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半導體博覽會,一萬人裏有1000個芯片投資人”

融資中國 2024-03-21 11:47:39

“聽說一等座都是美元基金的投資人,我們一直是二等座啊。”郭克洛是北京一家人民幣基金的投資總監,“最近投芯片的都去上海,直接導致機票、酒店都不好預定。”

就在3月20日-22日,SEMICON China在上海博覽會召開,作爲半導體領域的盛會,相關賽道的投資人紛紛前往。

“這次我們家去了不少投資人,主要是看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很多卡脖子的設備廠商,這一次,不少新材料相關企業也前往參展。

一級市場的投資人苦項目久矣,市場的主流投資方向、風格都在趨同,半導體已經成爲舞台最中央的“明星”。事實上,早6、7年投資半導體行業的VC們,大多借助項目的成長周期以及科創板完成了退出,但如今如何繼續投項目?如何在估值較低的情況下入手,已經是每個半導體投資人的共同問題。

爲了更好的挖掘項目,參會,無疑就成爲一個最短的通道。“作爲行業最大的半導體盛會,一定不能錯過。”郭克洛直言。

去行業峰會上掃項目

“目前我們投資集成電路産業,還是會以卡脖子爲主要角度去看。”郭克洛表示,“今年,很多設備、材料廠商都在峰會上到齊了。我們也會抓緊機會掃一掃項目,當然更重要的也是和身在一線的企業聊一聊現在狀況和發展。”

從芯片投資火熱以來,市場上一直有負面的聲音,認爲“中國VC不投芯片”,主要的原因就是“投了好幾個都血本無歸”,投入和回報是不成比例。

對于芯片投資這樣一個“long story”,有著基金期限的VC們難以長期支持。

在中興事件之前,VC行業對于這個不太性感的賽道並未太過關注,談及中國VC對芯片的冷淡,業內似乎更多把部分原因歸咎于回報太低“我們曾經投過一個項目,在價格最高的時候,生産的芯片一顆是294元,後來一直跌到24元,然後跌到12元,現在是1美元多,利潤可想而知”。光量資本創始合夥人朱晴曾感慨。

但如今,在全球市場格局之下,芯片已經成爲了每一家機構的選擇。一個具備共識的方法論,就是投得更早一些。

最近兩天的半導體展會上,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

“人太多了!” 郭克洛直言。“本來還覺得半導體投資趨冷,走到展會的一瞬間,覺得這個賽道還是火啊!”

作爲硬科技領域的投手,中科創星本周也出動了不少投資人前往,除了看看項目,其被投項目也有不少參展,包括奧創光子、思創激光、複享光學、聚時科技、禦微半導體、安儲科技、邁鑄半導體、天科合達、芯長征、成川科技、博格科技、魯汶儀器、中科富海等項目都設立了相關展位。

不僅是中科創星,不少投資集成電路的老獵手也紛紛出動,比如臨芯投資攜被投企業中微公司、天科合達、果納半導體等項目亮相;再如,鼎晖百孚投資的阿達半導體、鐳明激光、泰科思特等項目參展。

從半導體設備到材料方面,投資人更加關注産業上遊項目。

郭克洛直言,整個賽道的遊戲規則正在變化,投資的邏輯也不同于三四年前,需要股權投資人深入挖掘,特別是半導體設備領域,如果是希望投資之後還能獨立IPO,可能投資得更早一點。

“很多大的賽道都已經被投過了而且已經上市或正在准備上市,並且那些已經上市的半導體設備公司也在進行産業鏈上下遊的橫縱向整合。對于關鍵的零部件項目,不一定有獨立上市的可能性。”

除了這些問題,在中國半導體産業快速發展之際,大量資金也不斷湧入到半導體賽道中,一度出現投資過熱甚至是“瘋狂”的狀態。這也導致投資機構開始更加審慎的看待估值問題。

“一起看這個賽道的投資人朋友也正好碰個面。聊聊最近看的項目,順便有些轉老股的消息大家互通有無一下。”

