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沖鋒衣,年入百億!中國神秘縣城,硬剛始祖鳥

金錯刀 2024-04-17 10:52:41

什麽是“男人的黑絲”?

比起西裝、制服,過去不少人提名的是一件普通衣服:灰色運動褲。

不過,現在答案可能要讓位給沖鋒衣了。

“沖鋒衣+口罩+半框眼鏡+微分碎蓋=男人最好的醫美”,才是當下的吸睛公式。

在西安,因爲穿駱駝牌沖鋒衣人的太多,以至于有人調侃說:長安上次有這麽多駱駝,還是開元盛世……

辦公室裏,沖鋒衣多到幾乎快成工裝了。

現在天氣回暖,戶外遊爆火,企業生産沖鋒衣的縫紉機更是快踩冒煙了。

但冒煙最嚴重的不是那些大牌的生産工廠,而是一個神秘縣城: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

這裏是中國最大的沖鋒衣生産基地,聚集了300多家沖鋒衣生産企業,號稱“10件沖鋒衣6件三門造”。

隨便一個大爺大媽,都能和你侃侃而談沖鋒衣的面料、科技。

在他們努力下,去年三門生産出了8000萬件沖鋒衣,銷售額125億。

順便還成功幫三門拿下了“中國沖鋒衣服裝名城”的稱號。

一個小縣城,憑啥承包全國男人的衣櫃?

3萬縣城人,撐起了全國男人的面子

一開始,誰也沒想到沖鋒衣會火成這樣。

畢竟過去的沖鋒衣基本只有兩個人群會買,受衆非常小。

一個是硬核戶外愛好者,但就算是他們,也不會在日常生活裏穿沖鋒衣。

一個是不在乎衣服顔值的大媽,紫紅色沖鋒衣一度成爲她們的統一著裝。

所以這兩年沖鋒衣爆火出圈,把很多企業嚇了一跳。

比如波司登召開2023/2024中期業績說明會時,就曾表示:去年8月份波司登沖鋒衣推向市場後訂單暴增,原定計劃8.5萬件,短短幾個月銷售了38萬件。

和這些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品牌相比,三門縣准備了20多年。

90年代,三門縣很多人遠赴北京賣繡衣,成爲了“初代北漂”。

他們靠繡衣賺了一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北京被老外上了一課。

現在三門縣沖鋒衣行業協會的會長潘禮太,當時就是在北京的時候,意外了解到很多老外喜歡穿沖鋒衣,于是帶著貨去江蘇找面料,試著做了第一批貨,結果一售而空。

他回憶說:“記得當時我一件標價是680元人民幣,一個老外以爲是680美金,結果他給了我1000元人民幣就直接帶走了貨。”

和很多縣城生意一樣,有人帶頭,就會有更多人跟隨。

到了90年代末期,大多數會裁縫手藝的三門人,都開始轉型做起了沖鋒衣。

緊接著,相關合作夥伴也都跑到了三門縣。從布料到輔料,從縫紉設備到壓膠機器,從包裝到運輸,三門縣慢慢地都能搞定了。

一個個小作坊,發育出一條完整的産業鏈。

萬事俱備的三門人,接下來主要做一件事:等風口。

2008年,他們等來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電商平台的崛起,隨之興起了全民運動和網購熱潮。結果是,越來越多人了解了沖鋒衣,也有更方便的渠道買到沖鋒衣。

10年後,三門還成爲了阿裏巴巴1688×中國沖鋒衣生産基地,有200多家純電商企業。

2023年,他們等來了更大的風口。

被憋了3年的人們,對戶外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露營、騎行、跑步、徒步、釣魚……只要能去戶外折騰的項目,都成了香饽饽。

三門人很快也感受到,沖鋒衣需求真的爆發了。

原本沖鋒衣的生産旺季一般是七八月,但三門的很多工廠,從六月就開足了馬力。

因爲大多數工廠都是計件工資,爲了多賺錢,有些工人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晚上10點,只有回家做飯和接送孩子時才會離開一會兒,收入翻了不止一倍。

整個2023年,三門縣的3萬多從業者,幹出了破紀錄的8000萬件沖鋒衣。

年入125億背後:

他們把年輕人琢磨透了

雖然三門縣實力深厚,但他們殺出重圍,其實很不容易。

現在任何圈子都流行玩鄙視鏈,三門沖鋒衣又是以白牌爲主,毫無疑問是處于鄙視鏈的最底端。

別說和始祖鳥比,就算和迪卡侬比,也差著檔次。

但三門沖鋒衣還是征服了很多人。

去年杭州亞運會幾萬名志願者的服裝,就是三門的一家沖鋒衣企業生産制造的。

在網上,三門沖鋒衣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主流電商平台三門沖鋒衣的銷售規模在92.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1%。

當地一家叫“森波股份”的沖鋒衣企業,其創始人有一次還對記者興奮地說:“抖音一場直播就賣出幾萬件,甚至十萬件!你能想象嗎?”

一個小縣城,爲何能拿捏嘴上總是很挑剔的城市年輕人?

