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依了秦可卿的話,賈府或許可東山再起,不至于一敗塗地

如玉公子 2024-05-04 22:37:06

書中第十三回寫到秦可卿死後曾托夢王熙鳳,給她分析了賈府的現狀,並爲保賈府永全作了一番規劃。

秦氏對鳳姐道:“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狲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鳳姐聽了,連忙詢問可有永保無虞的辦法。秦可卿雖說世上無永保無虞之法,但她還是給出了兩個可保永全的計劃。

秦氏道:“目今祖茔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供給。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

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祖茔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于此。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産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若目今以爲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

秦可卿提出的這兩項興家的建議,其實是非常符合賈府的情況的,這比後來探春提出的興利除弊更有遠見,也更能解決長遠的問題。在這由盛轉衰的關頭,若賈府真能依了秦可卿的提議,早早做好儲備,賈府日後被抄家了也不至于一敗塗地。

秦可卿提出的第一點是基礎建設,田莊房舍地畝,這是賴于生存的根本。只要有田地,有住房,便可自耕自足,吃住不成問題。而第二點則是在生存的基礎上,接受教育,有私塾有教育,後代便會有希望,一代不成功還有下一代,只要堅持和努力總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秦可卿的安排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是讓賈府重新興盛的長遠目標。比如寶玉這一代,他不愛科舉也不想爲官做宰,可是他的兒子孫子未必是他這樣的性子。若他和黛玉成親了,黛玉的書香氣性也可以傳給子孫後代,又何愁賈府沒有振作之日,怎會從此就永遠不振了呢。

此時的鳳姐還沒有弄權鐵門檻,還沒有做出那些傷人性命的事情,若她能在如此懸崖勒馬,按秦可卿的計劃,爲賈府的未來去落實這些事,她又何至于日後落得罪不可恕的結果?

鳳姐弄權鐵門檻,收了三千銀子卻害死張金哥和她的未婚夫;她包攬訴訟安排張華告狀,迫死尤二姐;放高利貸吃利銀,這些都是她日後的罪狀,若然聽了秦可卿的話,一切都還有回頭的余地。

秦可卿提到“若目今以爲榮華不絕,不思後日,終非長策”,如今賈府的子孫,如賈赦、賈珍、賈蓉等人可不正是如此,整日只顧醉生夢死,完全不思未來。賈府已然沒有多少收入了,靠著一點爵位的補貼和賈政在朝領的薪饷,能勉強維持賈府那幾百號人的基本生活就不錯了。他們卻不管不顧的揮霍享受,日日吃祖宗留下的老本,豈不坐吃山空?

後來賈府被抄家固然是政治立場的原因,不可避免,但抄家後賈府的男丁並非全部沒了,有些被流放,有些無罪的還是放了回來的。比如寶玉賈環賈蘭等人都還留在賈府,賈府旁支的子弟也還有不少。雖然賈府的財産被沒收了,大家再不能過上往日那種榮華富貴的日子了,但若是剩下的人能齊心協力,生活還是不成問題的。

若是賈府當初在祖茔附近置購了田莊房舍,又有私塾可供族中弟子讀書,那他們的生活比起普通的百姓還是略好一點的,又何至于最後寶玉都淪落爲乞丐,沿街乞食?

賈府最後的一敗塗地,有外面的原因,但更大原因其實是賈府子孫自己造成的。若非他們貪權奪利,內部勾心鬥角,不思前程,賈府不至于樹倒猢狲散。

這一切也正如探春說的,“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都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借此警告世人,也是曹公寫此書的目的之一吧。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