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欲流血上市,余凱團隊距暴富只差臨門一腳?

陸玖商業評論 2024-04-11 08:38:36

即使未能順利上市,地平線也無需爲現金流煩惱。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地平線賬上有113.60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誰將成爲智能駕駛芯片第一股?百度系創業者余凱創立的地平線公司正在沖刺。

2019年底地平線大裁員,將汽車以外的業務全裁了。此舉被業界調侃爲“滿大街都是地平線的簡曆”。彼時,創始人余凱表示,“認爲做正確的事情,但同時對人要有溫度”,所以余凱在當時都給了N+1的補償、年終獎金。留下的員工也壓縮成本,對管理層和員工溝通“用獎金換公司期權”的方案。

2024年,地平線向港股遞交招股說明書。這也意味著此前獲得公司期權的管理層和員工距離暴富只差“臨門一腳”。

但是,從投行傳出消息,由于大勢所趨,這一波提交報表的公司普遍認購不積極。畢竟,上市前一輪融資,也就是2022年11月D輪融資後,地平線的投後估值就已達到了8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0億元。

地平線,此番真能成功上市嗎?

智駕芯片第一股“爭奪賽”

近期,智能駕駛領域企業頻繁遞交港股上市申請。僅僅在3月22日到3月28日期間,便有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地平線、縱目科技四家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港股說明書。

此外,工商信息顯示,2023年11月,汽車芯片企業芯馳科技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媒體將此舉解釋爲,芯馳科技是在爲IPO計劃做准備。

智能駕駛企業接連提交上市材料的舉動自然引起機構注意。在地平線遞交招股說明書後,財通證券、德邦證券、申萬宏源也隨之發布企業研報,跟進速度十分之快。但,智能駕駛企業的上市路並不平坦。

事實上早在2023年6月30日,黑芝麻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挂牌上市。港股IPO的流程爲遞表、聆訊、路演、招股、公布配售結果、挂牌,但是直到2024年1月,黑芝麻智能依舊未通過聆訊,只等來上市申請材料“失效”的通知。

地平線能否上市?千人千面,不同的人在面對這一問題也有不同的答案。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地平線有希望成功上市。”國內咨詢機構科方得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表示。

“黑芝麻智能沒能成功上市,這並不代表地平線成功上市的希望不大。”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每個公司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上市的成功與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市場環境、公司財務狀況、監管政策等。因此,無法簡單地預測地平線上市的希望大小。今年港股投資者對智能駕駛芯片、國産替代板塊的熱情相對較高。因此,地平線獲得資金爆炒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

而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智能駕駛芯片企業在港股上市的難點是缺少核心技術,因此無法形成收益的護城河,投資者難以産生足夠的信心。而且,港股上市不難,但要維持較高的估值和較長時間的高股價,壓力較大。

壓力之下,或會低于此前融資估值。地平線在上市前進行最近一輪融資時,估值已超80億美元,但其2023年收入只有15億人民幣。沈萌指出私募階段的估值可能會與公開市場存在落差。“自動駕駛業務在全球也處于早期階段,要形成規模化盈利支撐高估值還比較遙遠,除非地平線能夠不斷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或技術,否則估值支撐的力度不足。”

地平線此前融資估值已超600億人民幣(87.1億美元),也是今年港股最大IPO。但是據外電引述消息,地平線計劃集資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一般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會拿出25%募資。如果600億人民幣以上這種上市市值較大的公司也可以拿出10%左右來募資。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或是爲了防止IPO價格跳水、擡高估值、認購不夠積極,所以削減募資規模是其中一種做法。

市場估值是群體主觀決定的結果,很難評估地平線的估值。汽車分析師張欣表示,“地平線能否維持估值,主要看地平線能否把故事講好。因爲不同群體對自動駕駛的認知不一樣,預期也不一樣,所以地平線的市值不確定性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未能順利上市,地平線也無需爲現金流煩惱。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地平線賬上有113.60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而地平線2021年-2023年期間合計虧損175.23億元。地平線僅憑借賬面現金也能熬過兩年時間。

老客戶想跑路,比亞迪或擠入“五大客戶”?

