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爽子媽更癫的內娛女星媽是她?也太會精神操縱了吧!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2024-04-23 10:33:08

啊啊啊啊啊啊,年度最令人心碎的畫面來了

陶昕然在節目《是女兒是媽媽》中哭到青筋暴起。

陶昕然的情緒失控是源于節目設定了時空連線的環節。

她化身7歲時的自己和媽媽對話,在7歲的一天早上,她大哭著想讓媽媽陪她。

但是媽媽卻急著上班開會,爸爸在一旁罵她不懂事,從小被嚴格要求的她好不容易提出一次要求卻被拒絕了,她覺得非常傷心。

即便是現在回想起來她也覺得,有些時候會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孩子的情緒。

在這個節目中,陶昕然母女的相處,一直都看得令人揪心。

盡管陶昕然當著鏡頭說了很多童年傷痛,可是當母親認可自己的付出時,會瞬間繃不住,像是一個終于得到糖的小孩。

兩個人在這一刻抱頭痛哭。

羊之前寫過歐陽娜娜媽媽的教育方式,而陶昕然母女是東亞母女相處模板中非常典型的縮影。

就像上野千鶴子說的,女兒是母親最激烈的批判者,也母親是最狂熱的擁護者。

陶昕然雙重母女的相處之道

寬慰母親,寵愛女兒,療愈自己

都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就這幾段,隔著屏幕都感覺到窒息,真不知道姐這麽多年是怎麽過來的...

陶昕然在小時候考了98分,正常家長都會表揚鼓勵一下,但是陶昕然的媽媽直接給她打一頓,問剩下兩分丟哪了。

考了第四名,也是一樣,媽媽會認爲她前面還有三個人。

爲了不讓她有一絲驕傲,也會因此打她,理由是煞她的威風。

打她的時候,是用沒有葉子的竹子枝條打屁股,直接脫褲子打,哭了就立刻喝令她憋回去,不許哭。

拿了別人羨慕的成績回家就是一頓打,打的時候也不許釋放情緒,只能默默承受。

而這一切的高標准嚴要求,竟然是源于陶昕然媽媽的身份。

她是一個教師,出于自我虛榮,孩子考不過別人,她就覺得沒面子,便將這種原本就扭曲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

陶昕然用魔鬼訓練營形容自己的童年時光,在她的心裏有一個小小的種子,希望能夠上藝校。

果不其然,當她留下一封信准備離家出走去念藝校時,被父母抓回去又是一頓毒打。

在節目中每當提到童年的時候,陶昕然總是忍不住落淚,盡管現在已爲人母,那段時間依然是她心裏的一道傷痕。

這些事情,沒有過去,對她來說只是無奈地被動接受了。

當母親患病時,安陵容角色正在全網爆紅,她毅然選擇退圈三年全心照顧媽媽。

如今看到現在母親犧牲自己的退休時間幫自己帶娃,累到犯老毛病時,會一邊心疼得淚流滿面,一邊給母親刮背。

陶昕然沒有太多的記恨,現在還會寬慰自己的母親,覺得那時候母親一面拼工作,一面顧自己很不容易。

她選擇用相反的方式去養育女兒,女兒難過想哭,她理解女兒的情緒,允許她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

她的教育宗旨是絕對不用小時候自己承受的那一套教育方式,再去束縛女兒。

哪怕沒有當過母親,至少都是從孩子走過來,是知道孩子真正渴望的是什麽,是父母的認可和鼓勵,而不是打擊式教育。

看到陶昕然處理和母親、女兒的雙重母女關系時,想到了《爲何家會傷人》中所說的那樣,你無法療愈父母,你只能療愈自己。

陶昕然在自己可控的選擇中,選擇去寬慰母親,寵愛女兒,以此來療愈自己。

不同家庭的打開方式

各有各的窒息

在節目中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通病,她們在不同的場景下,說出了同一句話,我是你媽,我是爲你好。

因爲自己喜歡女兒長頭發就不讓剪頭,理由:我是你媽。

王珞丹媽媽也在節目中說了這句話,還要補充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

這句話的本質就是沒有把女兒當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自己的附屬品。

“我是你媽”這句話背後的權力口號是,我有權決定你的行爲和思考,當女兒不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時,自然會發生矛盾。

不同的相處,相同的症結,每個家庭,真是各有各的窒息。

王珞丹媽媽平時和女兒有摩擦的地方主要是兩點,邊界感和催婚。

在王珞丹媽媽看來,女兒是自己生的,那麽她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到了王珞丹家一通歸納,擺完之後,不僅打亂了女兒原本的置物習慣,連她自己也不記得放在哪。

給王珞丹逼的只能夠在物品上,貼著“謝謝媽媽,不要碰”的字條。

最讓人不解和不適的一段是王珞丹媽媽的催婚。

王珞丹過生日時,想把三次許願望的機會給媽媽一次,媽媽張口就來,把許願變成一種借機催婚的機會,王珞丹聽完大翻白眼。

即便擁有這麽優秀的女兒,母親對她最大的期許還是結婚嫁人。

趙曉棠的媽媽只比王珞丹大10歲,但是和女兒的交流相處,還是“中國式家長”的錯題本典型。

趙小棠在時空連線中說著當年自己被傷害最深的事,她當衆被老師痛罵覺得自尊心很受挫,結果媽媽不管不顧站在老師的一方去批判她。

聽到女兒哭著說童年傷痛時,她媽媽再次忽略她的情緒,輕飄飄說出一句:沒那麽嚴重吧。

趙小棠又一次試圖表達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傷害有多麽大,她說自此之後不再依賴于父母,她認爲父母並不是她堅實的後盾。