可以肯定的是,這樣一個長周期賽道,一定會誕生更多有價值的項目,VC們寄希望通過早期介入,投中下一個潛在獨角獸。融中財經了解到,今年,國內Foundry、存儲及設計領域三大頂級玩家悉數到場,並將有“汽車芯片”“智能制造”、“先進封裝”、“功率及化合物”、“硅基顯示”等問題進行探討,覆蓋半導體産業鏈、智能制造、車用半導體、功率及化合物半導體、創新投資等領域。

“一邊學習一邊看下項目,參展的很多企業目前還都處在pre-A、B輪之間,還是有一定機會的。另外,我們也想和企業學習探討,對于一些大企業,希望能夠初步的鏈接。”

上海,跑出一支半導體天團

半導體會議在上海召開已非首次。去年6月,SEMICON China在浦東召開時,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曹磊曾表示,“SEMICON從1988年開始在浦東與我們長期合作,不僅帶來了展會,也帶來了很多投資、企業。”

事實上,在半導體領域,上海已經布局多年。如今的上海,已經悄然孕育出一支超強的半導體獨角獸天團。

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年GDP增長5% ,集成電路等三大先導産業規模達1.6萬億元。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上海芯片半導體企業有1000家以上,約占全國芯片半導體企業的40%,芯片産業總規模達到了2500億元,占全國的25%。

從整個産業鏈來看,上海是中國半導體産業技術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産業鏈最齊全的城市。

上海芯片産業基本涵蓋了芯片的全産業鏈,包括了芯片設計原廠、晶圓代工制造廠、封測廠、材料廠商、設備廠商等芯片各個領域,且不乏一些知名企業。

在芯片設計廠商,包括了紫光展銳、摩爾線程、華大半導體、韋爾股份、芯原股份、中穎電子、盈方微、格科微、上海複旦微、思立微、上海貝嶺、芯和半導體、陸芯電子、昂寶電子、艾爲電子、富瀚微、燧原科技等衆多知名企業;

晶圓代工制造廠方面,包括了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積塔半導體/先進半導體、上海貝嶺、上海新進芯微電子等知名企業;

封測企業方面,包括了日月光封裝、上海凱虹科技、安靠封裝、紫光宏茂微、晟碟半導體、晶豐明源、芯哲微電子、北芯半導體、上海根派半導體、矽邦半導體等知名企業;

半導體材料方面,上海比較知名的半導體材料企業有滬硅産業、上海新傲、上海新昇、上海新陽材料、上海合晶等;

半導體設備廠商方面,上海也是雲集著一衆知名廠商,比如中微半導體公司、盛美半導體、上海微電子、至純科技、萬業企業等。

根據上海相關部門的規劃,到202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産業創新高地。

在國內主要的芯片公司中,其中約一半公司辦公地址在上海,很多設計公司在上海均設有研發中心或辦公室。有數據顯示,在上海的半導體獨家獸中,92.9%的企業估值超百億。其中最高的是紫光展銳,估值有600億,位居全國第二、上海第一;估值140-150億的企業有7家,其中天數智芯、摩爾線程、登臨科技和芯啓源等企業的估值均達到150億,積塔半導體和禾賽科技的估值達到140億;估值在100-120億的企業有5家,其中兆芯集成、壁仞科技、南芯科技、燧原科技和芯旺微電子,估值分別爲120億元、115億元、110億元、108億元和100億元。另有一家未過百億的是瀚博半導體,估值有67億元。(以上企業估值數據統計時間爲2022年12月,不代表最新估值)

給錢、發紅包,上海拼了

正軒投資創始合夥人胡林平曾分享一個段子,“日本的半導體都是跟美國學的,韓國的半導體都是學日本的。有一個笑話是說周末東京飛韓國的飛機上,全是半導體行業的工程師,從日本到韓國去賺外塊,韓國三星、現代都聘日本成熟的半導體芯片的工程師到工廠來指導工作,好吃好喝款待他們,”胡林平認爲,這對中國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

可以想見,一家有技術實力的芯片企業的長成,需要地方在人才、政策、資本多方面的培育。上海,已經在路上。

在産業集群的帶動下,上海的半導體項目在投融資方面也十分活躍。

《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報告》指出,上海半導體行業在2022-2023前三季度投融資規模達到586億元,全國占比25.8%,其中2023年以來集中在半導體設備、零部件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完成融資超43例,位居全國高位。

