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香港回歸前夜,30艘英國軍艦挑釁,中方艦長:撞就撞誰怕誰!

南齋孤風中 2024-02-22 21:18:07

香港回歸,是一個城市的收複。

也是兩個國家的鬥爭,更是千萬將士們的考驗。

1841年1月26日,香港主權在英軍的壓迫之下被迫讓渡。

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自從1841年清政府的國門被英軍轟炸開,到1997年香港的回歸。

156年的光陰裏,我們克服了千難萬難。

我們說服了英國號稱雷打不動的“鐵娘子”;

克服了“一國兩制”的挑戰;

平複了政權更替前夕的社會亂象和金融陰謀。

然而,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前夜,香港社會的風雲變幻仍波詭雲谲。

在當時,英軍有30艘軍艦挺近南海向我軍示威,挑戰我國的權威和尊嚴。

這一舉動嚴重破壞了我國的主權,中方于是大手一揮,態度堅決:撞就撞!誰怕誰!

那麽,這件沖突最後是怎樣解決的?

曆史糾葛

19世紀40年代的英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的海上霸主。

英軍們依靠蒸汽革命,帶來的先進的船舶征服了海洋,也利用炮彈征服了大陸另一頭的諸多國家。

在英國的殖民侵略下。

中國也從1840年開始,淪爲了英國經濟上商業輸出的目的地,以及軍事上資本積累與掠奪的冤大頭。

而香港,因爲其獨特的戰略性的地理位置。

戰爭一開始,就被英國盯上了。

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戰敗後。

香港島一步一步,淪陷爲英國的通商口岸。

西洋人將香港,發展成了英國在亞洲貿易的大型中轉站和終點站。

甚至一度,成爲了亞洲的經濟中心。

1898年,清政府與英方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設置了所謂的“租界”。

而這片爲期99年的租界,包括九龍半島在內的大片區域及230多個小島。

這麽長久的日期,足以讓一個腐朽的統治集團滅亡。

也足以讓一個風燭殘年的大國,在戰爭中消逝在曆史的風聲中。

英國從一開始,就是打著有借無還的算盤。

然而英方沒有想到。

99年後的今天,新中國,成爲了東方冉冉升起的新星。

並與英國先後進行了22次談判,討論香港的歸屬問題。

香港這一顆東方之珠,終究不會落入英國的口袋。

中英談判

此時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

英方第一個女首相撒切爾夫人不敢怠慢。

1982年,“鐵娘子“親自訪華。

第一次談判中,撒切爾夫人就提出了一個刁難的問題:

香港百年一直施行資本主義制度,有了今天經濟長足的發展,倘若輕易易主,對香港而言會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然而中方也早有對策,“一國兩制”構想也橫空出世。

撒切爾夫人又說:

“英國從來沒有從香港拿走一個便士,英國所做的完全是爲香港經濟考慮,香港要想繁榮,必須由英國人管治。”

鄧公斬釘截鐵:“主權問題不可以討論,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我方看待香港問題,只討論主權。

而撒切爾夫人,則回避了這個主要問題,並沒有討論出實際結果。

此次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隨著租借期的年份,越來越近。

英方在中方強硬的態度下,也是作出讓步。

同時也增加了一些,諸如增加英軍駐軍等不合理條件。

撒切爾夫人更是話裏藏刀。

表示香港回歸過度的這15年內,不保證現在和平的社會層面,會發生可怕的波動。

這一無理的舉動惹怒了鄧公,他當即宣布不排除使用武力的手段收複香港。

此時的英國,剛剛經曆了與阿根廷的馬島戰役。

這爲期兩個月的戰鬥,以英國的勝利告終。

解決了英阿兩國之間的曆史遺留問題。

然而,馬島戰役,雖然讓英國在撒切爾夫人的領導下重振了一定的國際地位,同時也暴露了英國實力無可奈何的衰落。

換句話說,英國已經不是曾經的海上霸主。

因此,面對中方的軍事抗衡,撒切爾夫人不得不權衡利弊。

1984年再次訪華,並作出了讓步。

期間,撒切爾夫人因爲過度緊張。

在台階上不慎摔倒,被國際新聞拍下了英方無力在香港問題上做文章的這一幕。

公海威脅

中英在兩年22次的談判下,終于由中方起草,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

雖然香港回歸大勢已定,但是雙方彼此都心知肚明。

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香港回歸,必定還要經曆一番陰謀和波折。

一個國家的領土問題,不僅表征著一個國家對于自己領土的主權。

還和一個國家的國家信譽、國家尊嚴、國際地位等問題相關聯。

清政府懦弱可欺,領土也被隨意瓜分侵占。

因而面對一百多年後的香港問題,我們絕不能有半分的讓步。

然而,英國同樣不是軟柿子。

有著號稱“日不落”的曾經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對待國家關系的處理、主權交接問題上更是囂張跋扈。

1997年6月26日,英國忽然派出34艘軍艦,出現在香港周圍的海域上。

此類行爲,已經屬于侵犯我國領海。

經過我方雷達掃描到並通電,制止英方這一行爲後。

英軍回應,此舉動是在維護南海的和平。

這種無稽之談,簡直是在挑戰中國海軍的底線。

于是,我國立即出動了宜賓號導彈驅逐艦,追逐和驅逐南海上的英國軍隊。

眼看將要發生軍事沖突。

好面子的英國,竟下令艦隊折返回頭。

艦隊朝著中國的宜賓號,全速前進。

作勢要與中國艦艇硬碰硬,撞一個魚死網破!

這是因爲英方敲定了香港回歸在即。

中方不會在這個時候同英國起軍事沖突,英國要靠這種方式搏一搏顔面和國際地位。

面對英方張牙舞爪的耀武揚威,艦長明令禁止:

“不許規避撞擊!撞就撞!誰怕誰!”

最後一刻,英國海軍還是膽怯避開了中國的艦艇。

隨後,他們調轉船頭回到了英國,而中方也沒有對英方的威脅行爲刨根問底。

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

縱使英國等野心家集團,極力阻撓中國的強盛。

香港還是不負衆望,正式回歸祖國。

寫在最後

香港回歸,不僅意味著兩岸統一。

還帶來了更多深遠的現實意義。

香港的淪陷,是我國被迫屈服殖民勢力,國力衰弱的象征之一;

而香港的回歸,則象征著人民的覺醒,國力的複蘇,大國的崛起。

另外,中央對于香港回歸的命題,提出了一個開創性的制度:“一國兩制”。

這一制度,是前無古人的創舉。

既是人民智慧的靈光一閃,也是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和而大同”的文化底蘊與大國胸懷的體現。

除此之外,香港的回歸也表明了我國對于統一的態度和堅持。

中國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馬爾維納斯。

香港回歸。

對兩岸人民,對世界而言,都是一個正確、唯一的道路。

0 阅读: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