她媽媽比趙小棠更加破防,她認爲女兒在指責她不負責,不夠愛她,哭著說,太過分了,我討厭你。

看到這段,很多觀衆都非常能感同身受,當趙小棠提問,如果回到過去,媽媽是不是會選擇站在她那邊時,無非是想聽到母親一句肯定的回答。

可母親總是用在其他地方的付出來以此證明自己有多不容易,你就事論事,她談養育辛苦,不同頻的溝通,永遠是那個想要得到對方認可的人受傷。

最後,母親對此按下不表,女兒自省是不是自己該去體諒母親。

雖然在節目中,過後幾位母親都有表示對女兒的理解和道歉。

但或許那即刻的反應才是生活中的常態。

母親一生都在等待女兒的感謝,而女兒一生在等待母親的道歉。

有多少女兒終其一生,在他處獲得成就,卻始終無法在母親這裏得到一句道歉。

而這條在心裏未曾痊愈的傷疤,成爲無數東亞女兒心裏永遠的苦楚。

這些母親不愛女兒嗎?

當然不是,每次聽完她們吵架,感覺母親都是深陷在自己的主觀視角,很難做到去換位思考。

《少年抑郁症》中有一句話說得很貼切,她們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很難超越自身的局限。

東亞女兒們

被打擊式教育和控制欲淋濕的一生

剛剛上文提到,節目中所有家庭的媽媽都說了相同的一句話,我是爲你好。

羊想到了心理學家武志紅在采訪中說的一段話:

“很多家長說我愛孩子,爲了你好,但是要區分出,愛的對立面是控制,而控制就是你得按照我的來。”

電影《春潮》把母親的控制和蠻橫像是用放大鏡一樣,展現在觀衆面前。

郝蕾飾演的女兒角色郭建波,對于母親常年的唠叨和突如其來的批判大多數都在逆來順受,她只能用打開水龍頭用水聲沖去母親刺耳的話語。

或者是用手抓仙人掌的方式去宣泄,她沒辦法去對抗和反擊母親,只能傷害自己。

母女的關系是更爲複雜的親情課,一句我爲你好,可以成爲綁架親情的手段,也可以成爲母親合理化自己行爲的一種方式。

但是,控制並不是愛的表現,尊重和信任才是愛。

有一段視頻特別火,被成爲東亞孩子都能懂的時刻。

一位小女孩在演奏小提琴,她的指法靈活,琴聲悅耳,看得出她平時沒少練習,英國指揮家本傑明贊不絕口。

結束後,他轉向女孩的媽媽,看著一臉焦慮的母親,他問她是否覺得女兒漂亮和對演奏滿不滿意。

盡管剛剛指揮家已經肯定了女兒的專業能力,她還是在所有的問題中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指揮家老師對著母親說,如果我是你,我會說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孩子,她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演出。

但相比這一切,最讓我擔心的是她沒有笑。

母親將孩子看作自我的第二化身,只有孩子極度出色時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優秀。

這種投射經常會讓孩子有種展示品的感覺,似乎只有優秀才配當母親的孩子。

如果達不到,就會被劃分界限,落到“我怎麽有你這樣的孩子”的境地中。

這樣典型的東亞母女的B面是什麽?

有個廣爲人知的例子,谷愛淩的媽媽,谷燕。

到底是什麽樣的母親能讓谷愛淩說出,對不起別人的媽,我覺得我的媽是最好的媽。

當谷愛淩第一次參加積分賽時,因爲帶病上場,第一滑就出現了失誤,谷燕的第一反應是去給女兒提供情緒價值,說自己很爲女兒驕傲。

給足女兒安全感和信任感,讓女兒擁有掌握人生的選擇權,而不是一味地控制。

更重要的是不把女兒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谷愛淩從不會被要求應該感恩母親的付出,所以她的成長中獲得的更多的是來源于母親給予的鼓勵,而不是壓力。

都說一個人和母親的關系,決定和世界的關系。

羊今天寫東亞母女,並不是讓父親在該承擔有的家庭責任中美美隱身,在大多數的家庭配置中,父親是那個沉默寡言遠離紛爭的人,大衆對這個角色是一種無力的失望感。

東亞母女則是大多數家庭中都存在的一種集體性的關系困境,這種母女關系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感。

在家庭關系中女兒會更渴求得到母親的愛和肯定,當這份愛猶疑不定時,女兒該如何處置這份情感呢?

就像克裏斯鮑爾寫的《母親》,“有人試圖一鼓作氣地邁過去,有人選擇暗自修補它,有人一生都在追索它究竟是什麽。”

這似乎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但羊希望所有的女兒即便沒有得到來自母親的肯定,也要學會自我解綁和自我認同。

相比于等待一個搖擺的答案,倒不如重建內心的堡壘,成爲自己最堅實的後盾。

3 阅读:3073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1:55

    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而不是控制!當孩子被老師冤枉 應該站在孩子身後當後盾!因爲也許就是老師錯了呢!

  • 2024-04-23 19:24

    陶昕然的情感宣泄,讓人感同身受,也讓人深思家庭關系的重要性

  • hay
    2024-04-23 21:50

    不能只說“不要”兩個字嗎?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簡介:看臉界最懂娛樂八卦的,娛樂八卦界最會看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