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鵬:股市不到4000點就覺得不踏實

趣談百味食 2024-05-11 14:08:39

劉紀鵬在2024中國投資年會上的發言中,強調了中國股市達到4000點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來籌集資金,用于成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建議。他認爲,股市不到4000點不僅關系到市場的穩定性,還涉及到經濟的拉動和定價權的歸屬問題。此外,劉紀鵬還批評了當前的注冊制,稱其爲僞注冊制,認爲這是一個失敗的制度。

從我搜索到的資料來看,劉紀鵬對中國股市的表現持有明確的觀點,他認爲股市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需要政策支持、企業盈利改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他的觀點反映了對當前金融市場環境的一種擔憂,以及對未來市場穩定性的期待。同時,他也指出了國內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如缺乏良心和道德責任感,這可能是他提出相關建議的背景之一。

劉紀鵬在2024中國投資年會上的具體建議是什麽,包括如何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來籌集資金成立股市平准基金?

劉紀鵬在2024中國投資年會上的具體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股市穩定性問題的認識:劉紀鵬認爲,中國股市的表現不穩定,特別是當A股指數低于4000點時,他認爲市場缺乏足夠的信心和穩定性。發行特別國債的建議:爲了解決股市的不穩定性,劉紀鵬建議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這些資金將用于成立一個股市平准基金,旨在通過注資等方式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吸引力。資金使用方向:劉紀鵬提到,財政部獲得的特別國債資金可以用來注資彙金、中投、中證金、國新等機構,這些都是長期資本市場參與者,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資本實力,從而提升整個市場的穩定性和吸引力。國際經驗的借鑒:劉紀鵬還提到,美國和日本都曾采用過類似的策略,即通過政府發行特別國債來支持股市,這一做法在國際上已有成功案例,因此中國也可以考慮采用。

總結來說,劉紀鵬的建議是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來籌集資金,進而成立股市平准基金,以此來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吸引力。

中國股市不到4000點的背景和影響是什麽?

中國股市不到4000點的背景和影響主要涉及到市場心理、曆史經驗以及宏觀經濟因素。

從曆史角度來看,4000點曾被視爲A股牛市的起點。2014年,當上證指數達到4000點時,市場普遍認爲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隨後市場出現了大幅下跌,這導致許多投資者遭受損失。此外,劉紀鵬院長在不同場合強調,4000點是中國股市崛起的基本點位,認爲這個水平下的市盈率並不高,是一個健康的點位。這種觀點雖然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討論,但也反映出市場對于這一關鍵點位的敏感性和複雜情緒。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分析,中國股市的波動與國內外經濟環境緊密相關。例如,大摩公司報告中提到的國內宏觀數據向好,對股市是一個正面的支持。然而,市場的不確定性,如政策調控、國際貿易環境等,也會對股市産生重大影響。例如,2023年“五一”節後滬深股市的大幅跳水就是在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的背景下發生的。

此外,市場結構的變化,如股票數量的增加,也對市場情緒和表現有所影響。2000只股票擴容至4000只,雖然增加了市場的多樣性,但同時也可能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

中國股市不到4000點的背景和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曆史經驗的教訓、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以及市場結構的變化。

注冊制被劉紀鵬批評爲僞注冊制的詳細原因和後果是什麽?

劉紀鵬批評注冊制爲僞注冊制的詳細原因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監審分離的問題:劉紀鵬強調,注冊制的本質應該是監審分離,即將市場監管和上市審批分開,以實現更有效的市場監管和提高市場效率。他指出,當前的注冊制實踐中,雖然名義上進行了監審分離,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問題,如審批過程中的不透明和不公正,這導致了所謂的“僞注冊制”。缺乏嚴格的公司治理和證券欺詐防範措施:劉紀鵬提到,如果注冊制改革僅僅停留在降低發行門檻,而沒有對公司治理、證券欺詐的重罰以及嚴格的退市機制,那麽這種注冊制就會淪爲“僞注冊制”,並可能帶來危險後果。法律法規環境的不完善:他還指出,中國的注冊制法律定位尚在探索階段,與美國等國家相比,中國在法律法規環境、懲處與投資者保護環境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是注冊制被視爲“僞注冊制”的一個重要原因。

後果方面,劉紀鵬認爲,如果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注冊制將無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反而可能加劇市場的不穩定性和風險。例如,他提到股市長期徘徊在較低水平,顯示出資本市場的監管制度和政策存在嚴重問題。此外,他還強調了政府幹預的必要性,以終結過快、過多、質量不佳的IPO現象,從而保護投資者利益並維護市場秩序。

總結來說,劉紀鵬批評注冊制爲僞注冊制的原因主要是監審分離未能徹底實現、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和證券欺詐防範措施,以及法律法規環境的不完善。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環境存在哪些問題,特別是國內金融機構缺乏良心和道德責任感的具體表現?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市場紀律缺失、監管不到位、道德風險高昂以及金融機構的不良行爲等。具體到國內金融機構缺乏良心和道德責任感的表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道德責任缺失:金融機構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對社會責任的承擔。這種情況在金融危機時期尤爲明顯,如趙建所述,金融家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倫理的缺失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發生。行業道德破壞:金融機構內部可能存在職員嚴重失職、渎職的情況,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破壞了整個行業的道德標准。職業道德漏損:金融從業人員可能因爲個人利益而采取不正當的商業行爲,如信貸道德風險和不良貸款問題,這些都是職業道德漏損的具體表現。監管不到位:盡管有監管機構的存在,但在實際操作中,監管往往跟不上金融創新和新興業務的步伐,導致一些風險較高的業務得不到有效控制。內控失效: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機制的失效是導致道德風險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銀行內控補漏洞的問題就反映了這一點。政策性職能過多:一些金融機構承擔了過多的政策性職能,如支持重大項目和補短板項目,這可能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影響金融機構的正常運營和市場競爭力。公司治理問題:部分金融機構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清晰,員工利益與機構發展不綁定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員工可能更傾向于追求個人利益,而非機構長遠發展。

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對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構成了威脅。

如何評價劉紀鵬對中國股市未來發展的看法及其對投資者和市場的潛在影響?

劉紀鵬對中國股市未來發展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首先,他認爲中國股市存在的根本問題包括監管不足、制度不完善以及結構性問題,如“一股獨大”現象和大股東頻繁減持等。他強調,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標本兼治,即同時關注眼前的市場表現和長遠的制度改革。

劉紀鵬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建議,包括進一步完善注冊制和實現監審分離,以及推動國家隊伍參與市場,以提振股民信心和市場指數。此外,他還指出,股市的低迷並非僅由外部因素如美聯儲加息所導致,而是更多地源于內部因素,如監管制度的瑕疵和財富分配不公。

對于投資者而言,劉紀鵬的觀點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他認爲,如果能夠有效解決股市中的結構性問題,不僅可以提升市場效率,還能增加居民財富,從而促進消費和投資。然而,這也意味著短期內可能需要承受一些市場調整的壓力,因爲深層次的改革往往伴隨著波動和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劉紀鵬對中國股市的看法是基于深入分析和實際經驗的,他的建議和觀點有助于推動市場向更加健康和穩定的方向發展。

2 阅读:286
评论列表
  • 2024-05-11 20:27

    從你家搞50萬億投到股市來,肯定能到40000點[呲牙笑]

  • 2024-05-11 20:20

    支持快點漲到4000點!

趣談百味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