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山東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

新黃河 2024-05-11 19:10:50

去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今年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魯民〔2024〕23號)。

在11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民政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趙立傑介紹,結合山東省實際細化了具體政策,根本宗旨是加快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最終目的是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織得更密、紮得更牢。

《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救助誰”的問題。趙立傑介紹,傳統救助人群主要是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臨時遇困人員,現在要向低收入人口拓展。低收入人口不僅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還包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等,通過“分層認定”,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增強救助的針對性、精准性,使更多的困難群衆享受到救助政策紅利。比如,對于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和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一、二級重度殘疾人以及三級精神、智力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員,可單獨納入低保範圍。

“誰來救”的問題也進行了明確。山東省實行的是“1+N”的救助模式,救助主體多元,救助對象分散。社會救助資源分布在不同職能部門,民政部門主要負責基本生活救助以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醫保、教育、住建、人社、應急等部門負責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專項救助工作。中央和省級文件設計初衷是,通過發揮部門合力,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手段同頻共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衆。

“怎麽救”的問題是社會救助的根本和核心,《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提出“動態監測”和“科學提標”。“動態監測”是指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和數據庫,動態掌握低收入人口及其家庭支出驟增、收入驟減、收入無法持續穩定、財産遭受重大損失等反映家庭經濟狀況的有關信息,通過“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的手段,及時跟進施救,避免救助遺漏或重複救助。“科學提標”是指既盡力而爲,又量力而行,綜合考慮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用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力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救助保障標准。

“今年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健全低保標准與人均消費支出挂鈎、其他困難群體保障標准與低保標准挂鈎的動態調整機制,切實爲困難群衆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趙立傑說。

記者:趙璐 編輯:曹夢佳 校對:高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