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生前並未給自己修建陵墓,駕崩後陵寢還被李自成焚毀

史海撷英 2024-01-21 08:53:35

具有500年曆史的康陵是著名景區十三陵之一,爲明朝第十帝武宗朱厚照的陵寢,位于昌平天壽山陵區蓮花山東麓。雖然該陵建制簡樸,但頗具傳奇色彩。康陵的故事,要從一位“奇葩皇帝”說起。

“奇葩皇帝”朱厚照因遊樂疾發英年早崩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後的長子,生于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二十四日,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初八日立爲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十八日,朱厚照即皇帝位,時年14歲。次年改元“正德”。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病崩,時年31歲。

朱厚照是曆史上頗受爭議的帝王,也是一位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一方面,他行爲荒誕,我行我素,肆意縱情,耽于逸樂,且重用宦官,致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另一方面,他時常上朝聽政,處事果斷,誅殺逆賊劉瑾。尤爲尚武,善于指揮作戰,多次平定叛亂和外敵入侵,有抵禦邊寇之功,爲明朝贏得20余年邊境和平。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顔叩關來襲,朱厚照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親戰,這就是著名的應州之戰。在他的指揮下,雙方大戰幾天,據《明武宗毅皇帝實錄》的記載:“是役也,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而朱厚照“乘輿幾陷,命勳等以捷聞于朝”,是爲“應州大捷”。

朱厚照

武宗之崩的原因說法頗多,其中一種說法較爲蹊跷。據《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載:“十五年春正月庚寅朔,帝在南京。癸巳,改蔔郊。夏四月己未,振淮、揚諸府饑。六月丁巳。次牛首山,諸軍夜驚。秋七月,小王子犯大同、宣府。八月癸未,免江西稅糧。閏月癸巳,受江西俘。丁酉,發南京。癸卯,次鎮江,幸大學士楊一清第,臨故大學士靳貴喪。九月己巳,漁于積水池,舟覆,救免,遂不豫。”“十六年春正月癸亥,改蔔郊。二月己亥,巡撫雲南副都禦史何孟春討平彌勒州苗。三月癸醜朔,日有食之。庚申,改西宮廳爲威武團營。乙醜,大漸,谕司禮監曰:‘朕疾不可爲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後,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丙寅,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四記武宗還京之日“戎服乘馬立正陽門下,閱視良久乃入”是不錯,但他其實是在勉力支撐。因爲,禮部此前曾擬定一個正式的獻俘儀,“上可其奏,值上弗豫,弗果行”,因病重而取消。同卷書記,三天後,武宗掙紮著出郊祭天,結果“嘔血于地,不能終禮”。武宗曾于十二月二十八視朝,但《明武宗實錄》記載的文字讓人揪心:“上力疾視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初一,武宗又親自致祭奉先殿、奉慈殿,拜見皇太後並出禦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及四夷朝賀。

朱厚照駕崩後,廟號爲“武宗”,“武”字的含義有“克定禍亂”“保大定功”“剛強理直”“師衆從順”等;而谥號爲“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核心字“毅”的含義是“至果殺敵”“強而能斷”。一年之後,朱厚照葬于昌平天壽山皇陵,史稱“康陵”。

嘉靖皇帝主持修建康陵,其名有安、樂、昌盛之意

據《明十三陵史話》載:康陵始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三十日,嘉靖元年(1522年)六月十七日完工,曆時一年有余。

古代帝王非常重視自己的陵寢,新皇帝登基後,不管年齡大小,多在繼位一年之後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給自己修造陵寢,且對陵寢的地形、風水極爲講究,盡顯福澤綿延、江山永固之意。陵寢修建期間,當朝皇帝要多次視察指導,建成後還要親自驗收。但朱厚照在位的16年間,他並沒有爲自己修建陵寢,直到駕崩後,才由他的繼任者,也就是堂弟朱厚熜,即嘉靖皇帝主持修建。

康陵總體布局沿襲前制,呈前方後圓形狀。前面有兩進院落,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爲陵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院內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間。第二進院落前設三座門,內建兩柱牌樓門及石供案。方院之後爲圓形寶城,也稱方城。在寶城入口處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樓。樓內豎聖號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明樓後寶城內爲墳冢,呈自然隆起狀。陵宮外有多處附屬建築,如宰牲亭、神廚、神庫、祠祭署、神宮監、朝房、果園、神馬房等。