正如創始人兼 CEO 余凱所言, “ 地平線實際上是打著芯片旗號的軟件公司 ” ,是給車企提供産品解決方案的。 在地平線企業發展史上 , 將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和軟件方案 , 寫入到芯片中去 , 是具備戰略意義的 。 爲此 , 余凱曾經專門在華爲海思等公司找來技術大牛 。

招股說明書顯示,地平線的收入主要來自汽車解決方案,具體包括産品解決方案以及授權和服務。授權和服務業務是指,地平線通過向客戶授權使用算法+軟件+開發工具鏈,讓車企自主開發滿足定制化需求的應用程序。

在公司的收入構成中,地平線的第一大客戶是其與大衆成立的合資公司酷睿程。在陸玖商業評論與接近地平線人士的溝通中,有人認爲,地平線余凱最爲人稱道的幾點中,一個是把華爲前高管蘇箐拉入地平線,還有一個就是與大衆建立合資公司酷睿程。酷睿程2023年成立,于該年就成爲地平線的第一大客戶,提供627.3百萬收入,占總收入的40.4%。由于是關聯合資公司所貢獻,相對其他客戶,應該較爲穩定。

除了酷睿程,地平線的客戶如圖。下圖中的産品解決方案“大客戶”——“客戶A”,業界普遍認爲是理想。客戶A在招股書,被定義爲“于2017年成立的開曼群島公司,在納斯達克及聯交所上市,其中國業務實體爲2015年在北京成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

2021年-2023年期間,理想與地平線達成了115.2百萬元、145.3百萬元、193.7百萬元的收入總額,收入穩步上升。據了解,征程6目前已經有多家頭部車企宣布意向合作,其中包括理想。理想則是地平線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地平線也非常期待和理想汽車在過往合作成功基礎上持續深化雙方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地平線大客戶的理想,與地平線的關系可謂是“唇亡齒寒”。而理想在2024年前三月的交付量分別爲31165輛、20251輛、28943輛,遠遠低于2023年12月50353輛。理想交付量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平線的預期收入。

地平線與其他客戶的關系似乎並不穩定。

根據招股書,業務關聯約三年、2021年收入占比達到11.1%的客戶B,在2022年便已退出地平線前五大客戶名單,且2023年依舊未見其身影。

2022年第三、四、五大客戶——F、G、H,消失在2023年五大客戶名單中。而2022年前五大客戶的門檻是72.2百萬元,2023年前五大客戶名單的門檻是56.5百萬元,這意味著客戶F、G、H均減少了與地平線的合作。

另據了解,上汽集團已就征程5達成合作,就公開數據而言,並不能確定上汽是否與地平線就征程6達成合作。

根據招股書數據,盡管上汽是地平線2022年第二大客戶、2023年第四大客戶,但汽車解決方案的合作金額卻在減少,從2022年的1.02億元縮減至2023年的8240萬元。

地平線急需新的“大客戶”回血。

此前,余凱透露,地平線已經有了150多個的定點車型,我們已經有了100多家的合作夥伴在征程平台上的開發。

150個車型中,就藏著一位新的大客戶。據了解,地平線與比亞迪深入合作近3年。身處高端轎車市場的比亞迪漢榮耀版車型推出了“天神之眼”智駕版配置,內置地平線征程5芯片。

漢對比亞迪的意義非同小可,對地平線的意義也非同小可。一位業內人士曾對媒體透露,算力在100TOPS左右的國産芯片方案價格可以降低到5000-6000元。回顧2023年,漢家族全年銷量超22萬輛。按照5000元、25萬的年銷量進行簡單估算,此次合作或能給地平線帶來12億左右的收入。