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在基金投資數量和投資規模上,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和傳統制造的投資數量和規模分列前三。

退出方面,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首次公開募股和並購是基金退出的主要方式。從退出行業看,分布明顯不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療健康業分別占比37%和34%,遠高于其他行業。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獲投企業IPO以醫療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退出市場最爲活躍,分別占比29%和26%,其中的細分賽道生物醫藥、半導體行業IPO數量最多。

據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葛平曾透露,上海將著力解決股權投資領域的瓶頸問題,持續優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環節的政策。上海將著力培育和引入長線資金、耐心資本,促進社保基金、保險基金等加大投早、投小、投長的力度,支持CVC(企業風險投資)産業基金等圍繞産業鏈核心環節開展投資,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和産業轉化,發揮上海作爲“一帶一路”橋頭堡和國際金融中心的龍頭地位作用,更好鏈接主權基金、家族財富、跨國産業集團等境外資金。

上海對于集成電路産業的推動和企業的發展,早有規劃。

2014年被認爲是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新紀元,這一年國務院正式出台了《國家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當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産業基金公司正式注冊成立,該基金共募集資金超過1300億元。

不爲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上海市決定成立上海市集成電路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當時的副市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

根據當年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一項統計顯示,2014年上海集成電路産業銷售實現收入821.6億元,其中完成出口74.11億美元,實現利潤總額69.06億元。在上海的集成電路産業中,張江高科技園區占據了半壁江山,也是我國集成電路産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産業鏈相對最爲完整的産業園區。數據顯示,2014年,張江集成電路産業銷售額達414.7億。

數據顯示,2022 年,上海集成電路産業銷售額已超過 3000 億元,在全國市場占比中超過 25%;其中張江集成電路産業銷售收入 2011 億元。

8年時間,僅張江集成電路産業銷售額就已經翻了近8倍。

爲了更好的推動集成電路的發展,上海在資本端進行創新,2014年上海市創業引導基金與武嶽峰資本共同發起成立武嶽峰集成電路信息産業基金,總規模爲100億人民幣,首期規模30億人民幣;2015年,上海市集成電路産業基金成立于目標規模500.00億元人民幣;2017年,上海裝備材料基金簽約儀式在臨港舉行,總規模不低于100億元,首期50億元;上海裝備材料基金是國內第一家聚焦半導體裝備材料領域的産業投資基金,與100億元設計業並購基金、300億元制造業基金共同組成上海500億元集成電路産業基金......

不僅是資金端,在政策方面,上海也給出了大禮包。

去年4月,上海發布《關于新時期強化投資促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政策措施》(下稱《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明確,聚力招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通過資金、政策等支持舉措,強化重點産業招商新優勢。

《政策措施》提出,上海要圍繞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領域,積極招引硬實力優質企業落地。對引進符合條件的零部件、原材料等集成電路裝備材料重大項目和EDA等高端軟件項目,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的30%、最高1億元的支持。

去年年底上海海關正式對外發布《集成電路産業監管創新實施辦法(2.0版)》(以下簡稱《實施辦法(2.0版)》),全面覆蓋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制造和物流供應鏈等全部環節以及各類企業主體。

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汪建設表示:“適用《實施辦法(1.0版)》後,公司進口貨物通關時效進一步提高,2023年通過提前申報模式進口的新設備200多台,基本都能做到貨物落地後30分鍾內放行。”新的查驗模式既有效減少集成電路晶圓在普通環境下拆開真空包裝造成的影響,也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節約了企業通關時間和物流成本。真正幫助産業鏈內的企業降本增效。

無論是針對項目出口,還是助推産業集群發展,上海通過資本、政策不斷培育集成電路産業,數年前,張汝京曾說過一句豪言壯語,他說未來上海在集成電路生産方面,將有可能超過中國台灣。如今看,這一路徑,正在縮短。

0 阅读:124
猜你喜歡

融資中國

簡介:股權投資與産業投資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