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譜寫新時代交通治理新篇章——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周年來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4-30 14:10:13

良法善治譜寫新時代交通治理新篇章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周年來 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2024年5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周年。20年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建設取得了卓越成效,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煥然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法治之路”爲廣大群衆的“安全之路”提供了堅實保障。

20年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緊緊圍繞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目標要求,嚴格遵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原則,不斷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規範化、現代化,執法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爲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衆生産生活創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據統計,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年來,我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從0.75億人增長到5.23億人,機動車保有量從1.07億輛增長到4.35億輛。公路通車裏程從187萬公裏增長到544萬公裏,重特大交通事故由2004年的55起下降至2023年的1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執法能力基本適應道路交通快速發展的形勢,維護了廣大群衆的出行權益。

交通治理有法可依 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200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2004年4月,國務院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細化了有關管理規定,之後相繼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2012年7月,國務院出台《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進一步部署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20年來,我國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體系覆蓋全面、層次分明、日趨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曆經2007年、2011年和2021年三次修訂,針對交通肇事賠償、“醉駕入刑”、駕駛資格考試管理等內容不斷更新。

道路交通安全法三次修訂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醉駕入刑”。2011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爲依法打擊和有效治理酒駕醉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制度保障。“醉駕入刑”不僅爲公檢法依法打擊醉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武器,而且用法律來規範、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爲,推動了全社會統一思想認識,提升了人民群衆遵法守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20年來,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確定的基本法律制度下,公安機關進一步細化實體性內容、嚴密程序性規定、完善技術性標准,制定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爲處理程序規定》《機動車登記規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爲記分管理辦法》等公安部規章和相關規範、標准,不斷建設和豐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體系。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貫徹實施,全國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頒布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

“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實施20年來,我國逐步形成了以‘一法’和‘一條例’爲統領、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爲主體、國家和行業技術標准爲補充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體系,在整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我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法治化進程逐步加快。”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全力遏制交通事故 守護道路安全暢通

交通安全承載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責任使命,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衆生命財産安全,是公安交管部門的重要使命任務。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年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緊緊圍繞防事故、保安全、保暢通,注重理念、制度、機制、方法創新,協同共治、共建共享,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措施落實,全力維護人民群衆生命財産安全,確保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全國群死群傷道路交通事故連年下降、連創新低。

爲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不斷強化路面管控,持續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全國統一行動、區域聯合行動、精准查緝行動,對交通違法行爲和重點車輛保持嚴管態勢;始終堅持對酒駕醉駕“零容忍、嚴執法”,不間斷開展全國性、區域性聯合整治和常態化夜查等專項行動;持續開展隱患“清零”行動,重點車輛檢驗率、報廢率、交通違法處理率顯著提升;大力推動農村“兩站兩員”建設,農村地區交通事故和交通違法多發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紮實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有效提高了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騎乘人員和汽車駕乘人員的安全防護水平。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更加密切的部門協作機制。2003年10月,國務院建立由公安部等18個部門參加的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機制,地方各級政府也普遍建立相應工作機制。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年來,全國31個省(區、市)都明確了各級地方政府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領導責任,組織領導全省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公安、交通運輸、住建、應急管理等部門聯合開展城市交通管理暢通工程、貨車超限超載治理、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治理130余處交通擁堵點,科學優化700余個路口的交通信號控制策略,新增道路停車場32處、停車泊位650余個……面對日益增長的城市交通需求與有限的道路資源之間的矛盾,2023年,上海市公安局聯合交通運輸部門,以精細化管理措施推動道路交通“有機更新”,努力破解出行堵、停車難問題,獲得市民群衆廣泛好評。

爲加強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聯合對重型載貨汽車、大型客車、危險品運輸車等重點車輛加強監管,適時調整相關技術規範、准入規則;開展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整治,審查企業資質、從業人員資格和車輛技術狀況,把企業的安全生産情況作爲重要考核指標,推進運輸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駕駛人管理,貫徹執行駕駛人審驗教育制度、滿分學習制度。

嚴格規範執勤執法 改革創新服務群衆

經濟發展、時代進步,離不開法治護航;社會和諧、百姓平安,靠的是法治守衛。道路交通安全法爲公安交管部門嚴格規範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年以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緊緊圍繞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目標要求,持續推進執法隊伍專業化、執法行爲標准化、執法管理系統化、執法流程信息化,依法治理能力明顯提升,有效推動了公安交管工作高質量發展。

