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油車頭疼的底盤難題,對電車來說卻是小菜一碟?不好聽也得聽

小嶽嶽說車 2024-04-23 22:01:02

有車的朋友都知道,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是汽車的三大件,是一輛車的核心,它們直接決定了一輛車的好壞,特別是底盤和懸挂,對整車的駕駛操控影響很大,長久以來,車企們在這方面下功夫,想制造出能讓國人認可的底盤和懸挂,礙于技術落後,相關專利都在合資品牌手裏,未能有較大的突破,一直被合資車所統治,毫不誇張的說,底盤懸挂是國産車最薄弱的環節,但是小編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油車頭疼多年的底盤和懸挂問題,到電車成了小菜一碟,在電車身上看到了很多顛覆性的技術,這是怎麽回事呢?說出來別不相信。

傳統的燃油車,前懸是麥弗遜式,後懸是扭力梁式,這是大部分車型的懸架設計,有些品牌後懸會選擇多連杆式,對燃油車來說,獨立懸架可能算是比較好的了。到了電車就大不一樣了,先來說大家提到比較多的空氣懸挂,它的優點在于能夠調節車身的高度,看到這裏很多朋友會說,燃油車早就可以調節車身高度了,這不是什麽黑科技,能調節車身高度的燃油車售價普遍較高,動辄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相比較而言,油車電磁減震系統更多的是調節懸架的軟硬,跟空氣懸挂是有區別的,而一台二十多萬的電車就配備了空氣懸挂,這是燃油車所不能比的。

除此之外,空氣懸挂還能做到車身配平,什麽是車身配平呢?簡單來說,主駕和副駕都有人,主駕的體重是150斤,副駕的體重是200斤,兩邊懸架的承重自然是不一樣的,配置不平衡,但是空氣懸挂就可以讓這兩個輪的懸挂保持不變,這樣一來,車子在行駛過程中,不管是轉彎還是調頭,整車的駕駛操控不受影響。

說完了空氣懸挂,我們再來看液壓懸挂,如果說空氣懸挂已經比較普及,那麽液壓懸挂算得上鳳毛麟角,目前使用液壓懸挂的廠家屈指可數,一方面因爲它的技術比較複雜,另一方面成本比較高,縱觀衆多燃油車,只有早期的法系車和德系高端會搭載液壓懸挂,電車又不一樣了,比亞迪直接拿出了雲辇系統,讓那些調侃比亞迪沒有核心技術的人閉上了嘴,雲辇分別包含了可調懸挂、空氣懸挂和液壓懸挂,覆蓋了所有的底盤懸挂技術。

雲辇專門爲硬派越野SUV打造了一套液壓懸挂,不僅能夠調節剛度,還大幅提高了道路通過性,仰望U8搭載的就是這套液壓懸挂。不僅如此,雲辇系統還能通過傳感器,提前預判路況,實現懸架的主動調節,盡可能的過濾掉路面的顛簸,提升整車的駕乘舒適度,有的朋友又會說,這不就是奔馳的魔毯底盤嗎?這不是新瓶裝舊酒,還是燃油車那一套,如果你這麽認爲,那可太小瞧雲辇了,奔馳的魔毯底盤最大探測距離是15米,而雲辇150米甩奔馳一條街,做到了完全碾壓,這些技術並不是ppt,這套懸挂已經應用在仰望U9身上,近日,仰望U9已經上市,有機會大家可以去感受下國産底盤技術的天花板。

事實證明,我們的電車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曾經讓燃油車頭疼的底盤技術都被電車破解,那麽問題來了,困擾我們多年的底盤難題,爲什麽在電車上迎刃而解?說出來別不相信,小編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的車主根本不在乎底盤操控。這話可能不好聽,但是也得聽,事實就在眼前,那些拿著底盤做賣點的品牌,銷量都不理想,法系車DS底盤厲害吧,街上幾乎見不到,斯巴魯的四驅厲害吧,估計不少人連車標都不認識,所以說沒人在乎底盤,人一生開車的時間不過四五十年,一輩子不超過8台車,開的車少,完全分不清底盤是好是壞,而底盤好壞,它是一種體驗,很難通過肉眼直接來分辨,國人買車的目的大部分是爲了出門代步,實用方便,駕駛感受和底盤操控,這些虛無缥缈的東西,沒人在意,也不是核心需求,還不如“彩電冰箱大沙發”有吸引力。燃油車受歡迎的時候,大家都不關心底盤,覺得可有可無,現在是電車的時代,消費觀念變了,消費明顯升級,底盤再次被重視起來,還好電車不負衆望。

第二,國産電車發展勢頭迅猛,技術大幅領先。燃油車時期,我們技術薄弱,起步晚,核心技術、相關專利全都掌握在別人手裏,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即便是自主研發,也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到了電車,正好來了一個反轉,我們的電車發展較早,在汽車制造有著豐富的經驗,技術研發優勢明顯,先下手爲強,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加以創新,勢必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編總結:現階段,電車正以不可想象的速度超越傳統燃油車的技術,油車曾經難以攻克的底盤難題,在電車身上迎刃而解,電車技術百花齊放,對于習慣了呆在舒適區的燃油車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那些糊弄消費者的品牌,終究會被淘汰,很多人更願意買電車也就可以理解了,這樣一來,我們作爲消費者,不再花冤枉錢,就可以體驗更多新技術,感受科技帶來的樂趣,還是挺有意思的,單沖這個,就應該給電車點贊。

0 阅读:464

小嶽嶽說車

簡介:推送汽車資訊,講述汽車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