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斯大林六次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爲何都不答應

曆史客棧 2024-02-25 11:01:07

在二戰時期,中國與蘇聯同屬于一個陣營,蘇聯給予了中國很多援助,這也是值得肯定的。

鮮爲人知的是,斯大林爲了牽制日軍在東部的威脅,曾經六次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都沒有答應,這是什麽原因呢?

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大規模進攻,蘇聯因爲情報失誤,准備不足,接連失利,德軍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

就在蘇聯人全力抵抗德軍的同時,東邊又傳來消息,說日本關東軍集合了70萬人,准備與德國夾擊蘇聯!

蘇聯抵抗德軍已經用盡了全力,要是日軍再從東邊發起進攻,蘇聯腹背受敵,就更加危險了,怎麽辦?

這時候,斯大林就想到了中國,給遠在延安的毛主席發去電報,希望八路軍能奔赴長城一帶,幫助蘇聯牽制日軍。

毛主席接到斯大林的電報後,也非常重視,就給正在華北前線的彭德懷發去電報,讓他時刻關注日軍的動向,如果日軍開始進攻蘇聯,八路軍可以配合蘇軍作戰。

但是,毛主席還特地提醒彭德懷,說:“此種配合,是戰略的配合,是長期的配合,不是戰役的配合與一時的配合,請在此基點上考慮一切問題。”

什麽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打擊日寇是長期的戰略,仍然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只能在這個基礎上配合蘇聯作戰,而不能爲了幫助蘇聯,就把自己的部隊打光了。

所以,對于斯大林想讓八路軍去長城一帶與日軍作戰的要求,毛主席實際上並沒有同意。

7月15日,毛主席還給正在重慶的周恩來發去電報,說:“假若日本進攻蘇聯時,我們在軍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顧一切犧牲來動作,有使我們被打坍,不能長期堅持根據地的可能,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

7月18日,毛主席又給新四軍軍部發去電報,說:“八路軍、新四軍大規模動作仍不適宜,還是熬時間的長期鬥爭的方針,原因是我軍各種條件均弱,大動必傷元氣,與我蘇均不利。”

到了1941年10月,德國開始進攻莫斯科,蘇聯軍民打響了艱難的莫斯科保衛戰,這個時候,蘇聯又得到情報,說德國已經向日本發出請求,兩面夾擊蘇聯。

莫斯科保衛戰關系著蘇聯的生死存亡,在這個關鍵時刻,斯大林再次向毛主席發去電報,希望八路軍能向長城一帶進軍,牽制日軍。

但是,毛主席還是不爲所動,堅持八路軍既定的作戰方案。

到了1942年5月,蘇聯又得到情報,說日軍正在中蘇邊境秘密集結,斯大林只好第三次給毛主席發電報,明確要求:“八路軍在日蘇戰爭發生時,派一部分正規軍開赴南滿,策應蘇軍,以牽制日軍。”

斯大林爲了達到目的,還派弗拉季米洛夫親自飛去延安,說服八路軍配合蘇聯的行動。

但是,毛主席對弗拉季米洛夫說:“一旦蘇日開戰,我們自然要配合蘇軍作戰,但這種配合必須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而不是孤注一擲的。在目前形勢下,我們極端困難,八路軍的任務只能是積蓄力量,鞏固內部,休養兵力,恢複元氣。這時要求八路軍打大規模的運動戰阻止敵人和牽制敵人是不切實際的。大動必傷元氣,于我于友均不利。”

後來,斯大林又先後三次給毛主席發電報,還提出,如果八路軍能配合蘇聯作戰,蘇聯可以給八路軍提供新式武器。

但是,毛主席始終都沒有接受斯大林的請求。

那麽,毛主席爲什麽會如此強硬,始終不給斯大林這個面子呢?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毛主席有自己的抗日戰略,不會爲了幫助蘇聯而改變。

早在全面抗戰剛剛爆發後,毛主席就制定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抗日戰略,就是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這是從我軍的實際情況和曆史經驗得出來的戰略方針,也是最適合我軍的戰略方針。

後來,王明從蘇聯回國後,仗著自己有共産國際的“尚方寶劍”,企圖改變這個戰略方針,結果遭到了慘敗,就是一個很大的教訓。

所以,當斯大林提出的要求明顯違背我軍的戰略方針時,毛主席頂住了壓力,始終都沒有答應,確保了我軍繼續堅持正確的戰略方針。

第二個原因,則跟毛主席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

在我黨創建初期,共産國際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後來共産國際的幹涉欲越來越強,在不了解中國革命的情況下,橫加幹涉,甚至連我黨的領導人都要由他們指派,結果給我黨造成了慘重的損失。

毛主席就是受害者之一,經常遭到打壓,因此,他對共産國際的抵觸也是非常深的,最厭惡的就是來自蘇聯和共産國際的頤指氣使。

斯大林向八路軍提出的要求,完全就是站在蘇聯人的立場上,要求八路軍不惜一切代價來幫助他們,至于八路軍會遭到什麽損失,他們根本就不會考慮。

這種態度,自然讓毛主席深惡痛絕,絕不答應!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訪問蘇聯,說起了自己之前受打擊排擠的事,斯大林安慰他說:“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算是說了一句公道話。

(參考資料:《毛澤東與斯大林》《世紀風采》)

1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