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盯上“脆皮年輕人”

鋅刻度Znkedu 2024-04-22 18:03:58

隨身入口,兵家必爭之地

撰文/星   晚

編輯/ 黎文婕

排版/Annalee

春季,是屬于馬拉松的季節。恰逢今年是體育大年,有時一個周末就有超20場賽事,于是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跑步愛好者加入其中。

而就在近日,一條“00後女生跑馬拉松用智能手表配速”的詞條沖上熱搜,不少跑步愛好者紛紛表示,“誰跑馬拉松不戴智能手表?”短短幾年時間,智能手表已經從簡單的顯示工具進化成了全方位的生活助手,消費者的需求也在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在這片市場上,蘋果、華爲、小米、OPPO、vivo等廠商拼得可謂頭破血流,在消費電子産品市場表現得不夠給力時,智能手表自然成爲了可以深受觸及的增量市場。

那麽發展到現在,無論是産品設計、功能創新還是生態構建方面都仍存在著廣闊發展空間的智能手表,究竟在吸引著怎樣一群人呢?

是“美麗廢物”,也是“電子保姆”

每個周末,徐峰都會背上有些磨舊的背包和登山杖紮進山川背脊或河流邊緣,用一次次徒步洗去一周的“班味”。在他看來,徒步並不需要網上攻略裏各種花裏胡哨的裝備,除去沖鋒衣、登山杖、背包等必備品之外,智能手表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小。

“帶軌迹導航的智能手表可以解決很多麻煩,一來可以不用再擔心迷路的問題,二來可以解放手機,因爲很多時候在戶外用手機一邊開導航一邊拍照,電量很快就會告急。”李峰對鋅刻度補充道,“但是精准度夠高的手表才能起到這個作用,否則還會添倒忙。”

像李峰這樣對手機的專業功能有較高要求的人是一類,張曉涵則是另一類。

“買之前想的是用來看時間、健身、監測睡眠、接收信息,但買來之後功能濃縮成一個:裝飾。”張曉涵在購入智能手表之前糾結了半個月,擔心買來的手表最後和家裏其他的電子産品一樣落個待在角落吃灰的結局。

博主“默小寶”分享自己的表帶

最終讓她下定決心的是智能手表能夠帶來的裝飾性,手表到手後,張曉涵陸續購入了近30款表帶,按她的說法是,不同的天氣、穿搭、心情、場合都會搭配不同的表帶,正因這一點,智能手表在張曉涵這裏也算達到了物盡其用的效果。

在小紅書上,不少用戶將智能手表稱爲“美麗廢物”,同時也調侃道:“只要你動了擁有它的念頭,它遲早會出現在你的手腕上”。也正是這一群用戶,爲了讓“美麗廢物”盡可能地發揮作用,不斷研究著各種具有實用性的小功能和搭配方式。

曹璐璐是在“一陽”之後購入智能手表的,當時她最看重的功能就是健康監測,常常感覺心率加快的她希望手表能夠在突發情況前第一時間幫她呼叫救護車。

養成佩戴智能手表習慣一年多時間,曹璐璐現在對用手表記錄健身、經期、心情等功能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她甚至把手表稱作自己的“電子保姆”,“從起床的鬧鍾到白天的每一次起立提醒、喝水提醒,都是手表完成的,試問還有誰能做到這些及時又細致的關心?”

智研所聯合紫光展銳發布《2023 智能手表行業洞察》報告中提到,在購買時,應用功能仍是最受消費者關注的因素,被76.19%的受訪者所選擇。另外,58.98% 的受訪者認爲消費者會考量外觀設計,超過了産品品牌認知(55.81%)。

可以看出,從外觀到功能的不同,使得智能手表市場細分出更多定位不同的産品。無論是“美麗廢物”還是“電子保姆”,有標簽對于産品和廠商來說,都是好事一樁。

“大健康+”還能帶來多少發揮空間?