20年來,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將執法規範化建設作爲公安交警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法治教育和業務培訓,交警執法能力、科技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大力推進公安交通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交通違法處罰、交通事故處理、車輛和駕駛人管理等業務的全流程監管;健全執法動態監督體系,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全警自覺遵章守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意識,提高了全警執法素質、執法能力和執法公信力。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20年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主動順應人民群衆新期待,調整規定、簡化手續、優化程序,深入推進“互聯網+交管”業務,先後出台了“一證即辦”、“跨省通辦”、“網上快辦”、新車免檢、駕駛人考試預約、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交通事故快速處理、電子駕駛證等150余項公安交管改革措施。窗口改革惠及9億余人次,互聯網交管服務惠及近33億人次,爲群衆和企業減少辦事成本800余億元。

科技推陳,穿越時空,凝聚力量;機制出新,改變曆史,昭示未來。20年來,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堅持深化科技強警,深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應用,建立以基礎設施管理、分析研判布控、動態勤務部署、路面執法管理爲一體的執法閉環,強化對重點車輛、重點違法的精准查緝,提高了用警效率和執法管控效能——

◆ 福建省高速交管部門依托高速公路沿線的通訊信號塔、光纖、電源等資源,將高空視頻建設在離地高、視野廣的信號塔上,創新打造“高空視頻走廊”,並將高空視頻通過手機App接入民警手持移動終端,民警可通過移動終端全時段開展視頻巡查,實時掌握路面狀況;

◆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統籌規劃數智警務建設,以“交通大腦”建設爲牽引,建立技術業務雙生態體系,織密全維感知網絡,一體化推進“情指行”改革,合作共建 “外腦智庫”,打造了路暢人安智慧新生態;

◆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使用無人機繪圖系統,利用無人機飛行勘查交通事故現場。無人機起飛到空中適當位置,完成照片拍攝和事故現場傳感測量。通過無線傳輸,民警使用手提電腦進行簡單編輯,就可以打印出繪制的交通事故現場圖和現場實景記錄圖……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的20年裏,一項項有力的改革舉措、一起起具體的案事件處理,見證了公安交管部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堅實足迹,也見證了廣大公安交警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朝著法治公安建設目標奔跑的身影。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 提升文明守法意識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20年來,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始終堅持以全民交通安全普法宣傳教育爲重點,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大力傳播“自律、包容、禮讓、文明”的現代文明交通理念,全民安全守法出行意識不斷增強,文明交通良好風尚逐步形成。

20年來,法律的指引、教育作用不斷發揮,交通參與者的交通意識逐漸向“汽車社會”過渡,廣大群衆的交通安全意識、法治意識、文明意識明顯提高。2012年11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將每年12月2日設立爲“全國交通安全日”,這是我國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加強社會法治建設的重大舉措。12年來,122“全國交通安全日”逐漸成爲凝聚全社會交通安全、法治、文明理念的文化品牌。

文明交通的沿革、傳承、創新,在122“全國交通安全日”的發展中清晰可見。122“全國交通安全日”活動對促進道路安全暢通、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産生了深遠影響,推動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盡責、公衆參與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

爲守護美麗鄉村、增強群衆的交通安全意識,特別是提高未成年人知危險、會避險的能力,2020年以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先後組織開展了“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傳、交通安全雲課堂、“交通安全大篷車紅色之旅”、交通安全大篷車“童”行美麗鄉村巡回宣傳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增強了農村群衆的交通安全意識,改善了農村的交通安全環境。

“一盔一帶、安全常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斑馬線上禮讓行人……各地公安交管部門聯合相關部門,通過新媒體和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影視等形式,發動各行各業力量,呼籲廣大交通參與者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文明出行,文明守法行路駕車習慣已成爲社會風尚。

近年來, “文明交通公益宣傳”寫入了《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在省級立法層面明確社會單位對員工的安全教育主體責任、各類媒體的公益宣傳責任;省政府印發《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升行動計劃》,在省級層面明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黨政機關領導責任;實行“交通安全積分制管理”,將文明交通培育和文明村鎮建設融合發展。

熒熒之光,終成星河。文明交通建設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不斷生發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多元化、系統化,承載著深厚的交通安全文化。

道遠且長,雖遠必達;心之所向,行必能至。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嚴格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鬥力,不斷提升道路交通治理水平,全力以赴書寫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新篇章。

來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衆號

作者:人民公安報 傅蕾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