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結束,志願軍有2萬人俘虜,其中的1.4萬人爲何去了台灣?

南書房 2024-02-27 23:40:14

抗美援朝期間,美國方面就曾向我國討論過戰俘具體的安置問題,不過當時戰事愈演愈烈,談判也就不了了之。直到1952年12月,中美雙方正式就雙方戰俘安置問題開始了激烈的談判。

根據《日內瓦公約》,交戰雙方俘獲的作戰人員要在戰事結束後第一時間進行遣返。然而,美國並不打算遵守約定,反而一再地擾亂談判,企圖使盡手段阻止中方戰俘回國。

由雙方各自提供的戰俘人員名單來看,美國方面則有13萬余人,其中中方戰俘有2萬人,剩下的皆爲北朝鮮的士兵,我方俘獲名單有1.1萬余人。

戰俘名單提交之後,美國一度在名單上“雞蛋裏挑骨頭”,千方百計找出漏洞譴責我國。然而中國並不是紙老虎,在名單上發現了美國的心思,在談判上據理力爭,我國一度占據上風。讓美方不得不重新提供了一份名單。

即便如此,不甘心的美軍在戰俘遣返問題上又再次使用手段,在“一對一”的前提下,提出了“自願遣返”的方式,導致交換戰俘的進程被一再延緩。

事實上,這是美韓兩方的陰謀。這些“自願遣返”名單裏的人員,大部分是之前解放戰爭棄暗投明的國民黨官兵,剩下的則是政治立場漂浮不定的戰士。

美韓的目的是挑撥離間,讓這些人爲其他軍隊繼續效力,重要的是希望他們爲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效力。美方和台灣對以後“卷土重來”仍癡心妄想,也希望這部分戰俘能充實台軍的戰鬥力。

正當美方以爲自己的計謀能夠得逞的時候,美軍虐待戰俘的行爲在國際社會上被曝光,這則消息也讓中國在談判桌上多了一把“利刃”。

根據歐美媒體的報道,中方戰俘一直受到虐待,巨濟島戰俘營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戰俘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精神折磨。更有報道稱,巨濟島堪比二戰時期德國的“集中營”。

當時,媒體提供的資料顯示,巨濟島戰俘營對于中方戰俘的態度極爲惡劣,不僅居住在臨時帳篷裏,連床鋪都是破爛不堪的草席隨便鋪墊的。飲食方面也只有少得可憐的稀飯以及野菜。

根據當時回國的戰俘回憶,在戰俘營的日子不僅寢食難安,而且還要遭受美方的精神折磨。摧殘戰士們的意志。對于不爲所動的士兵,有的美軍還對其進行動用酷刑,甚至虐殺戰俘。

反觀我國則是秉承優待俘虜的原則,一直遵守《日內瓦公約》,不僅爲美軍戰俘提供良好的住宿環境和活動空間,還從未在飲食方面虧待美軍戰俘。後來甚至有部分戰俘主動留下來在中國定居。

因爲遣返日期一直杳無音訊,巨濟島的不少戰俘在心態上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少部分的人員受到了美方的洗腦,認爲台灣、美國等地是所謂的“天堂”。

1953年4月,中美兩方就戰俘遣返問題重新開始談判,並且對“自願遣返”的人員名單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經過多次談判,雙方遣返戰俘終于開始。

到了同年的8月底,除了有1.4萬名戰俘去往台灣以及其余西方國家,其余戰俘都順利回到祖國懷抱。

談判後,那些前往台灣的1.4萬名戰俘無疑是身處一個尴尬的環境。即使當時他們中有的人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中,也有得到台灣當局的補助。只是他們仍然不受台灣大部分人的待見。

其中部分人由于“投共”的行爲,一直被台灣國民黨安排人時刻監視著,不允許他們和大陸有任何的聯系往來。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