當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手腕上出現智能手表,這一行業的火熱才真正得以具象化。

縱觀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大多配置心率監測、運動計步、壓力監測、連續血氧飽和度監測、呼吸訓練等多種健康監測功能,各個廠商推出每一款新機型時,都會拿出更全面以及更專業的健康監測功能,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

如今年恰逢Apple Watch推出十周年,不少人都在期待著“Watch X”的出現,據媒體稱,這款手表可能會帶來血壓監測和血糖監測,假如這些功能的確能在今年亮相,那麽的確是一次重大革新。

同樣入局近十年的華爲,在Watch 4系列的推出時,就拿出了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心血管風險篩查、一鍵微體檢等健康監測功能。戴上華爲WATCH 4系列,僅需要60秒的時間,即可一鍵完成10項核心健康數據的監測和風險評估,並在手表和App端同時生成微體檢報告。

OPPO WATCH4PRO的“60秒體檢”功能與之類似,同樣是通過傳感器在60秒的時間內對血管彈性程度、ECG心電圖、心率、血氧飽和度、壓力、腕溫以及睡眠進行整體監測,另外根據體征溫度變化與個性化睡眠給出提醒與建議。

近些年在技術自研上下足功夫的vivo也在智能手表上秀了“肌肉”,搭載的“星環”傳感器布局結合vivo自研的深度學習AI心率融合分析技術,構建出了深度神經網絡架構,大幅提升了心率血氧的准確率。

不難看出,智能手表的內卷方向雖不少,但“大健康+”一定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是各品牌展示自身硬實力的首要陣地。

但精細化需求的探索也不可忽視,智能手表類目已經步入了較爲成熟的存量市場競爭階段,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産品需求,刺激更新換代,則考驗著品牌在産品功能、場景、價格等多方面的平衡能力。

左爲華米手表的釣魚模式,右爲出門問問推出的女性手表

4月17日,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推出的Amazfit Falcon、T-Rex Ultra、Cheetah Pro手表宣布將迎來功能更新,亮點就在增強的釣魚模式和跑步模式。

“其實無論是徒步、健身、瑜伽還是遊泳都是已經被各大品牌挖掘過的場景了,但釣魚這個場景,的確鮮少有品牌留意到。”某互聯網觀察認識對鋅刻度分析道,“‘釣魚佬’一直被調侃爲一個神奇的群體,如果能夠通過功能提升吸引他們,那麽用戶粘性應該不低。”

另外,如北美品牌Fitbit,從2017年開始推出首次加入女性健康功能的Versa,一舉扭轉了該公司的銷售困境。而國內,出門問問TicWatchC2定制了櫻花等多種表盤,還提供專爲女性打造的應用App,主打女性用戶。

經過多年的發展,智能手表從雞肋變成了剛需,隨著各大廠商的loT戰略持續加碼,智能手表更充當起了敲門磚的角色。接下來的內卷中,“大健康+”與場景的深度挖掘還將是發力的方向。

手腕上的戰爭,處處是較量

無論布局得或早或晚,當前各大廠商都拿出了更加激進的戰鬥狀態。在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爲就帶上了一系列智能穿戴旗艦産品亮相,並對外透露了繼續加深研究的決心。

事實上,對于華爲、小米、OPPO、vivo等國産手機廠商來說,布局智能穿戴設備的確是助力其海外業務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底層硬件創新逐步成熟和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的基礎上,智能手表的使用群體和出貨規模將會不斷擴大。

中經産業信息研究網發布的《2022-2026年智能手表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隨著腕戴設備向手表形態的過渡,用戶對手表的裝飾屬性的期待相較于手環産品更高。智能和輕智能手表能否進一步替代傳統手表,與其外觀設計以及品牌象征屬性息息相關,也是可穿戴手表能夠打破運動和健康場景限制,進一步拓展潛在用戶人群的關鍵。

圖源:中經智盛市場研究

另據Counterpoint預測,2023年、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銷量將分別增長16.1%、13.0%。另一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發布預測表示,2023至2028年,全球智能手表産品的平均售價將下降,但銷量會穩步增加,進而使全球智能手表的收益增長。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收入將增長7%,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50億美元。

以更長的周期來看,智能手表的健康功能還將得到更大的重視和發展,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功能也將更細分、多元。

而“華米OV”與蘋果、三星等品牌之間不僅僅是産品的較量,更是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的比拼。國産廠商不僅在努力革新技術和産品叠代,同時也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其品牌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在智能手表領域的發展,正展現出一種協同效應。盡管芯片實力和軟件生態還有待提高,但國産智能手表與同品牌的智能手機之間的連接以及操作的流暢性已經可圈可點。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來自國際競爭對手的壓力從不曾減弱。智能手表作爲物聯網生態中的隨身入口,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那在白熱化的競爭之中,究竟誰能邁向全球化的新跨越呢?

1 阅读:77

鋅刻度Znkedu

簡介:每日一篇科技調查,走進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