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臨終安排的八大臣,爲何鬥不過兩個弱女子?說到底還是輕敵

文诩曆史 2024-05-04 13:58:32

公元1861年,鹹豐帝病重不起,因此打算留下托孤大臣輔政,而這一次托孤也是曆史上最後一次托孤。

當時,因爲同治帝年幼,因此鹹豐爲其選擇了8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由他們輔佐同治帝治國理政,爲了防止顧命大臣專權,因此就將兩枚印章交由慈安和慈禧保存。鹹豐這樣安排的本意就是希望大臣與後宮達成互相牽制的作用,這樣就能保證同治帝的皇權。

然而,讓鹹豐帝沒想到的是,在其死後沒多久,他所安排的顧命八大臣無視後宮,因此就被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後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給全部鏟除。後來,隨著慈安太後的離世,慈禧太後就成爲了清王朝末期實際的統治者。

那麽爲何鹹豐留下的八大臣,會鬥不過兩個弱女子呢?其實說到底就是看不起對方。

鹹豐帝在臨終前安排了顧命八大臣以及印章去處,其目的就是要兩方能夠相互牽制,不讓一家獨大。這樣的安排並沒有錯,但是鹹豐帝錯誤估計了人心。

在鹹豐離世後,年僅6歲的太子繼位,而8位顧命大臣自然在鹹豐帝的遺命之下,順利接管朝政。在剛開始還會與後宮兩太後商議,但是時間一長,他們就不再這樣做,一來他們就認爲後宮不得幹政,二來他們看不起女子,不認爲對方能給出什麽意見。

因此,到後來就不再請示後宮。

顧命大臣如此做法,讓後宮兩太後非常不喜,尤其是慈禧,她的權力欲非常強烈,因此對這些大臣非常不滿,就想要鏟除他們。

不過這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目前整個朝廷掌控在顧命大臣的手中,而慈安與慈禧兩太後,雖然地位很高,但是身居後宮,根本沒有多少權力,如何能是這些人的對手。

如此境地,顧命大臣當然也清楚,因此並沒有對後宮太後放在心上。慈禧同樣清楚,因此她就必須要尋找一個盟友。最終將目標選擇在了受到排擠的恭親王奕忻。

恭親王也想要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源,因此對于慈禧抛來的橄榄枝,自然是接受的。雙方暗中謀劃後,決定鏟除顧命八大臣。

恭親王表面上對顧命大臣言聽計從,暗地裏已經做好了安排。

其實,這8位顧命大臣也不是一條心的,他們內部也是在進行爭權奪利,想要確定排名先後,以此在日後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源。正是如此,他們根本對兩宮太後以及恭親王的安排完全不知。

在將鹹豐遺體運回北京後,兩宮太後就與恭親王發動政變,將鹹豐安排的八位顧命大臣一一拿下,絲毫沒有給對方反抗的機會。這就是曆史上的“辛酉政變”。整場政變非常迅速,最後這8位大臣全部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可能他們到死都想不到,兩宮太後竟然有如此手段和魄力,能夠完成這樣的一次政變。

說到底,他們還是死于輕敵。

而在鏟除顧命八大臣後,兩宮太後垂簾聽政,慈禧逐漸開始掌控清王朝的命脈。再到後來,她成爲了清王朝實際的統治者。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