在失重的環境中,半年時間像癱瘓一樣,到達火星表面,火星那裏又沒有地面工作人員,航天員跟本無法在火星表面登陸,還得返回地球,航天員在失重的環境中,長達一年或一年半的時間,航天員可能會死亡,環形載人航天器能解決太空中失重問題,中國要載人登陸火星,環形載人航天器非有不可。

  • 2024-05-15 10:29

    科學家現在研究3種人工重力的方法,1. 旋轉人工重力:是通過使航天器進行旋轉,産生出離心力,制造人工重力的一種方法,當航天器或空間站,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轉時,人體會感受到離心力,産生類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旋轉人工重力的大小,與航天器旋轉的半徑、角速度以及物體的質量有關。2. 磁場人工重力:是通過利用磁場,對物體施加力的原理,來産生人工重力的一種方法,磁場人工重力的實現,需要利用強大的磁場和特殊的磁性材料,通過調節磁場的強度和方向,可以使物體受到類似地球上重力的作用。

  • 2024-05-15 10:29

    美國曾經在地面,進行過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但是沒有成功,美國專家給出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是有重力的,所以在地面進行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很難取得成功,最好是在太空的空間站上,進行這方面的實驗,效果會更好一些,環形載人航天器,是通過人工的方法,産生出離心力,在太空中制造出人造重力。

  • 2024-05-15 10:29

    環形載人航天器,是通過航天器,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轉,産生出離心力,從而在沒有重力的太空環境,制造出人造重力,環形載人航天器的體積規模,必須要達到千米級的規模,才能避免待在裏面的航天員,因爲航天器的旋轉,發生暈厥,環形載人航天器的體積越大,在太空中旋轉的速度就可以越慢,既可以産生出離心力,制造出人工重力,又可以避免裏面的人發生旋暈,現在最大的太空載人航天器,國際軌道空間站,才達到百米級的規模。

  • 2024-05-15 10:28

    2009年,美國電影(太空運輸)。

  • 2024-05-15 10:28

    曾經有航天專家建議,研發一種能夠懸停在空中的,叫做磁懸浮飛船的飛行器。

  • 2024-05-15 10:28

    中國可以在天宮空間站上,進行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先用小型裝置實驗,測算轉動的速度和體積的大小,然後再進行大型的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環形載人航天器的體積越大,其轉動的速度就會越慢,同樣會産生出離心力,制造出人造重力,轉動的速度慢,可以避免航天員發生眩暈。

  • 2024-05-15 10:30

    航天科技也要求創新,要有創意!

  • 2024-05-15 00:55

    一個國家貪和16個國家貪的區別。 不過我們是獨立的空間站

  • 2024-05-14 17:50

    必須引領

  • 2024-05-14 20:19

    哈勃望遠鏡好像是裝載在國際空間站吧。

  • 2024-05-14 14:47

    美國還收錢,我們收不收錢?

  • 2024-05-15 02:49

    能一樣嗎?,他們是集資,做小是錯,花錢少也是錯,我們是小巧玲珑,我們說的算

  • 2024-05-14 13:33

    別的物價是講利潤的,而咋們的空間站是不講利潤的,

  • 2024-05-14 16:40

    國家空間站參加的國家都是出得起大錢的富豪,用起錢來闊綽這不奇怪,主要是不差錢。

  • 2024-05-14 08:06

    無論怎樣,中國産品就是物美價廉,诋毀也罷,贊美也罷,中國空間站依然運行,可國際空間站壽歸正寢到是真的。

  • 2024-05-13 20:26

    一輛勞斯萊斯一千多萬,一輛紅旗幾十萬!

  • 2024-05-14 08:53

    中國國際空間站是中國實力的體現,是中國科技實力的體現。

  • 2024-05-14 23:09

    五菱宏光跟梅塞德奔馳,同樣是4輪汽車,價格當然不一樣

  • 2024-05-14 22:08

    原天宮空間站是用美元建造的,怪不得人民幣現在這麽不值錢和沒有價值了。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萬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