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遊戲本體驗:酷睿14代HX處理器下的暗影精靈10,實力如何?

尾巴鯨聞 2024-04-03 15:14:49

從暗影精靈 6 開始,惠普這系列的遊戲本用的都是同一套模具,只是在接口、C 面的鍵盤觸控板方面有所調整,而手頭的這款最新的暗影精靈 10,舊瓶子裏面,裝的可是 一顆頂配 i9-14900HX 的新酒。

作爲惠普最具代表性的遊戲本,直接配以「高性能」之名的暗影精靈 10,升級了什麽?

丨14 代 i9 / i7 處理器

升級 14 代 i9 和 i7 處理器,雖然是慣例操作,畢竟今年 1 月初 14 代酷睿處理器就已經全陣容亮相,惠普第一時間爲暗影精靈10更新了 i9-14900HX 處理器的版本。這顆 U 普遍被認爲是近年來酷睿中性能提升巨大的一款,它的目標受衆非常清晰,就是爲遊戲玩家、發燒友和專業人士打造。

縱向對比上一代,i9-14900HX 擁有 8 個性能核和 16 個能效核,P 核頻率參數從 i9-13900HX 標稱的 5.4GHz 提升到了 5.8GHz,E核睿頻從 3.9GHz 提升到了 4.1GHz,也就是說,它性能大幅提升的不只是單核,與前一代相比,多線程性能最高可提升 37%。

實際在測試時,橫向對比 AMD R9 7945HX 的性能差距,以核心數爲例,R9 7945HX 的數量只有 16核心32線程,加速頻率是5.4GHz,同樣是55W 的 TDP,核心更多、頻率更高的i9-14900HX 只會更香。

對比實際跑分數據,用CPU-Z軟件測試 i9-14900HX 的單/多核得分爲 900.4/11698.1。

用 Cinebench R24 測試,這部頂配版的暗影精靈10的單/多核多次測試的最高得分分別爲 117/928 pts。

在 CrossMark 裏,暗影精靈10 的總體得分爲 1992,生産率、創造性、反應能力的得分則分別爲:1858、2258、1681。

Geekbench5 的測試中,可以通過實用的日常場景和數據收集來衡量處理器性能,並給出 CPU 單核、多核成績。結果可見,酷睿i9-14900HX 處理器的單核成績爲 2198,多核成績 19132。

這顆采用英特爾高性能混合架構的 i9-14900HX 在側重考驗多核極限性能的 PL2 和側重考驗多核整體性能的 PL1 階段,從官方測試數據來看,比 i9-13900HX 的睿頻高了 0.4GHz,優勢還是相當明顯。

在實際測試中,通過 Stress FPU 模式對暗影精靈10 經過 12 分鍾的單烤測試,CPU 封裝功耗穩定在 90W,令人驚喜的是,其穩定性表現非常出色,CPU 溫度基本維持在 86°C左右,並未出現任何過熱現象;單烤時的性能核心頻率爲 3.2GHz,能效核心頻率爲 2.7GHz。當然,有點可惜的是,受限于體積和散熱,即便是開了一鍵起飛的「狂暴模式」,280W 的大功率充電適配器也沒法兒把 i9-14900HX 的多核頻率進一步拉上來。

而在更爲嚴苛的雙烤 20 分鍾測試中,暗影精靈10 也展現了其出色的性能。CPU功耗穩定在 62W,GPU 功耗卻能穩定在 116W 左右,全程火力全開,溫度控制兩者都控制在在 87℃ 左右。由于顯卡DB技術的加持,雙烤時功耗能夠實現動態分配,輕松達到 180W 的性能輸出,相比上一代暗影精靈 9,性能釋放的提升相當顯著。

雖然單核性能的提升能夠爲筆記本在日常任務處理中帶來一定的性能增益,但如今的遊戲大作往往更依賴于多核性能。因此,暗影精靈10 所搭載的 14 代 i9 處理器在多核性能上的表現,無疑會對遊戲體驗産生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在運行如「戰地 5」、「刺客信條:奧德賽」等 3A 級或多核優化的遊戲時,遊戲體驗得到了明顯的增色。

丨GeForce RTX 4060 滿血版

相比于 CPU 的直接拉滿頂配,新「中端甜點」RTX 4060 給出了 140W 滿功耗釋放:

RTX 4060 不止是制程、處理器、顯存全面升級,而且換用 Ada Lovelace 架構之後獨占支持的 DLSS 3 技術,賦予了這顆 GPU 強悍的 AI 計算能力,也帶來了很多人眼中 40 系列顯卡的最大賣點:光線追蹤技術。

可以說,i9-14900HX + RTX 4060,爲暗影精靈10 的整機性能體驗奠定了一個牢固的基礎。

通過 3DMark 中的Time Spy測試,可以反映出 GPU 和 CPU 在遊戲 PC 平台的 DirectX 12 基准性能,並且,它也特意爲 RTX 40 系列開發的基准測試項,納入光追特性,搭載 RTX 4060 的暗影精靈10 在 3DMark 中的跑分數據如下:

