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有金屬疤痕的白矮星很可能撕裂並吞噬了銀河系中的一顆行星

葫蘆科普 2024-02-28 17:50:35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白矮星,它的表面有一道金屬疤痕。這道疤痕是一顆不幸的行星的遺迹,它曾被這顆白矮星撕裂和吞噬。

白矮星是一種特殊的恒星,它們是質量較小的恒星在死亡後留下的超密度核心。它們的體積很小,大約只有地球的大小,但它們的質量卻相當于太陽的一半。它們的表面溫度非常高,可以達到幾萬攝氏度,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會逐漸冷卻和變暗。

這顆白矮星的名字是 WD 0816-310,它距離地球大約 63 光年,相當于 600 萬億公裏。它的表面有一條深色的金屬條紋,這是由它吞噬的行星或小行星的碎片形成的。天文學家以前認爲,這些碎片會均勻地覆蓋在白矮星的表面,就像一層灰塵一樣。但是,這顆白矮星卻不同,它的金屬碎片被它的磁場鎖定在一個位置,形成了一道疤痕。

"我們知道,有些白矮星正在吞噬它們的行星系統,就像太陽一樣緩慢冷卻的恒星,"這項研究的領導者、北愛爾蘭阿馬天文台和天文館的天文學家斯特凡諾-巴格努洛說。“我們現在發現,恒星的磁場在這個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讓白矮星的表面出現了一道疤痕。”

這項研究于 2 月 26 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上,它是對這顆白矮星的最新觀測結果。研究人員使用了位于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對這顆白矮星進行了兩個月的監測。他們發現,隨著這顆 "僵屍星 "的自轉,它的金屬疤痕也會隨之變化,這與它的磁場的變化相一致。

這說明,這顆白矮星的極地磁場把它吞噬的行星的金屬殘渣 "漏 "到了它的一個磁極上,就像一個巨大的磁鐵一樣。這些金屬殘渣主要是鐵、鎳和硅,它們是行星的主要成分。這些金屬在白矮星的高溫下會融化,形成一種類似于玻璃的物質,覆蓋在白矮星的表面。

"這道疤痕是行星物質的集中地,它被引導下墜的碎片的同一個磁場固定在那裏,"這項研究的合作者、西安大略大學名譽教授、阿馬天文台和天文館客座教授約翰-蘭德斯特裏特說。“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現象。”

這項研究爲我們揭示了一些關于白矮星和它們的行星系統的有趣的信息。白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恒星,它們占了所有恒星的 97% 左右。它們是恒星演化的最終階段,它們的質量在太陽的十分之一到八倍之間。當這些恒星耗盡了核聚變的燃料時,它們的外層就會像水果皮一樣脫落,形成一種叫做行星狀星雲的美麗的氣體雲。它們的內核就會收縮成一個白矮星,它們的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相當于一噸。

通過觀測這些白矮星,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的知識。我們也可以探索一些關于我們自己的太陽系的問題,比如太陽會不會變成白矮星?地球會不會被白矮星吞噬?白矮星的磁場會不會影響它們的行星?這些問題都是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尋找答案的課題。

0 阅读:54

葫蘆科普

簡介:來自星星的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