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小仙女,不一樣的命運,長點心吧!

穿過大海來摸魚 2024-05-08 20:11:01

昨天看一個嫁到中國的UP主在網上吐槽自己被網暴了,原因是很多人向她喊話,讓她滾出中國!

這。。。。。。

啥人這麽極端啊,這年頭跨國婚姻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我逛商場的時候看到的留學生帶著中國女朋友溜達也沒見誰說三道四,那誰在相親的時候不是號召“睜眼看世界”,咋劇情不一樣了呢?

玩笑歸玩笑啊,找對象結婚是個人的事,不要太上綱上線,尊重他人選擇。

在我們的南亞鄰國,這裏堪稱女性地獄,在這裏大部分女性是不上班的,是不是有些小仙女內心有點小激動,還有這好事!

別急,看後面。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在2000年達到了最高值31%,從那以後,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在下降,2018年甚至跌到了21%。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發現,到2022年,只有10%的適齡印度女性就業或正在找工作。這意味著女性就業人口只有3900萬,而男性就業人數則高達3.61億。

那這些不參與職場內卷的小仙女都去哪了呢?

印度的官方數據顯示,只有32%的女性會在結婚後繼續工作,其中大多數人都從事農業生産。印度的制造業爲女性就業提供了大量的崗位,使得一部分不甘命運的女性找到了出路,但是這樣做需要付出的代價並不小,印度社會的傳統觀念對職場女性極不友好,離開老家走向城市在村口情報組織嘴裏通常會變成從事“雙修工作”。在這裏女性要想獨立就要面對舉世皆敵的窘境,除了個人能力還要有一顆強大的心髒,身邊的人往往不會理解甚至還會添堵,在他們看來,女人就該在家生娃做家務,錢賺的再多都白搭,父權文化之下,女性在印度被認爲是家裏的主要照料者,女性在外面工作則會被認爲是一種恥辱。

在印度,農村人口占比還是占大頭的,大部分女娃的人生會被消耗在家務、生育、甚至被轉賣。根據2019年印度的一項全國時間使用調查,印度女性花在無償照料工作上的時間是男性的8倍,而以全球平均來說,女性所花的時間是男性的3倍。

印度屢屢因爲性侵案件登上國際新聞頭條,盡管莫迪老仙一再要求加大打擊力度,對女性的侵害事件卻絲毫不見少。在印度每年數以千計的印度婦女被迫流産,每天至少有22名婦女因爲嫁妝的問題而慘遭殺害,每22分鍾就有一起強奸案件發生,每5分鍾就發生一起家暴事故。

在印度的神話傳說中,女性就是弱勢群體,印度人認爲結婚是女人高攀男人,所以要無條件傾家蕩産賠上嫁妝。結婚後,本分就是生兒子並且承包所有家務,即使丈夫提出最荒謬的要求,也必須惟命是從。而且,妻子對丈夫保持絕對的忠貞,不可逾矩,不然就要面臨被直系親屬“榮譽謀殺”(哪怕是親生兒子),想獲得重生的方式就是剝削另一個年輕女人的生命。

女人何苦爲難女人在這裏就成了必須通過傷害另一個女人來轉嫁自己的危機!

印度的宗教在女性問題上也是助纣爲虐,甚至親自下場。“聖女”一詞源自印度古老的傳統,其主要是挑選貧苦人家的年幼女孩進入寺院,爲印度教高級僧侶和婆羅門長老“服務”。女孩被告知成爲聖女,就是把自己奉獻給神,將會獲得無上的聖潔,高高在上的榮光,在印度女孩子成爲聖女,就意味著嫁給了神明,一生都要爲寺廟服務,不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結婚,也不可以與普通男子産生愛情。

而她們要延續洗禮那天的儀式,用身體來侍奉寺廟裏的長老和高級僧侶。聖女被僧侶視爲私有物品被隨意玩弄,絲毫不被憐憫和尊重,與奴隸沒有什麽區別。很多聖女年紀輕輕就患上了疾病,卻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醫治,因爲寺廟會不斷挑選新的聖女,沒有必要在她們身上花費金錢。

這種披著宗教外衣的“貢獻”背後有著深刻經濟考量,在印度高種姓的人地位高貴擁有大量的財富,低種姓的人生活困苦一輩子都無法翻身。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世襲制,高種姓的女子不能嫁給低種姓的男子,低種姓的女子想嫁給高種姓的男子,則需要大量的嫁妝。

根據國家犯罪記錄局的數據,2017年至2022年間,印度有35493名新娘因嫁妝不足而被殺害,平均每天有20名女性被殺。在天價嫁妝背後,是印度女性被騷擾、恐嚇、家暴、下毒、潑酸、勒死、浸進煤油、推進火坑燒死的一生。

