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聯動,實現“跨界120”一體化!成渝雙城共建急救圈,滿足居民院前急救服務需求

四川健康 2024-05-15 16:21:12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優秀案例展播⑨

案例背景

川渝兩地衛生健康委共同簽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成渝兩地順勢而爲,積極推動急診急救的協同、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將急診急救領域的一體化建設打造爲成渝地區衛生健康一體化合作的樣板。

成渝兩地,山水相依、文化同源、經濟共生。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急救醫療服務作爲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環,“成渝雙城急救圈”應運而生。

近年來,成渝兩地緊貼時代所需、業務發展所向、群衆利益所盼,增創意、開新路,添活力、聚動能,共同推動成渝地區急診急救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居民院前急救服務需求。

加強交流

建言獻策共謀發展大計

唱好成渝“雙城記”,“成渝雙城急救圈”建設必不可少。就如何共建的問題,成渝兩地深入交流,下了不少功夫。

2021年5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黨支部前往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開展首次“共建成渝雙城急救圈討論會”主題黨日活動。也就是這次活動,雙方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紅色文化宣傳及座談討論,初步達成了建立“成渝雙城急救圈”協作機制、合作與學術互動模式共識。

此後,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舉辦了“成渝雙城急救圈大咖論壇”“重慶市醫學會急診醫學學術年會成渝板塊學術交流”及“成渝雙城急救圈論壇”,先後邀請了數十名國內及成渝地區知名專家教授就兩地急診急救事業的發展與合作建言獻策,爲急診急救能力提升進行培訓及繼續教育,深度促進了兩地學術、技術交流、合作共享,總結經驗共謀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雙方仍堅持線上互動,共同交流學習,促進成渝地區急診急救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搭建平台

提升急診急救綜合實力

爲深化“成渝雙城急救圈”建設,2023年5月,在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馬渝教授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曹钰教授的籌劃、牽頭下,“成渝雙城急救圈急診急救能力提升項目”正式啓動。

項目包含“成渝雙城複蘇聯盟”“成渝雙城中毒聯盟”“成渝雙城教學聯盟”和“成渝雙城急危重症臨床研究轉化聯盟”建設,從複蘇、中毒、教學以及急危重症臨床研究轉化4個急診急救學科發展的重點與關鍵方面出發,以及成渝地區急診醫學亟待提升的學科內涵出發,成立相應的成渝地區醫療機構聯盟,以此帶動急診急救事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成渝雙城急救圈急診急救能力提升項目中的“中毒聯盟”“複蘇聯盟”“教學聯盟”均已正式成立,各聯盟各有100余家成渝地區醫療機構加入,這也是成渝地區較早成立的共建專科聯盟,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醫療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以成渝雙城急救圈急診急救能力提升項目建設爲契機,2023年著重深入推進“成渝雙城中毒聯盟”建設。同年5月開始,基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研究室毒物檢測研究項目,免費爲川渝兩省市中毒患者開展中毒毒物檢測,至今已惠及1700余名中毒患者,在確切毒物種類及血藥濃度監測的前提下,切實有效提升了成渝地區中毒救治能力。

而在成渝雙城急救圈複蘇聯盟及教學聯盟建設方面,已在成都、重慶、鄰水、大足、資陽等多地進行聯合現場理論培訓、工作坊培訓等,提高心肺複蘇團隊急救能力及教學能力。

解決難點

促進跨界毗鄰地區深度協作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打造2小時應急救援圈;在跨界毗鄰地區,按可達性統籌120服務範圍。讓這一要求落地,需要川渝兩地衛生健康部門協同發力。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作爲重慶市急診醫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院前急救質量控制中心依托單位,積極協助重慶市與四川省衛生健康委解決關鍵難點,在川渝跨界毗鄰地區,通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加強信息化應用管理、推進同質化質控等措施,完成院前急救網絡布局。實現了毗鄰地區120院前急救的一體化服務,爲毗鄰地區群衆提供真正“就近、及時”的醫療保障。

同時,解決了川渝毗鄰地區“120報警信號漂移”的難題,目前已實現了四川省廣安市與重慶市合川區120指揮調度中心急救信息互聯互通,智能網絡化相互推送120受理信息與車輛調派信息,縮短了平均急救反應時間,並可實時監控院前急救核心質量數據及120聯動調度信息統計數據,提高了急救效率及質量。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應急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爲加快兩地院前急救事業與雙城經濟圈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推進川渝跨界毗鄰地區2小時應急救援圈建設,重慶市、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溝通、科學研究,印發了《統籌川渝跨界毗鄰地區120應急救援服務範圍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到2025年,川渝跨界毗鄰地區2小時應急救援圈基本建成,基本實現毗鄰地區120一體化服務,兩地120指揮調度中心能夠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兼顧患者意願的原則調度120車輛提供跨界院前急救服務,跨地區居民院前急救服務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案例啓示

搭建平台形成有效合作機制,以達到兩地在院前急救協同、災難應急醫學救援聯動以及急診學科體系化建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發揮兩地學科人才引領作用,尤其是借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實施成渝人才交流、技術協作、項目共建,形成兩地多維度的急診急救聯動機制和方式,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大衆健康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