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專業消防隊出現在哪國?古希臘、英國、日本,還是中國?

讀書悟道君 2024-03-21 21:09:08

“消防”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據1724年日本武州新倉郡《王人帳前書》記載:“發生火災時,村中的‘消防’就趕到”。

但在日語中“消防”一詞的寫法與中文漢字完全相同,我們知道漢字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巨大,韓國、日本都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包括漢字也不例外。

韓國、日本的文字都受到了漢字的影響,到今天我們中國的漢字仍然活躍在日韓文化中。

所以,雖然“消防”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如果從文字意義來看,並不能代表最早的消防隊也出現在日本。

對于我們中國來說,“消防”一詞是外來詞,最早記載于清光緒年間,在袁世凱創立的《警務學堂》中有提到:“救火災法別有專門操作,各國名爲消防隊”。

到1873年時,“消防”一詞開始普及。

1666年,英國倫敦遭遇了一場大火,大到什麽程度呢?大火燒掉了許多建築,甚至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同時還切斷了倫敦的鼠疫問題,因此,這場大火也被認爲是倫敦曆史上最嚴重的一場火災。

此後,英國便成立了一支專業的消防隊,因此,很多人也將這支消防隊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消防隊。

實際早在“消防”一詞和英國消防隊出現前,根據史料,古希臘人就組建了一支消防隊,地點是在德國的奧格斯堡,專門用水桶和泵進行滅火。

但就專業性來說,古希臘的消防隊遠不能與我國北宋時期救火隊相比。

我國古代對消防員有著不同的稱謂,周朝稱爲司煊、司耀;宋朝稱爲防隅、潛火軍;元明時代稱爲救護兵丁;而清初則稱爲防範火班。

透過這些對于消防人員的稱謂,也足以說明,在我國古代也一直有著專門的救火人員。相比之下,至北宋時的消防員比較專業,當然這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決定的。

宋朝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王朝,在當時就出現了人口超過百萬人口的大都市--東京,最多時人口超150萬,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第一大城。

大都市的特點,人口密集,居住環境擁擠,房屋相連, 最主要的是宋朝街市興起,街巷的建築也很密集,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引發火災,而且還會發生延燒。所以宋朝的火患比較嚴重,特別是在東京。

據記載,京城的相國寺、建隆觀、月華門等地都發生過火災;在北宋的百年時間裏,東京開封的重大火災就發生過44起。

1023年,爲了防治火患 ,宋仁宗成立了一支專業的消防隊伍,叫做“軍巡鋪”。這支隊伍從設置到專業理念,再到專業器材,都是非常先進的。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捕房一所,鋪兵五人”,這些人員就是北宋專業的救火人員,同時他們也擔任夜晚巡盜的工作。

軍巡捕屬于軍事系統,他們訓練有素,輪流值班,晝夜巡邏,在夜間督促百姓按時熄滅火燭,消除火災隱患;如果發生火災,他們便第一時間趕赴火災現場,實施救火行動。

如果有需要夜間祭奠死亡者,需要事先向軍巡鋪報備,鋪兵會記錄在案,以免誤將祭祀燒紙錢當做火警,引起城內驚恐混亂。

據說當時身爲樞密使的狄青夜中奠祭,因家人疏忽沒有報備,在祭奠時被望火樓上的鋪兵發現,于是便報了火情,結果卻是鬧了一場虛驚。

可見,北宋當時的火患意識有多強,管理有多麽嚴密!

爲了第一時間發現火情,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也就是說還設有“望火樓”,以加強對火災的監控。

一旦發現火情,鋪兵們有人負責第一時間攜帶消防器材前去救火,有人則快馬加鞭通知當地的軍政長官、開封這個地方尹以及負責京都衛戍的馬步軍殿前三衙,以“各領軍級撲滅”。

在救火過程中,各級官吏和各級鋪兵,分工明確,有條不紊,並不會勞煩百姓。

就消防器材來說,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宋朝的滅火器材非常專業,比如有水囊,它是用豬、牛膀胱制成的袋子,裏面儲存滿水,哪裏發生火情,只要將其戳破,水就自然流出,達到迅速滅火的目的。

再比如還有油囊,用油布制成,滅火原理與水囊一樣;麻搭是在一根長杆上綁上約二斤的散麻,上面沾慢稀泥、或泥漿水,然後用它去撲打燒著的物品或潤濕著火的物品,延緩火情。

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滅火器材就是唧筒,它由竹子和水桶兩部分組成,其造型和工作原理和現代的注射器一樣,先吸入水,然後將端口對著起火點,再將水推出。

此外,還有灑子、斧、鋸、梯子、火權、大索、鐵錨兒等工具,有時爲了切斷火情,他們會用大索和鐵錨等器具拆除房梁,以阻止火勢蔓延。

所以,從專業性來說,宋朝的“消防隊”由官方建立,比古希臘消防隊更專業,比英國的消防隊要早六百多年;而且從消防體系來說,宋朝的軍巡鋪體系完備,消防器材專業又先進,同樣也是首屈一指。

因此,從專業度來看,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專業消防隊的國家,也並不誇張,也是有據可尋的。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