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把汽車定義爲“快消品”,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李昊觀點 2024-05-02 23:17:59
汽車不僅僅是一種日常消費品,在當前人均可支配收入未達到4萬元的情況下,實際上用于購買汽車的資金並不如想象中充足。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興起,汽車的角色已經明顯轉變。現在的消費者在選擇汽車時,不僅僅考慮舒適性、安全性和通勤能力,還會關注車輛是否具有科技感、網絡連接性和電動化特性。

我們常常思考,現代企業在設計和生産汽車時,到底進行了多少次耐用性測試?自2021年以來,衆多新興企業紛紛進入汽車制造行業,新車型以每六個月的頻率推出。與其他商品不同的是,購買一輛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由于其使用性質,汽車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

傳統汽車制造業的産品叠代周期通常很長。以往,本土品牌的産品叠代周期需兩年。之所以周期較長,是因爲需要在耐久性測試和人機工程學調試上投入更多的工作。因此,過去的燃油車在可靠性、穩定性和舒適性方面表現更爲優越。

電動化轉型使得産品的科技感得到了顯著提升。大屏幕的加入極大地增強了科技感,同時大容量電池的使用也降低了油耗。與金屬動力系統相比,屏幕和電池的損耗不僅不可逆,還有使用壽命的限制。

新興力量推廣的大屏幕文化確實能在短期內提升科技體驗,但隨著時間推移,芯片和內存可能會出現問題。電動車追求的快速充電能力,隨著時間的流逝,由于線路老化,充電功率可能會降低。許多人將汽車視爲科技産品,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核心考慮應是所有部件必須符合“汽車級”的要求,其壽命、耐久性和穩定性都應達到嚴格的標准。

符合3C標准並不意味著能夠長期維持性能不下滑,雖然3C是基本門檻,但新能源車昂貴的價格背後,應爲用戶提供長期的使用體驗。

目前的電動和智能汽車可能保證三到五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但其長期性能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此外,由于企業戰略調整,消費者購買到的“絕版車”概率增加,例如威馬、高合、恒大和天際等品牌的車型。

賽力斯SF5、小鵬的部分車型和理想ONE等型號上市後不久便停産,這對用戶而言無疑是一種折磨。問題在于,未來幾年內是否還能購買保險,如果不能,則開車的風險極大增加。此外,維護和更換零配件的成本及便利性是否可持續,也是用戶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內新車的平均壽命已降至四年,部分原因是産品質量問題,另一部分是新車型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促使用戶傾向于更換新車。目前購車的方式也顯得更爲靈活,例如低首付和無利息優惠,這些其實是在刺激那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消費者提前消費,其利弊值得商榷。

汽車終究是汽車,而非簡單的科技産品。在市場上的新勢力車型中,有多少進行了嚴格的耐久性、壽命和穩定性測試?又有多少是爲了迎合資本市場的需求而設計,最終將風險轉嫁給了對汽車了解不深的消費者?

1 阅读:99

李昊觀點

簡介:歡迎大家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