Time Spy:11217

Fire Strike:22948

從 3DMark 多項場景測試的跑分數據來看,暗影精靈10搭載的 RTX 4060 在針對 DirectX 12 的 Time Spy 基准測試中的性能提升並不是很高,顯卡的分數爲 10836,在針對 DirectX 11 的 Fire Strike 中的分數爲 27336……但這兩項數據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兩代中端 GPU RTX 4060 和 RTX 3060 的性能差距,尤其是考慮到 DirectX 12 是當前遊戲開發的趨勢,RTX 4060 的性能輔以 i9-14900HX 加持的優勢,意味著它能以 2K 分辨率高畫質順滑跑絕大多數遊戲。

在 CPU 和 GPU 升級換代之後,暗影精靈10 在遊戲整體性能輸出方面可以說是很強勢了。我測試的幾款遊戲,像是「古墓麗影:暗影」這款老遊戲,開啓 DLSS 爲性能,光追爲高,垂直關閉,最後的結果,平均幀率可以保持在 127fps,即便是在跑最高畫質的「賽博朋克 2077」時,2K 分辨率下,平均幀率也能達到 95fps;而「極限競速:地平線 5」在開啓最高畫質時,分辨率 2.5K,垂直同步關閉,光線追蹤爲高,DLSS 爲性能,可以穩定 158fps 幀率,

雖然是遊戲本,但偶爾需要應付日常辦公、生産創作等相關的使用場景,所以我們也特別針對此做了PCMark 10 的測試,它的得分爲:7715,應付辦公和創作向的個人運算設備來說,綽綽有余。

丨240Hz 刷新率屏幕

在 紅魔 和 ROG 的遊戲手機都已經上了 165Hz 高刷新率屏幕的今天,遊戲本用上 240Hz 刷新率屏幕好像並沒有什麽好吹噓的。主流價位的遊戲本中,包括戴爾遊匣 G15、聯想拯救者 R9000P,微星雷影 17、機械革命蛟龍 16 Pro 這些,也都提供上了 240Hz 屏幕。

然而,盡管從數值上看,240Hz 的刷新率似乎只是衆多參數中的一個,但這一特點在暗影精靈10身上,卻顯得格外耀眼。畢竟,高達 240Hz 的刷新率,最直接地改善了遊戲的視覺體驗,爲玩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暢與細膩。

如果說升級至酷睿 14 代 i9 處理器和 RTX 4060 顯卡所帶來的性能提升還不夠直觀的話,那麽240Hz屏幕所帶來的升級感則如同春風拂面般舒適。這種高刷新率屏幕帶來的體驗提升,並不僅限于遊戲,即便是日常辦公中簡單的鼠標滑動、頁面滾動,也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在 240Hz 的刷新率下,鼠標移動的細膩程度並且帶來的順滑感,是那些采用 60Hz 刷新率屏幕的創作本和輕薄本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在遊戲時,240Hz 屏幕的這種「細膩」和「流暢」更是變得尤爲突出,轉化爲更爲直接的「精准」和「順滑」。對于暗影精靈 10 這款遊戲本而言,240Hz 屏幕不僅讓人用過之後就難以割舍,更成爲了玩家在FPS遊戲中無法抗拒的升級誘惑。

當然,暗影精靈10也有一些小的爭議點。

連續幾代使用同一套模具,雖然設計簡潔大方、有系統的語言風格,但是久而久之就會缺少一點「新鮮感」,A 面 OMEN 標識也過于內斂沉穩。

同時,C 面電源鍵的設計雖然鍵位上一體化更強,但也備受爭議,盲打時容易誤觸到。

作爲一款 16.1 英寸的遊戲筆電,暗影精靈 10 的尺寸(369 × 259.4 × 23.5mm)和重量(2.4kg)都偏高,加上 280W 的電源適配器,便攜性比較差。

除了少許遺憾之外,我覺得在接口方面反而處理得「十分豐富」與「恰到好處」,豐富的地方在于常用的接口應有盡有:耳麥二合一接孔、2 x USB 3.2、電源、RJ45 網線、HDMI2.1、雷電 4,而恰好的是,把 1 個 USB 3.2 接口放在了右上角,可以滿足外接鍵鼠同時線束能更好整理的要求,並且,雷電 4 接口,支持 100W PD 充電、USB 4 速率以及 DP1.4 輸出,在同價位競品中屬于難得的高配了。

暗影精靈10搭載了最新 14 代旗艦級處理器、16.1 寸大屏、主流的硬件配置,而且它針對遊戲場景需求做了定向優化,這些都是該系列一直是惠普力推、受市場歡迎的差異點。

歸根結底,對于遊戲本這樣一個成熟的、競爭充分的 OEM 市場,能帶給用戶更好體驗的只會是差異,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可以確認的是,暗影精靈 10 就是一次亮點十足的升級。

1 阅读:143

尾巴鯨聞

簡介:科技資訊、數碼體驗內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