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布局生效了,美國劍指中國車企,德國公開唱反調

交鋒新視野 2024-05-10 14:10:49

隨著美國大選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拜登開始猛打中國牌。這一次,他將矛頭對准了中國車企。沒想到,中國還沒出手,美國先遭德國“背刺”。

一、美國劍指中國車企

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揚言,美國可能會采取“極端措施”,禁止中國聯網汽車進入美國,或對其施加限制。

其實,在這件事上,美國蓄謀已久。

今年2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聯網汽車展開調查。拜登宣稱,這些汽車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爲上面的聯網操作系統,可以收集美國公民以及基礎設施的敏感信息,並將其傳回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

拜登一聲令下,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制造的聯網汽車進行了調查,就所謂的“潛在國家安全風險”征求意見。

意見還沒看完,雷蒙多就急著對中國車企放狠話。

不僅如此,雷蒙多還積極配合拜登,再三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把中國聯網汽車比作“裝了輪子的蘋果手機”,稱其可以搜集大量信息。甚至發表“如果美國的路上有300萬輛中國制造的聯網汽車,中國能讓它們同時熄火”的驚人言論。

從這些細節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早就想好了,要對中國車企下手。所謂的調查,不過是走個過場。

不過,這並不奇怪。

畢竟,中國在電動汽車等聯網汽車領域取得了相當迅速的發展。中國車企已經把車賣到了全世界。

而這當然不是美國想看到的。

爲了遏制中國汽車的發展,美國選擇將其攔在國門之外。

關鍵時刻,美國卻慘遭德國“背刺”。

二、德國公開和美國唱反調

拜登政府將矛頭對准中國車企,德國卻公開和美國唱反調。

德國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維辛明確表示,德國不想封鎖市場,他們願意參與和中國車企的競爭。

(德國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維辛)

維辛也給出了這麽做的原因。德國嚴重依賴國際貿易。對于德國來說,確保國際貿易在公平、規範的競爭環境中進行,是至關重要的。

而對中國車企采取限制性措施,顯然違反了這一點。

而且,人爲地設置壁壘,拒絕與中國車企競爭,將嚴重影響德國自身的汽車産業競爭力。甚至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給中德在其他領域的經濟合作帶來負面影響。

德方這番表態,無疑是相當中肯的。

美國這種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禁止中國車企將聯網汽車出口到美國的行爲,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做法。這麽做,勢必會擾亂全球汽車産業鏈供應鏈。

當然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信息——中國的布局生效了。

在中德友好關系,以及中德經貿合作上,中方表現出了相當積極的態度。

前段時間,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豪華陣容訪華談合作,就受到了中方的熱情接待。

值得一提的是,維辛正是跟隨朔爾茨訪華的三名內閣代表之一。

期間,維辛與中方多部門負責人會面。中德雙方還續簽了在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聲明。

現在,德方放棄追隨美國,公開反對給中國車企設置壁壘的錯誤行爲,顯然與中國此前的布局有分不開的關系。

這也給拜登政府提了個醒,不管美國搞多少小動作,其遏制中國汽車發展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三、美國不要白費力氣了

近些年來,美國沒少對中國汽車下手。

(美國頻頻對中國汽車下手)

早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就開始對中國汽車加征高額關稅。27.5%的關稅成爲了中國汽車難以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通過限制政府采購、出台歧視性補貼政策等措施,人爲地給中國汽車設置障礙。

最近這段時間,美方更是大肆炒作所謂的“中國産能過剩論”,將中國汽車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的成績,歸結于中國采取了所謂的“不公平做法”。

這顯然是無稽之談。中國電動汽車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靠的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磨練出來的技術創新能力和過硬的品質。

美國如此處心積慮地遏制、打壓中國汽車發展,真的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去年,中國成功取代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國汽車出口持續向好)

以中國電動汽車爲例,盡管受到了美國的制裁,但這並不妨礙它開拓其他市場。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框架下的夥伴國家,就是中國車企找到的更具潛力的新市場之一。

所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是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于2020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

借助該協定中的相關優惠政策,中國車企得以更加順利地向夥伴國家出口電動汽車。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中國對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電動汽車出口,分別增加了10倍和7倍。

顯然,事實已經證明,美國對中國汽車的遏制、打壓,並不成功。

拜登政府恐怕要好好反思一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千方百計地阻擋中國汽車發展,到底給美國帶來了什麽?

0 阅读:118
评论列表
  • 2024-05-13 23:02

    中國應對應禁用蘋果産品!

    靜心盡力 回覆:
    [點贊]
  • 2024-05-14 20:34

    醜國或者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