1.用“科技與狠活”,幹低端産品

年輕人嘴上說喜歡大品牌沖鋒衣,但身體和錢包很誠實。

去年雙11,天貓沖鋒衣品類銷售額第一的是數百元級別的駱駝沖鋒衣。另外,“什麽值得買”平台綜合各大電商平台的數據發現,國産沖鋒衣銷售額貢獻最大的價格區間是400-600元。

事實再次證明,高性價比才是王道。

始祖鳥等高端品牌之所以貴,很大程度因爲它們用的是GORE-TEX面料,被稱爲“世紀之布”,每米的批發價格就將近200元。

而三門縣沖鋒衣行業協會的會長潘禮太表示,現在市面上三五百元的沖鋒衣也能達到防水、防風等需求,符合國家標准。

關鍵是,他們的面料,每米只要十幾塊。

此外,爲了讓他們能幹好性價比,政府給三門人安排了不少“外挂”。

在政府的激勵下,浙江理工大學在三門專門設立了研究院,有的高校還會把一些專利免費許可給當地沖鋒衣企業。上面提到的亞運會志願者服裝,就用到了大學研發的色彩提取技術專利。

這些免費授權,一年能給企業節約上百萬的使用費。

因爲各方努力,現在當地企業不光能做好基礎性能,甚至還有了“黑科技”。

比如夏天能防蚊驅蟲,冬天能發熱,很戳年輕人。

2.比起性能,顔值才是殺手锏

從“男人最好的醫美”這描述不難看出,現在沖鋒衣既要功能屬性,更要穿搭屬性。

三門人不再一味地“卷”防護指數,性能夠用就行。

畢竟戶外越野的硬核用戶只是少數,做好日常、通勤穿搭的沖鋒衣,打動主流人群更重要。

這些做了多年沖鋒衣的工廠,很快開始了延伸和改良。比如當地一家叫“藍途”的企業,把沖鋒衣技術融入到校服、工服、夾克衫等,“泛沖鋒衣”的概念在全國拿下不少訂單。

把沖鋒衣生活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領年輕人審美。

所以,三門人向一些運動品牌學了一招:猛蹭時尚圈。

比如和浙江理工大學合作舉辦沖鋒衣新銳設計師大賽;

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走秀;

去年國慶發布新品,還來了個“發布會+複古小鎮+走秀”三合一。

嘴上挑剔的年輕人,其實要的不過是便宜好穿好看。

一個十八線縣城,

爲何能一直硬剛大牌?和那些大牌沖鋒衣比,三門人原本就苦哈哈的生意可能越來越難做。

年初的始祖鳥龍年沖鋒衣,被炒到1.2萬元一件。

始祖鳥的中國會員數量,從2018年的1.4萬名,暴漲到如今的170多萬名。

去年前三季度,大中華區爲始祖鳥貢獻了4.53億美元的收入,占比高達43%。

一切數據都在表明:大牌不愁賣。

反觀三門沖鋒衣面臨的情況是,消費者需求變多,行業變得更卷,壓力倍增。

以前生産沖鋒衣,一兩個款式足矣,一個款式能賣十年。

現在爲了跟上消費者需求,他們一年要賣幾十個款式,偏休閑、偏運動、薄的、加羽絨的……開發一個新款式需要幾十萬元投入,但又不是每款都能爆,賣不出去就有庫存的壓力。

還有當地人說:“這兩三年競爭非常激烈,特別是中低端市場的競爭更是白熱化,原來毛利率在10~15%之間,現在只剩下8%左右,降了快一半。”

不過,堅挺了20多年的小縣城生意,也有它的生存之道。

有人繼續堅持傳統,專心幹低端。

潘禮太就是這類人的代表。他坦言,雖然不敢妄言旱澇保收,但這麽做“不會沒飯吃”。

他賣的主要是白牌産品,除了用作工裝或校服給企事業單位批量采購,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供給國內電商進行貼牌。雖然都是低成本、低利潤的買賣,但憑借當地成熟的供應鏈和技術,潘禮太認爲:“步調慢一點沒關系,至少輕易不會死。”

哪怕大牌肯纡尊降貴幹低端,也很難搶走他們的飯碗。

也有人不想再卷了,決定PK大牌。

“藍途”的老板金麗君說:“做品牌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往往只要一個爆款就可以了。現在對于我們自己的品牌可以說只欠東風了。”

敢說出“只欠東風”這種話,可見三門人對自己的産品很自信。

質地輕薄、防風防水防汙抗菌透氣,這些都只是基本功了。

他們還開發出不少“狠活”。

比如發熱沖鋒衣,內置了石墨烯發熱薄膜,能在30秒內將溫度升高到舒適溫度;針對兒童,研發了有GPS定位功能的沖鋒衣;還有很火的溫感變色沖鋒衣,面料表層會根據體溫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顔色。

除了功能,三門的工藝也開始升級,用上了激光切割、熱風壓膠等大牌同款工藝。

去年11月,三門還投資6.79億開工建設沖鋒衣科創園,明年就能投入使用,准備繼續鳥槍換炮。

有人有技術有資源的三門人,做出自己的大牌沖鋒衣,或許真的只欠東風。

即便做不出大牌,三門人也不用擔心。

從無到有卷出來的草根力量,不會那麽容易被打垮。

大牌有大牌的流量,小縣城有小縣城的頑強。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2 阅读:1150

金錯刀

簡介:爆品戰略理論提出者,科技商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