供芯給理想L8 Pro,缺席城市NOA

老客戶在訂單上猶猶豫豫,或是因爲産品不給力。

地平線分別在2019年8月、2020年9月、2021年7月發布征程2、3、5,征程3與征程5這兩款産品的首次上車都有理想的身影。

但征程3與征程5均攜帶著“算力不足”的問題。2020年發布的征程3的算力爲5TOPS,2019年發布的特斯拉FSD HW3.0的算力爲72TOPS,2020年發布的英偉達Xavier的算力爲30TOPS,即使是2020年發布的黑芝麻智能tda4的算力爲8TOPS,在同期産品中屬于較低算力的産品。

雖然業內也存在“算力浪費”的說法,但是汽車評論員賈新光表示,“考慮到智能駕駛運行中的大模型、需要處理的海量數據,智駕芯片需達到極高的算力,完全不存在浪費的說法。”

5TOPS的算力是否夠用,從搭載征程3的理想one停止更新的回複中可見一斑。174萬粉博主稱,理想在車機流暢性問題上,會始終進行性能優化,保障現有功能的體驗流暢。不過芯片算力確實已經達到極限,會對新功能的上線産生制約。

而在2021年7月發布的征程5,相較于征程3有了較大的算力提升,但是128TOPS的算力僅僅能夠支撐高速NOA而不是城市NOA。

余凱此前透露,征程5是2018年10月啓動的,那時候地平線沒錢買A72、A78之類的CPU IP,就只能暫時苟且。征程5的主力應用場景其實還是高速NOA。

如果想擁抱城市NOA,則需要搭載英偉達旗下的Orin芯片。Orin芯片于2019年推出、2022年量産,單顆算力254TOPS。

與地平線合作的理想等車企,並沒有完全抛棄英偉達的智駕芯片。理想L8 pro采用了地平線征程5芯片。但理想後續在2024版的理想L8 Max和ultra配置上依舊回歸英偉達Orin-X芯片。

包括此次進行合作的比亞迪,雖然使用了地平線的征程5,但也在另外的車型中使用了英偉達的芯片。

並且,配置英偉達芯片的車價較前兩年有所下降,英偉達疑似在進行降價。以近期大火、定價24.59萬元的小米汽車Su 7 pro轎車中,搭載了雙英偉達Drive Orin,芯片總算力達到508TOPS,支持高速NOA和城市NOA。此前,小鵬P7等25萬價位左右的車型也配置了雙英偉達Orin-X方案。

缺席城市NOA以及英偉達的逼近,導致地平線征程5的銷量十分低迷。地平線的征程5芯片自2022年9月首發至2023年9月,出貨量僅有20萬片。在今年3月的采訪中,余凱曾透露,征程2、征程3爲主,征程5也有大概也有幾十個定點,但是量都很小。

即使比亞迪,推進征程5上車的進程上也較爲緩慢。2022年4月,就有比亞迪在2023年將搭載地平線征程5消息。但搭載征程5的比亞迪漢,是在2024年正式面世。

或是意識到客戶在征途5的猶豫,地平線又推出了征途6,算力高達560TOPS。地平線稱,征程6 系列芯片目前已經啓動了量産上車工作,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度,合作車企首批量産車型將完成交付。

但正式發布、量産、正式上車之間還需要無數的時間過渡。此前征程5于2021年7月發布,後在2022年9月才首次正式上車理想L8 pro。換而言之,按照征程5的進程,征程6或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正式上車。

地平線布局量産的空隙,給了英偉達可乘之機。因爲過硬的算力,蔚來等車企都以配置Orin芯片作爲宣傳點,促進消費者爲Orin背後的“高級屬性”付費。如果地平線試圖沖擊高端市場,自然需要面對英偉達Orin芯片在高級智能駕駛芯片市場的恐怖控制力。

地平線創始人余凱曾在2021年的活動中說道“接下來3-5年是地平線的戰略擴張期,要打造效率,去找到整個商業機器裏面的杠杆、飛輪和關鍵點,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擴張。”

0 阅读:11

陸玖商業評論

簡介:真相無法揭露,只能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