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效良方,健脾利水止咳,降血脂、降血壓,去濕疹、治眩暈

神希園 2024-02-16 03:45:02

在中醫界,都知道《傷寒雜病論》是“方書之祖”,但很多人卻不知道,早在《黃帝內經》中其實就已經記載了比較成熟的方劑十三個,被譽爲“《內經》十三方”,那麽,究竟有沒有從《黃帝內經》到《傷寒雜病論》中,找到一個相似度很高的經典良方呢?這個還真有,“《內經》十三方”中,與張仲景衆多方劑中,相似度最高的,唯有“澤瀉飲”。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澤瀉飲由“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三種中藥組成,而在《金匮要略》中,卻有一個良方,與《內經》澤瀉飲,僅僅一藥之差。

這個奇妙的良方就是澤瀉湯,據《金匮要略》記載,澤瀉湯主要是由“澤瀉五兩,白術二兩”兩味中藥組成的。按照原方的煎服法,澤瀉湯的煎服方法十分簡單,具體是用水二升(相當于現代的400毫升),將兩味中藥一起煎煮,待到水煎至一升的時候(相當于現代的200毫升),待藥液放到溫熱時,分兩次服用,也就是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100毫升。當我們看到了澤瀉湯的藥物組成,再看看澤瀉飲得組成,就會發現,澤瀉湯的確是從澤瀉飲去掉鹿銜草,再調整劑量而成的。

在《黃帝內經》中,澤瀉飲是用來治療“酒風”的,什麽是“酒風”呢?通俗來說,就是飲酒後感受風邪所致的疾病,在臨床上,主要以身體倦怠、疲乏無力,汗出如浴,惡風,口渴,少氣懶言等爲特點。澤瀉飲澤瀉飲主要起到了利水濕、化痰飲、降火氣、去濕熱、補陰益氣等方面的作用。那麽,去掉了方中祛風濕、強筋骨的鹿銜草,並調整劑量而成的澤瀉湯,又主要用于治療什麽疾病呢?對此,醫聖張仲景只說了一句話,“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這裏出現了兩個術語,一個是支飲,一個眩冒。什麽是支飲呢?張仲景指出,“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這類疾病叫做支飲。而這個眩冒,其實就是眩暈耳鳴、頭重如裹的意思。

對于澤瀉湯的方證,主要是支飲眩冒證,它的核心病機是“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冒”,臨床主要症狀是頭目眩暈,胸中痞滿,咳逆上氣,水腫等。對于澤瀉湯證,當代名醫劉渡舟指出,澤瀉湯的眩暈,不同于普通的頭目暈眩症狀,澤瀉湯的眩冒有“莫可言狀”之意,而且,這種眩冒的脈象或弦或沉,或者沉弦共見;澤瀉湯方證的色診:或見黧黑,或呈青黯,或色黃而晦暗,因人而異,不能一致;澤瀉湯方證的舌診:舌體肥大異于尋常,質厚而寬,占滿口腔而使人望之駭然;除此之外,澤瀉湯證尚不止于眩冒,還有頭痛,頭重,耳鳴,鼻塞等症[1]。

那麽,這個澤瀉湯,全方僅僅兩味中藥,那麽它的配伍究竟有什麽奧秘呢?全方以澤瀉爲君藥,主要起到利水滲濕,使水濕從小便而出,這與“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治療原則一脈相承。以白術爲臣藥,主要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助脾運化水濕。全方兩味中藥,卻是相須爲用,重用澤瀉利水治標,輔以白術健脾制水以治本,從而起到利水除飲,健脾制水,最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那麽,爲什麽張仲景對于支飲眩冒證,只僅僅選擇了澤瀉和白術這兩味中藥呢?這就要從澤瀉和白術這兩味中藥的功效主治說起了。澤瀉不僅具有“澤其不足”的作用,還有“瀉其有余”的作用,而且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比如“養五髒,益氣力”,又比如“消水”,這就是補中有瀉、瀉中有補,能夠將該瀉的瀉掉,不該瀉的保留,這個作用猶如“天道”一般,奇妙的都有點匪夷所思。而白術,也同樣具有“天道”屬性,《名醫別錄》指出,白術既可以“益津液”,又可以“消痰水”。這樣兩味具有“天道”屬性的中藥,一個利水通淋,一個補土制水,讓這個因爲水飲爲患的支飲,一邊采用“開閘泄洪”的原則,一邊采用“水來土掩”的攻略,雙管齊下,不得不說,張仲景傳下澤瀉湯,確有“大禹治水”之神妙。

由于澤瀉湯上承澤瀉飲,下啓白術散,是治療支飲眩冒的經典代表方,後世醫家對此方的應用也頗爲深遠。在現代臨床中,澤瀉湯可用于治療梅尼埃病、頸椎病眩暈、內耳性眩暈、先天性腦積水、水腫、自汗、水疝、濕疹等屬于水飲所致的療效頗佳;還可用于治療高脂血症等疾病;對于它的辨證要點,我們只需要記住:突然發作的頭暈目眩,如坐舟車,甚至臥床不起,伴有惡心嘔吐,且多嘔吐涎沫,頭重如裹;舌淡胖大異常,或邊有齒痕,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或濡滑[2]。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澤瀉湯具有減輕內淋巴積水,降血脂,影響血流[3];利尿,降血壓,改善代謝,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炎[4]等藥理作用。澤瀉湯在現代臨床應用中,也有多種加減化裁之法,比如治療梅尼埃病,辨證痰濕內盛明顯的,可以與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方,表現爲痰熱的,可以加半夏、生姜、黃連等中藥,而脾虛明顯的,可以加陳皮、生姜等中藥;如果用于治療高血壓時,如果辨證爲肝火夾水飲之氣上沖腦竅,可以加用夏枯草、天麻、鈎藤等中藥;如果用于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時,可以配合西醫手法複位治療[3]。現代臨床研究表明,澤瀉湯還可用于治療高血壓病,眩暈病,高脂血症,中耳炎,以及瘀積性皮炎、慢性鼻窦炎、嬰幼兒病毒性腸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等疾病。另外,腦霧也可參考澤瀉湯治療。

參考文獻

[1]劉渡舟.談談《金匮》的澤瀉湯證[J].中醫雜志,1980,(9):17-18.

[2]鍾相根,鄭子安.張仲景傳世名方·金匮要略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

[3]李莎莎,鍾利群,夏夢幻.澤瀉湯的相關研究概況[J].現代中醫臨床,2017,24(4):56-60.

[4]嚴林,李新健,張冰冰,等.澤瀉湯的研究現狀[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1,27(16):191-197.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8 阅读:1349
评论列表

神希園

簡介: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