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內部生變,以軍主力連夜撤離加沙,中東戰局出現大逆轉?

蔣福偉 2024-04-12 09:17:22

以色列國防軍突然宣布,將撤出最後一支部署在加沙地區的師級作戰單位,後續將只保留一支旅級單位駐紮在加沙中部維持最基本的軍事存在。

以色列國防部長稱此舉是在爲新一輪軍事行動做准備,但在外界看來,以色列撤軍標志著特拉維夫已經沒有能力繼續維持這場沖突。

【此前部署在加沙地區的以軍部隊】

近日,多家以色列媒體證實,以色列國防部對加沙地區駐軍下達了撤軍命令。目前,最後一支被部署在加沙的師級單位——第98突擊師已經連夜離開加沙,僅留有第933“納哈爾”步兵旅用作墊後。

這一反常迹象很難不引起外界的關注,畢竟在此次撤軍命令發布前,外界對于這一決定一無所知。這意味著要麽特拉維夫領導層在這個決定上實施了嚴格的保密,要麽整個撤軍決定是在倉促環境下作出的。

【人心迥異的以色列戰時內閣】

結合特拉維夫內部派系林立,整個以色列戰時內閣中,總理內塔尼亞胡與國防部長加蘭特、戰時內閣部長本尼·甘茨之間存在大量矛盾。且後兩者經常在公開場合透露對內塔尼亞胡的不利內幕消息,以此換取外界支持等情況來看,前一種“嚴格保密”的可能性顯然沒有後一種高,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以色列在巴以問題上面臨的惡劣形勢。

因爲盡管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表示此次撤軍並不代表停戰,而是在爲針對拉法的軍事行動與停火談判做准備。但從目前的戰略態勢來看,以色列撤軍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被哈馬斯在“阿克薩洪水”行動中俘獲的人質依舊沒有被全部贖回,以色列官方稱還剩100人左右。以色列國內會天天抗議內塔尼亞胡在巴以問題上軟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內塔尼亞胡不願意就解救人質一事擴大沖突規模。

【以色列民衆就解救人質一事進行遊行】

其次,以色列會選擇派地面部隊進入加沙開展軍事行動,就是想要盡可能消滅哈馬斯的武裝力量,將加沙地區“去軍事化”。

然而無論是哈馬斯披露的交戰錄像,還是外國媒體收集到的相關信息,都顯示出哈馬斯在以軍的打擊下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而證據就是在今年1月以色列單方面宣布加沙北部“高強度”戰鬥已結束,撤出部分軍隊後,哈馬斯只用了2個星期就在當地重建起了臨時辦事處,派出警察維持秩序並爲幸存的教師、交警等政府雇員發放工資。

可以說,以軍在加沙北部的行動完全沒有取得他們計劃中的目標。而現在以軍選擇進一步撤出在加沙南部的部隊,那哈馬斯的回歸也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在加沙的以色列士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以色列國內在巴以問題上已經深陷極端民族主義氛圍之中。以軍的撤離往大了說,完全可以視爲以色列對加沙軍事行動的失敗,往小了說,也是以色列軍隊表現不佳的體現。無論是哪一種觀點,都會在以色列國內掀起一陣輿論浪潮,而這些因素對于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乃至整個特拉維夫領導層都是不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特拉維夫領導層還會選擇撤軍,說明不撤軍,或者是繼續打下去帶來的問題更大。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很多人喜歡將美國與以色列牢牢綁定在一起。但實際上兩國的盟友關系雖然特殊,但也沒到堅不可摧的地步。

尤其是在發生以色列空襲加沙的世界中央廚房組織車隊,致使7名來自美、加、澳等國的工作人員死亡後,西方國家社會內部掀起了針對以色列巨大的聲討浪潮,大量西方國家政客不得不放棄支持以色列的立場。

【遭到以軍空襲的世界中央廚房車隊】

美國的立場也有所動搖,CNN甚至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在與內塔尼亞胡的電話中就此次襲擊事件直言,如果加沙地區的平民生存環境得不到改善,那麽他(拜登)將重新考慮美國對沖突中以色列的支持力度。

除了美國的支持有所動搖外,以色列國內經濟在半年多的沖突影響下也是萎靡不振。相關數據顯示以色列23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同比下降19.4%,直接外國投資減少了 60%。

這種經濟數據對于以色列這種第三産業爲主的發達國家來說是致命的,而如果這一狀況會繼續持續下去,那麽24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字同樣不會好看到哪裏去,以色列也將陷入更嚴重的戰時經濟危機。

【大量以色列商鋪因沖突而關閉】

不難看出,現階段的以色列已經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維系這場沖突。而這也意味著,所謂的撤軍是爲了“准備針對拉法軍事行動”的說法,很可能是特拉維夫領導層在給自己實質性的停火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當然,以色列想結束這場沖突是一回事,其他勢力願不願意接受就是另一回事了。長達半年的沖突爲巴以雙方的血債又添了幾萬個名字和與之相當的仇恨,而針對黎巴嫩南部、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的轟炸也在增加真主黨與伊朗介入局勢的風險。

一系列因素使得現階段的以色列已經失去了結束這場沖突的能力,而隨波逐流後,等待以色列的是什麽樣的局勢,可就不好說了。

0 阅读:102

蔣福偉

簡介:副教授,軍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