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今天:3月18日臨沂告捷,龐炳勳、張自忠部殲滅日軍二千

清溪滗潭 2024-03-22 21:29:27

臨沂戰役,也稱“臨沂保衛戰”,是1938年發生在臨沂(今山東臨沂市老城區)的一場重要中日戰爭。這場戰役由李宗仁戰略部署,張自忠、龐炳勳等人指揮,旨在抗擊號稱“大日本皇軍中最優秀的‘剛軍’板垣師團”。臨沂之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取得了殲滅日寇2000余人的輝煌戰績,爲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雖然臨沂大捷沒有台兒莊大捷那麽聲名顯赫,且鮮爲人知。但實際上,臨沂保衛戰作戰之艱苦、意義之重大,在抗戰中舉足輕重。

臨沂地理位置圖

戰役背景臨沂是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齊魯襟喉、徐淮鎖鑰”之稱,臨沂的得失關系到隴海、津浦兩路的安危,是徐州東北的一個重要屏障。臨沂位于台兒莊東北90公裏處,若日軍攻下臨沂,則台兒莊不保;台兒莊不保,徐州則不保。所以守住臨沂,對保衛徐州至關重要。1938年2月,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坂垣第五師團主力坂本支隊及僞軍劉桂堂部約兩萬人直撲臨沂,企圖策應矶谷師團進攻台兒莊。第5師團是日軍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是有名的中國通,軍官多是少壯派,有所謂“鋼軍”之稱。“七七事變”後,先後參加了南口戰役、太原會戰等,是日軍在華北方面的主力。當時在臨沂的守備力量只是2000余人的保安團,根本無法抵擋來勢洶洶的日軍第5師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電令駐守在東海(今屬江蘇省連雲港市)的第3軍團團長龐炳勳火速馳援。

龐炳勳像

戰鬥過程

龐炳勳部趕到臨沂後,火速布防。但該軍團人員未滿編,名義爲軍團,實際只有一個師的兵力,約1萬余人,且裝備落後,每名戰士背上還背著把大刀。日軍投入了5個師團的力量,仗著裝備和兵力的優勢,輕松突破了外圍防線,臨沂形勢萬分火急。

李宗仁急令第59軍張自忠部增援臨沂的第3軍。59軍下轄2個師團,約2萬余人,且裝備遠高于龐炳勳的第3軍。“七七事變”爆發後曾主動向駐津日軍發起進攻。張自忠與龐炳勳曾經結怨,爲了民族大義,張自忠摒棄前嫌。龐炳勳認爲應該在臨沂周邊布防,而張自忠則認爲,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進攻,以攻爲守,擊敵側背。第五戰區最後采納了張自忠的方案。

張自忠像

3月14日淩晨,張自忠率軍晝夜強行軍趕到臨沂,全軍未作休整,暗渡沂水,向日寇“鐵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背發起攻擊,截斷敵人後方聯絡線。日軍始料未及,損失慘重,一夜之間,損失逾千。等日軍緩過神,組織起陣地防線時,中國軍隊遭遇了頑強地抵抗。59軍與日軍展開了反複且激烈的陣地爭奪戰,貼身肉搏。戰鬥至17日,59軍攻克奪取了日軍陣地。同日龐炳勳的第3軍逮准戰機,配合張自忠的59軍的正面進攻,猛襲日軍側背,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日軍,殲滅日軍第11聯隊第3大隊大部。打死打傷日軍2000余人,但59軍自身也傷亡慘重,付出傷亡6000余人的代價。營長傷亡三分一,連排長全體陣亡。

臨沂之戰中的中國軍隊

臨沂之戰中的日軍裝甲車

作爲日軍精銳且裝備火炮、裝甲車、飛機的板垣軍團盡敗與了中國裝備落後,只有機槍、迫擊炮和大刀,東拼西湊的雜牌軍,一時間中外輿論歡呼沸騰,中國抗戰軍心受到極大頗受鼓舞。蔣介石得知臨沂大勝,連夜致電李宗仁,傳令嘉獎張、龐兩軍。

臨沂大捷後的新聞報道

戰役影響

臨沂之戰的勝利對于台兒莊戰役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它挫敗了日軍由津浦路和臨沂兩路夾擊台兒莊的計劃,爲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其次,臨沂之戰的勝利提高了中國軍隊的士氣,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最後,臨沂之戰的勝利也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臨沂之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它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英勇無畏和頑強抵抗精神。張自忠作爲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官之一,他的勇敢和智慧爲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曆史,珍惜和平來之不易的生活,並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關注我,每日選取曆史上今天發生的事件,分享給大家。

清溪滗潭

往期文章:

曆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結束

曆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中國軍隊從越南凱旋歸來結束對越自衛反擊

曆史上的今天:3月15日 沙俄戰爭失利爆發二月革命建立臨時政府

曆史上的今天:3月13日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生​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