印度女性地位極其低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很多人家根本就拿不出來女兒的嫁妝,又不願意將女兒嫁給低種姓的男子。那麽貧苦人家將女兒送進寺廟“修煉”就可以省下一大筆嫁妝錢,還可以減免佃租,如果祖墳冒青煙,女兒被某個高級僧侶看上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接近神明的誘惑與現實利益的壓迫下,這些可憐的女孩就成了交易的籌碼。1986年,印度政府迫于壓力,正式宣布聖女爲非法,但是有些地方,這種陋習還一直在延續。寺廟的僧侶繼續利用自身的特權,信徒們的愚昧,偷偷的養聖女。

公元前200年的《摩奴法典》,這是一部規範印度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的法典,其中就有關于嫁妝的規定。最初,嫁妝是一種象征女方家庭對男方的尊重和感激的禮物,也是一種保障女方在婚後的地位和權利的手段,通常是由女方自己選擇和控制的。而男方也會給女方一些彩禮,作爲對女方的愛撫和贊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制度就越來越畸形,印度被殖民之前,社會上高種姓婚姻中已形成高嫁妝的風氣,低種姓中則盛行男方支付彩禮的風俗。在這樣的印度,女兒不是父輩的貼心小棉襖,而是真真切切的賠錢貨。有研究基于印度17個人口最多的邦的家庭進行調查後發現,印度新娘嫁妝的平均花費,是新郎彩禮的7倍左右。而且印度很多地方,在新婚夫婦結婚的這段時間裏,但凡是節日、有兒子出生等特殊場合,新娘的家人都要定期給錢。

畸形的婚戀傳統之下女性大部分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據國外相關學者的研究表明,1960年至2005年間,90%的印度婚姻都是父母給子女選擇配偶。而承重的婚姻成本使得男女雙方在婚後往往都做不到“大度”,覺得是高攀自己的印度男人會指名要求新娘家帶來的嫁妝,很多女孩的父母會申請巨額貸款,甚至賣地、賣房來滿足嫁妝需求。

那些不“高攀”的姑娘會怎麽樣呢,答案是光明正大的被交易,在印度底層,童婚現象普遍存在,“如果我們結婚了,他們的壓力就會減輕,責任就會轉移到我們丈夫的肩上。”。“所以他們把我們嫁出去了。”貧困的父母會選擇趕緊把女兒“嫁出去”,既然高攀不起,又不願送進廟裏,那麽就會把女兒推向同樣貧困的階層,同時索要一筆彩禮。你想啊,男方花了那麽大的代價娶媳婦,別人高種姓的還能在嫁妝上賺一筆,自己呢?你猜這場建立在交易基礎上的婚姻會走向哪邊,想考驗人性嗎?等待她們的是無止境的苦難和壓榨。

印度針對嫁妝問題早已立法,禁止任何人給予、收取或教唆給予、收取嫁妝,否則將受到處罰,最高刑罰是終生監禁,可是每年由于這個問題死于“廚房火災”的新娘就沒少過。對于那些嫁不出去的女孩,她們的命運更是悲慘,有的被迫嫁給一家多個兄弟,有的被賣到其他地方做童養媳或性奴,有的甚至被殺害或自殺。

那些被婚姻禁锢的底層女性會在無止境的生育和勞作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而隨著印度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拒絕這種強加的不公命運,城市階層裏的單身女性越來越多,相較而言,她們往往接受過教育,具備更強的獨立性,既然婚姻帶來的是枷鎖索性不要也罷!所以女孩子想獨立還是要多讀書,掌握自己的命運。

那些在農村的女娃娃就只能默默承受“命運的饋贈”了,她們的確是不用上班,而是去地裏幹到死,她們往往十三四歲就會結婚,據數年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份公開的文件報告中說,全球“兒童新娘”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印度!

媒體曾經報道過印度的比德地區出現了“無子宮村莊”,爲了糊口,這些女性會和丈夫一起去種植園打工,而種植園的壓榨堪稱滅絕人性,不僅僅是生病、生孩子請假要罰款,甚至于上個廁所都會被罰款。罰款通常是收入的數倍,爲了每天承受下來十幾個小時的勞作減少休息時間,能夠掙到這三美元,這些女性選擇割掉自己的子宮,然而很多切除子宮的女性,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要依靠每天服用止痛的藥物才能正常生活,才能繼續在甘蔗園裏勞作。

印度女性悲慘命運並不能簡單解釋性別對立,而是應該看到,長久以來,印度特殊的社會環境對大多數人系統性剝削壓榨,女性被當成了轉移矛盾的工具,高層奴役底層,再忽悠底層去壓榨女性,讓弱者其欺淩更弱者,以獲得一種虛幻的強大感,是不是有一點三哥外交的感覺。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遇見真章就麻爪,果然是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曾經有人說過世界最後會印度化,如果是這樣的印度化那還是不要了吧。

0 阅读:208
猜你喜歡

穿過大海來摸魚

簡介:分享有趣的東西,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