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來了:美“反以”示威背後的“政治戲碼”

俞快看世界 2024-05-04 08:19:28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發起的“親巴勒斯坦,反以色列”抗議活動迅速蔓延,其速度之快猶如一場瘟疫。短短三天內,不僅全美各大高校紛紛掀起“反以色列”的示威浪潮,就連英國的大學如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等也接連爆發抗議活動。這場抗議的規模之大、影響之廣,當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尤其引發球關注的,是充斥其中的反猶和反美標語。從希特勒時期的“最終解決方案”到直接針對美國的“美國去死”口號,可以說每一句口號都讓美國輿論“驚掉下巴”。然而,這場抗議活動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和目的呢?

有觀察者發現,哥倫比亞大學反以色列抗議活動尚未全面展開時,校園裏提供給抗議者的各種包裝精美的食物,不僅價格不便宜,而且碼放得整整齊齊。一點也不像什麽示威抗議活動,反倒像是一場大型的校園露營活動。而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伯克利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學和佐治亞州埃默裏大學的校園抗議現場。

經過進一步調查,這些免費食物竟是由各自學校的“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提供的,而其背後的支持者則是美國巴勒斯坦權利運動組織。該組織爲每位“正義學生研究員”提供高額的月津貼,要求他們每周組織親巴勒斯坦活動。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組織的背後竟然是美國極左翼財團,其真正的“金主爸爸”是著名猶太財閥索羅斯。是的,你沒聽錯,是猶太財閥索羅斯!索羅斯作爲全球進步主義的主要支持者,其核心政治主張是“全球無國界”,便于資本收割。那麽,爲什麽這位猶太財閥會資助反以色列的抗議活動呢?

實際上,這背後的原因並不複雜。利用“同情憐憫”是左翼政客慣用的手段,加沙戰爭的“同情宣傳”也是爲了達成這個目標。通過煽動對巴勒斯坦的同情和支持,這些左翼財團和政客企圖在美國社會中制造分裂和對抗,進而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利益。他們借助反以色列抗議活動,不僅可以推動民主黨的長遠路線,還能爲“多元美國”做理論建設,尤其是包容穆斯林群體。這無疑是一種醜陋的政治操弄。

而索羅斯通過這些抗議活動,不僅實現了個人的利益訴求,還爲民主黨贏得了更多的選民支持,爲他們在未來政策制定中爭取了更多的主動權。說穿了,這就是民主黨自導自演的“悲情戲”和“苦肉計”。被蒙在鼓裏、跟風起舞的,多數是單純的學生和教師。你大可不必被那些粗暴的逮捕場面所“共情”。因爲即使被捕,也可以“即捕即放”。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的抗議營地被清理後,100多人被捕。但第二天這些人又再次出現。所以還真別把“被捕”當回事,尤其是現在民主黨治下的美國。

真正想下狠手打壓這些抗議活動的,是那些共和黨的政客,因爲他們擔心,如果這些抗議活動繼續蔓延下去,將可能導致更多的選民轉向民主黨,進而改變美國的政治格局。因此,美國國會共和黨衆議院議長約翰遜,24日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暴怒地爲抗議學生貼上“反猶”標簽,稱他們是“暴民”“激進分子”和“煽動者”,並威脅“如果混亂不能迅速得到遏制,必要時將出動國民警衛隊”。這還真是肺腑之言,不過,又有什麽用,至少現在執政的是人家民主黨!

從表面上看,這場抗議活動雖然讓拜登政府和猶太人社區備受譴責,但長遠來看,卻並未對以色列造成實質性的損害。相反,它反而鞏固了美國左翼選民對民主黨的支持,尤其是高知分子。這些左翼選民往往容易受到煽動和操控,被利用來推動某些政治議程和利益。都是千年的狐狸,還玩什麽聊齋?共和黨對此心知肚明,卻也無能爲力。然而,這種以犧牲真相和原則爲代價的政治操弄,總有一天會成爲美國政治的墳墓。

1 阅读:330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8:15

    鳳凰衛視在現場記者這樣說:校方允許校外“挺猶”人士入校與挺巴的學生發生沖突,再以發生暴力事件叫警察逮捕挺巴的學生!明白是什麽套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