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前夕,莫迪政府又搞事情,印防長放話在巴基斯坦展開“追殺”

3號觀察室 2024-04-07 15:40:59

繼涉嫌暗殺海外錫克教人士與加拿大和美國鬧不愉快後,印度近日又因爲類似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

印度總理莫迪

兩名印度情報人員透露,印度政府下令在巴基斯坦開展海外暗殺行動,據說是受到了摩薩德和克格勃等知名情報機構的啓發。

對此,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先是否認了相關指控,聲稱希望與鄰國和睦相處。但緊接著話鋒一轉,又表示如果有人試圖在印度發動恐襲,哪怕他們跑到巴基斯坦,印度也絕不放過。

辛格這番言論被視爲“向巴基斯坦發出強烈信號”,巴方對此回應稱,印度政府慣會散播仇恨言論煽動民族情緒,尤其是在選舉期間,更是毫無底線地利用這種言論來拉攏選票。

根據巴方說法,印度政府在阿聯酋設立了情報組織,在全世界雇傭殺手策劃暗殺行動。自2020年以來,巴基斯坦已有約20名公民遭到暗殺。

印度防長辛格接受采訪

被雇傭的殺手通常是當地的犯罪分子或窮人,偶爾印度特工也會招募恐怖分子,利用宗教信仰讓他們相信自己殺的是“異教徒”。

據悉,印度情報機構在海外大搞暗殺是從2019年開始的,起因是普爾瓦馬襲擊事件。當時,印控克什米爾普爾瓦馬地區遭遇自殺式襲擊,不明武裝人員駕駛著一輛裝有炸彈的車輛朝著印度警察部隊沖過去,造成40多人死亡。

事發後,印度外交部隨即發表聲明稱,巴基斯坦政府對發動襲擊的武裝組織提供支持,印度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進行回擊。

盡管巴方多次否認與襲擊事件無關,但因爲正好趕上印度大選年,莫迪政府理所當然地展現出強硬姿態,並在贏得連任後宣布取消憲法賦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從而引起軒然大波,本來有所緩和的印巴關系也變得更加緊張。

克什米爾地區

衆所周知,克什米爾的歸屬向來是影響印巴關系的老大難問題,兩國都聲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爲此還打過三次印巴戰爭,局部沖突更是時有發生。鑒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擁有核武,克什米爾被認爲世界上地緣政治風險最高的爭議地區之一。

普爾瓦馬事件發生後,印度政府采取了更爲主動的策略,試圖在“境外勢力”制造襲擊之前就挫敗他們的陰謀,所以才有了之後的一系列海外暗殺事件。

去年9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公開指控印度政府涉嫌謀殺本國境內一名錫克教領袖,印方則堅決予以否認。兩國互不相讓,不僅打起了“口水仗”,還互相驅逐外交官,一度面臨斷交風險。

沒過多久,美國司法部也指出印度情報官員涉嫌在本國領土策劃謀殺一名錫克教領袖潘農,印度方面剛開始還不承認,反擊美方缺乏證據。但隨著兩國關系變得緊張,印度不得不給美國這個重要盟友一個交代。

從左到右分別是莫迪、拜登和特魯多

今年3月,印度方面調查發現,潘農被暗殺一事確實與印度特工有關,但否認了和印度政府的關系,稱其未經政府授權。

雖然這個說法很難讓人相信,但也只能調查到這了。美國因其所謂的“印太戰略”少不了印度配合,頂多是借潘農的事敲打一下印度。現在人家給了個解釋,美國也不好揪著不放。

美國不好惹,巴基斯坦可就不一樣了,所以辛格才敢公開點名巴基斯坦。再加上兩國長年積累的宿怨,印度政府的態度越強硬,對印人黨的選情越有利。

印度大選將在本月19日舉行,就選前民調來看,莫迪和印人黨連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即便如此,爲擴大選情優勢,莫迪政府依然用盡一切手段,除了對外制造矛盾,還在國內大肆打壓政敵,又是凍結國大黨銀行賬戶,又是逮捕平民黨領導人凱傑裏瓦爾,後者被認爲是最有希望挑戰莫迪總理之位的政客。

印度平民黨領袖凱傑裏瓦爾

可問題是,四面出擊真的能幫莫迪實現政治目的嗎?印度教民族主義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聚攏民心,可夜路走多了難免碰到鬼。同時得罪國內競爭對手和周邊鄰國,任誰看都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1 阅读:189

3號觀察室

簡介:關注社會時事,聚焦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