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香河縣“十七食堂”讓“朝陽”溫暖“夕陽”

河北新聞網 2024-04-10 12:31:03

3月24日,香河縣“十七食堂”志願者們正在爲養老院的老人包餃子。河北日報記者劉英攝

“爺爺奶奶,我們來看你們啦!今天中午咱們吃韭菜、茴香兩種餡的餃子,可香呐!”3月24日9時30分,一群中學生來到香河縣福壽居養老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擇菜、切菜、調餡、和面、擀皮……志願者們套上圍裙、戴上套袖和帽子,分工合作,幹勁十足。沒一會兒,餃子煮好了,志願者們大聲招呼道:“爺爺奶奶,‘十七食堂’開飯啦!”

雖然名字裏帶“食堂”二字,“十七食堂”卻不是用餐的場所,而是香河縣一個志願者團隊的名字。據介紹,“十七食堂”主要由一群熱心公益的初高中學生組成,每月開展一或兩次志願服務活動,到養老院給老人們包餃子、打掃衛生,陪爺爺奶奶唠家常。

“十七食堂”的發起人名叫胡途。2019年,正在讀高二的她萌生了創辦一個學生志願者團隊的想法,“之前在網上看到有個‘神秘菜籃’團隊專門爲孤兒院的孩子送蔬菜,讓我深受啓發,所以就想辦個專門爲老年人做飯的志願者團隊。因爲我當時恰好17歲,就起了‘十七食堂’這個名字。”

如今,胡途已經大學畢業回到香河工作,但“十七食堂”始終如一,堅持定期到養老院爲老人們服務,5年來累計已有280余名志願者參與其中。“我上大學後,‘十七食堂’的志願服務活動由學弟學妹們繼續組織,即使疫情防控期間也在盡力堅持。”胡途說。

香河縣第三中學高三學生陳子萱參加了當天的志願服務活動,今年她也17歲。“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爲社會作出一點點貢獻。”陳子萱說,將來自己上了大學,也會持續參加志願活動,將愛心和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每次志願者們來的時候,養老院的老人們都格外開心。78歲的張淑芹奶奶被孩子們俏皮的話語逗得前仰後合,“這些孩子們一有時間就來給我們包餃子,陪我們聊天說笑話,和自家的孩子一個樣。”

關于“十七食堂”的未來,胡途最近有了新想法:“目前,我們的志願者基本是初中、高中的學生,近期的小目標是把活動規範化、系統化。以後,打算拓展一些其他服務項目,讓更多有意願、有愛心的弟弟妹妹們參與到志願活動中來,讓‘十七食堂’辦得更久、走得更遠。”(河北日報記者 劉 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