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遺址群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領隊聽到“山東”心跳都快了

齊魯晚報 2024-03-23 04:00:35

記者 李文璇 杜春娜

連日來,跋山遺址群項目負責人、山東省文物考古院副研究館員李罡朋友圈的狀態設置都是“求錦鯉”,可見他內心滿懷期望卻又忐忑不安。“錦鯉”當然是求不來的,但是有實力就會成功。李罡成功了。3月22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萬衆矚目中揭曉,山東唯一一個入圍終評的項目——沂水跋山遺址群,成功入選。

作爲考古界的“殿堂級獎項”,“十大”是怎麽評出來的?看到自己負責的考古項目獲評“十大”,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在接受方方面面祝賀的間隙,李罡接受了記者采訪。

“競爭最激烈的一屆‘十大’”

直到評選結果塵埃落定的那一刻,李罡懸了一夜的心才終于放了下來。這倒不是因爲他對跋山遺址群缺乏信心,只不過進入“決賽圈”的“選手”,實在是個個都具有“硬實力”。李罡覺得“2023年度‘十大’的競爭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作爲本屆“十大”裏唯一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跋山遺址群獲此殊榮頗爲不易。

發掘工作照

李罡向記者介紹,“十大”的參與門檻不算高,但獲評難度極大。以2023年度“十大”爲例,凡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于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國境內進行的考古發掘、調查等項目,均有參加初評資格。在衆多發掘資質單位“毛遂自薦”後,國家文物局于2024年1月遴選出33項考古項目參與初評。“初舞台”的評委是全國97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以及144名中國考古學會第八屆理事,他們分別擁有團體投票權與理事投票權。2月,根據投票結果,共有22個項目進入終評環節。

跋山遺址第一期古人類活動面

看見跋山遺址群出現在入圍終評項目名單上,短暫喜悅過後,李罡便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算上跋山遺址群,今年入圍終評會的考古項目共有三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此外還有一處新舊石器時代過渡期的遺址。這意味著與我們直接展開競爭的‘對手’就有‘兩個半’。”李罡稱,舊石器時代遺址“群雄逐鹿”的情況,在“十大”評選史上是很少見的。“其他遺址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有底氣,畢竟,跋山遺址群地層剖面的連續性,放眼全國都非常難得。”李罡說,“我想,我們之所以能勝出,就是因爲跋山遺址群的這一重要特征。”

終于登上考古界最高殿堂

跋山遺址群摘得考古界“桂冠”,也圓了李罡一直以來的夢。

2023年2月,跋山遺址群的中心——跋山遺址,曾經進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卻遺憾止步于初評。故而,李罡等人對本屆“十大”格外重視。自跋山遺址群入圍終評起,便在反複打磨用于彙報的PPT和視頻,直到終評會的前一天晚上,還在更換PPT裏的圖片。

終評會以“答辯”形式進行,每個考古項目僅僅擁有15分鍾的展示時間與5分鍾的專家提問時間。這要求考古隊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揀選出最能與學術前沿問題相關聯的精華進行呈現。盡管做了近一個月的准備,可在彙報的時候,李罡還是超時了。“我發揮得不算好,前面的發掘細節講得太多,最後就沒能來得及把跋山遺址群在考古學上的價值和意義說清楚。”回想這個小小的插曲,他覺得有些可惜。

3月22日上午10點半,當“十大”結果終于揭曉,李罡感覺“心跳加快,大腦一片空白”,“都記不清上一次這麽緊張是什麽時候了”。隨後,祝賀的消息就像潮水一樣湧進了他的手機。盡管之前也得到過不少同仁的肯定,但這是跋山遺址群首次登上國家級的“考古殿堂”。“這種認可讓我們備受鼓舞,團隊裏每一個人都在歡呼”,李罡說。

跋山遺址群的發掘工作還在繼續。“把一個遺址搞清楚本來就不容易,把一群遺址搞清楚就更難了。”李罡說,“今年,跋山遺址群的調查範圍和發掘面積都較原先有所擴大,我們要結合多學科的知識,把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更加細致,從而深入地展現跋山遺址群的面貌。”

李罡在置頂的朋友圈中寫道:“四年三載,涉水跋山。從一枝獨秀到遍地花開。感恩感謝爲跋山考古付出心血的所有專家領導、老師朋友,奮戰在一線的隊員們……我們深知路還遠,然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們盼望著通過我們團隊的持續努力,能爲帶動山東舊石器考古工作貢獻綿薄之力,更期待著山東舊石器考古能綻放出更耀眼的絢麗之花。”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