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司理理作爲北齊暗探,爲什麽卻這麽怕死

阿福物語 2024-05-16 16:50:28

司理理第一次出場是範閑參加詩會,並贏得詩名之後。

當天夜裏,範閑和靖王世子一起來到流晶河畔,見到了傳說中的花魁,司理理。

不過,範閑的目的卻只是要借司理理作掩護,實際的目的確是痛打郭寶坤。

司理理在這裏也顯示出她特殊的身份,她假裝被範閑迷暈,在範閑離開後,身邊出現一堆黑衣人。

在郭寶坤控告範閑的時候,被京都府尹梅執理叫過去當做證人,爲範閑作不在場證明。

司理理不僅是爲了範閑,更是爲了自己。

作僞證,既可以幫助範閑洗脫嫌疑,讓他欠自己一個人情。更能爲自己贏得名聲,無數達官貴人,豪門子弟自動送上門來,幫助她真正穩住在京都的身份,更容易探聽情報。

這一步棋走得確實好,一點皮肉之苦,換來一箭雙雕。

只是她沒有想到,自己的身份很快被暴露。

被範閑和王啓年抓住後,經過範閑一通嚇唬,她就招了。

爲什麽司理理都當了北齊暗探,卻還這麽怕死呢?

司理理是北齊暗探,這個身份只有北齊幾位高層人士知道。

也就是說宮裏那幾位,和長公主做了交易。

長公主出賣言冰雲,以及送還肖恩和司理理,北齊則用一代文壇大家莊墨韓的名聲來擊倒範閑。

衆所周知,慶國一直以來武力強盛,朝廷內外都不乏能打的。但是文治方面始終比較薄弱。範閑雖然僅有一首詩,卻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連北齊莊墨韓都驚歎他的詩才。

加上他還是《紅樓》的作者,在文壇的地位不用多說。

長公主之前兩次刺殺都不能奈何他,這次就想換個方向,從詩名方面讓他身敗名裂。

不過要說還是司理理可憐,剛到京都沒多久,工作才有了一點進展就被出賣,落入危險之中。

她只想老老實實做個暗探,自己還沒露出馬腳,就被大老板出賣了。

結合小說來看,是北齊皇帝出賣了她,但又不想她死,于是用言冰雲換司理理和肖恩。

司理理原名李離思,本來是慶國皇室一族血脈。當年她的爺爺是最有可能接手皇位的親王,結果不幸被殺。于是司理理帶著弟弟逃到北齊,被北齊皇室發現後接到皇宮居住。

後來北齊皇帝不僅喜歡司理理還要娶她。太後不答應,就讓她回慶國當暗探。

說起來,司理理也不過是北齊的一顆棋子,命運不由自己掌控。

雖然從小長在宮裏,衣食無憂。但畢竟是寄人籬下,更何況還是異國他鄉,弟弟又不知所蹤。

她更是身份特殊,有苦難言,一切委屈,痛苦都咽到肚子裏。

太後讓她回慶國,估計也是一場考驗。

一方面讓她遠離北齊皇帝,以最原始的空間距離隔開兩人。

另外,畢竟司理理還是慶國人,多年後回到自己的國家,不知道她是否會暗中發展勢力。如果真的這樣做,也可以借此讓她擾動慶國朝政,發生動亂,對北齊百利而無一害。

而且她這麽漂亮,又是以花魁身份出現,色誘幾個公子哥,套套話,也不是問題。

司理理一個弱女子,想要在這亂世中苟活,乖乖聽命就是她的唯一生存之道。

複仇無望,弟弟還不知所蹤,只有依靠北齊皇室。

至于怕死的問題,一開始身份暴露後,司理理便趕忙離開,而不是胡亂攀咬幾個慶國官員,造成朝廷動蕩。畢竟死掉的是宰相的兒子,不管是林相還是太子,包括慶帝,都會不惜一切代抓住凶手。

但司理理首先想到的就是逃跑,這說明她對自己的性命非常看重,不會僅僅爲了混淆慶國朝政而丟掉自己的性命。

而且,她出逃的計劃非常完備,人馬車輛都准備充分。說明北齊那邊提前都安排好了一切,爲的就是任務失敗後讓司理理安全回國。這也說明了北齊皇帝對她的重視。

從司理理方面來說,她雖然是北齊暗探,但本身確是慶國皇族的一支血脈,只不過逃難到了北齊,從小長在北齊皇宮,加上弟弟還沒有找到。

于情于理,她都不會願意輕易丟掉性命。

1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