康陵

古代帝陵名字的用字頗爲講究,多選用含有褒揚或吉祥之意的文字。“康陵”之“康”有“安”“樂”“昌盛”之意,典出《谥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陵名由內閣大臣擬定,初爲四個,進呈禦覽,明世宗欽定了“康陵”作爲陵名。

正德皇帝在位後時因何不爲自己修建陵寢,傳聞頗多。一說他繼位時只有14歲,年齡尚小,每日裏只是嬉玩娛樂,不理朝政,也不思陵寢修建之事。二說他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劉瑾爲首的宦官,由此宦官肆意妄爲,擅權跋扈。爲討武宗歡樂,把大量的人力財力用于修建豹房,並大規模擴建宮殿,致使財殚力竭,無力修建帝陵。

正德皇帝駕崩一個月後,嗣皇帝朱厚熜派禮部尚書以及司禮監、內宮監太監率欽天監官員到昌平天壽山蔔吉。十日後便畫出地形圖,並附上說明文字(即“畫圖貼說”),進呈皇帝禦覽,最後由嘉靖皇帝欽定吉壤,動工興建。因工期僅一年,所以康陵的規制較小,過于簡樸。

康陵地處十三陵西北部邊緣地帶,由于山脈走勢所限,故呈東西朝向。整個陵寢位于群山之中,綠樹掩映,環境幽靜,景色絕佳。嘉靖年進士、史學家王世貞曾到此祭祀,並賦《送子與祀康陵》詩:“佳城蔥郁鎖楸梧,武帝神遊定有無。金榜星辰千嶺逼,翠旗風雨萬靈趨。”嘉靖年進士、刑部員外郎王樵到此祭拜後也賦詩曰:“太行一縷遙,回環限夷夏。並河來九龍,中霄降萬馬。帝留待聖人,氣獨鍾天下。林光不受秋,松柏皆潇灑。”

康陵西依金嶺山,因五峰陡峭,形似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山”或“八寶蓮花山”,而當地人卻稱其“戀花山”。

朱厚照

據傳,武宗生性好色,經常以巡幸爲名,出宮尋找美女作樂。正德十二年(1517年)一日,他尋遊至山西大同梅龍鎮,在一家酒樓吃酒時,看中了美若天仙、活潑可愛的店主李龍之妹鳳姐,乃加調戲,並納其爲妃,封其兄爲官。誰知鳳姐福薄,在去往京城的途中,于居庸關歇息時,突然風雷交作,烏雲翻滾,天氣驟然大變。鳳姐受驚嚇暴病身亡。不久武宗又在尋遊時看上工匠之女劉氏和商家之女楊氏,納其爲妃。盡管朱厚照貪戀女色,但駕崩後無嗣,被葬于皇陵西北部的金嶺山下,于是其陵後的金嶺山戲稱爲“戀花山”,以諷刺其尋花問柳,生在花叢,駕崩在花下,而明廷爲了皇家的臉面,則把“戀花山”改稱“蓮花山”。

相對來說,康陵所處位置較爲偏僻,雖然地上建築曾遭到破壞,但地下玄宮構造嚴密,建築堅固,且有護陵官軍駐守,所以明清時期陵寢沒有被盜。民國年間,曾有多股土匪及盜墓者光顧康陵,並在寶頂上掘開盜洞,企圖盜竊陵內珍寶,恰逢連降幾天大雨,盜洞坍塌,將洞內盜墓者砸死,陵寢才免于厄運。

李自成曾焚毀康陵,清代乾隆年間修複

據《明十三陵探秘》載: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七日,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取居庸關,接著東進攻陷昌平州城。昌平鎮守總兵官李守鑅與農民軍拼殺,力盡自刎而死。農民軍殺進皇陵後,放火縱燒明陵,其中康陵燒得最慘。明末李自成率起義軍攻進北京,焚毀了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地面建築,不過萬幸的是農民起義軍沒有打開地宮,只是焚毀了地面建築,因此明武宗的康陵地宮保存的還十分完好。

直到清代乾隆年間,被焚毀的康陵明樓、裬恩門才得以修複,但建築規模縮小了許多,而祾恩殿及左、右配殿仍未複建,只留下基址。

2 阅读: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