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和防暴隊》:看王一博如今的“處境”,孫俪的話終于有人信了

深海鱿娛 2024-05-02 21:07:47

這個五一檔,競爭有點激烈。

不管是喜劇片、懸疑片還是高燃的動作片,上線爭鋒後差距明顯。目前,比較火熱的一部佳作就是《維和防暴隊》。

爲什麽說是佳作?

這是國內首部聚焦維和題材的商業大片,用一個不常見的視角娓娓道來維和任務的艱巨和戰士們不負使命,堅定完成任務的頑強意志,感觸至深。

影片中有很多令人腎上腺素飙升的鏡頭,在拍攝語言的運用上很成熟,這也是很多影評人給出10分好評的原因之一。

總體來說,《維和防暴隊》這部影片是超出預期的,貢獻了很多的高光時刻。當然,這部影片並非完美無瑕,在一些細節設計上、前後邏輯上仍有提升空間。

其次,影片在選角上也很獨到,不少實力派演員的傾情表達贏得了諸多稱贊。

擁有較高人氣的青年演員王一博,則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角色。盡管有不少質疑,但從影片中的部分鏡頭來看,他也有較高的完成度。

從前段時間的魏若來到如今的楊震,王一博的“處境”,讓孫俪的話應驗了。

01

從目前的票房走勢上來看,《維和防暴隊》的最終成績一定會超出業內預測,這是有目共睹的。

上線一天後,影片的口碑也來了。

有知名影評人指出,影片中很少有“文戲”,大部分橋段都是突出維和精神,展現士兵的英勇鬥志。節奏上也很緊張,坐在影院的時候甚至會忘記身邊人的存在,已經徹底進入故事中。

如果不是影片的內容出彩,觀衆也不會這麽快就入戲。

看過之後,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維和防暴隊》在兩個大的方面表現得尤爲出色。

第一點、畫面真實,突出主題

影片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沒有過多的美化,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的維和環境,以及執行任務所在地的艱苦。

這一點在拍攝之前就考量的比較細致,導演李達超在采訪的時候也曾提及,場景還原度相當高,就是爲了讓觀衆看起來更加真實,也突出維和任務所要面臨的各種挑戰。

當畫面出現在眼前的時候,你會發現,這與我們想象中的維和環境截然不同。惡劣的天氣、荒蕪貧瘠的土地、草木稀疏,遠處,還有此起彼伏的戰火......

這都是真實的維和環境,影片也沒有煽情,把維和隊員在逆境中訓練、作戰的完整過程都呈現了出來,感人至深。

尤其是面對一些緊急、突發的情況時,維和部隊的反應能力,作戰以及頑強毅力,都給人一種很震撼的感覺,這就是影片要表達的主題。

第二點、維和精神,永不落幕

影片中有高燃的打戲、槍戰、爆破等令人緊張的元素,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內容張力。

實際上,這也是維和官兵要面對的“日常”。

所處的環境不僅惡劣,還要隨時防範外部勢力的幹預,哪怕是一句話沒說清楚,都有可能引發沖突。

維和警察要堅守“最低限度使用武力”的原則,在遭遇危險情況的時候,像余衛東、楊震等人都遭到殘酷的折磨。

即便是被被拳打腳踢、被棍棒打、被火燒,他們依然清楚自己的使命,永不退縮、永不低頭,堅決肅清一切來犯之敵,這就是對維和精神最好的诠釋。

這部《維和防暴隊》值得一看,它的內核,遠比表象更爲重要。

02

一部好的影片,也需要好的演員來塑造角色。

《維和防暴隊》中有不少實力派演員,像黃景瑜、鍾楚曦、歐豪以及朱亞文、印小天等,他們對角色的把控都很輕松。

今天來說說流量較高的王一博。

前段時間熱播的金融諜戰劇《追風者》中,王一博出演的魏若來這個角色並非沒有爭議。

部分人認爲,他的演技仍顯青澀,一些情緒處理上較爲生硬、木讷,似乎並不完全理解所要诠釋的人物。

尤其是前期的劇情片段中,他的演技短板更爲明顯。

好在劇情的後半段中,人物的立體度終于出來了,因爲較多情感戲、哭戲的加入,讓他在情感輸出上多了幾分細膩。

劇中有魏若來的完整成長線,一個懵懂的學生到革命戰士,能清楚的看到王一博在诠釋角色每個不同階段的變化,這種進步也是肉眼可見的,可以說跳脫出了表演的框架。

演員最怕的就是無法擺脫之前角色的一些痕迹和影子,而到了《維和防暴隊》中,王一博的蛻變同樣明顯。

印象最深的幾個鏡頭。

初次參與維和任務的時候,他本是激動的心情,可到了大本營看到另一個國家的亂象、戰火和哭泣的兒童時,他的心仿佛要跌入谷底,憐憫之心溢于言表。

收起這些沉重的心情,參加訓練的時候,楊震又展現出作爲一名軍人該有的硬氣,面對各種挑戰都迎難而上。

正在執行警戒任務的時候突然發生槍擊,楊震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臉上的緊張清晰可見。

可下一秒,他就收起了自己的緊張,繼續追擊敵人,眼中又切換到堅定的狀態。

尤其是到了影片後半部分,楊震與外軍狙擊手面臨生死一線的對決。大雨中,他巍然不動,眼中那些視死如歸的光芒相當有沖擊力,槍響之後,依舊緊盯著任務目標......

楊震這個角色是成功的,至少沒有看到太多表演的痕迹,王一博也慢慢摘掉了“流量演員”的標簽。

之前的采訪中,知名演員孫俪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演員應珍惜自己的曝光率,不能隨便地去拍戲,因爲藝術生命它就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學會塑造人物,不能一直本色出演。”

爲什麽不能一直本色出演?

如果都是單一的表演風格,就很難讓觀衆從之前的角色轉換到新的角色上,一成不變的刻板,哪來的劇抛臉?

就像看了《維和防暴隊》之後,在楊震的身上,你沒有看到魏若來的影子,也沒有看到王一博太吃力的去表演,這就是很不錯的角色切換。

寫在最後:

《維和防暴隊》在制作上拿出了不少誠意,讓觀衆感受到了維和精神,看到了戰士們的剛毅。

幾位青年演員對角色的完成度超出預期,王一博同樣如此。

或許在更小的細節上,他的表演不盡完美,仍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至少從“楊震”這個角色的身上,能看到太多的突破。

看了這部影片,你覺得王一博的演技如何?

1 阅读:106

深海鱿娛

簡介:分享有溫度、有深度的娛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