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複中原之戰:大將李矩墜馬而亡,晉朝北方軍團覆沒

聊聊曆史 2024-04-17 09:52:34

325年,李矩心灰意冷,墜馬而死。李矩堅守中原14年,擊敗3位皇帝,多次收複故都洛陽,但孤木難支,終究回天乏術。

說起晉朝名將,你們會想到誰呢?北宮純千裏增援洛陽,大破胡騎;祖逖、劉琨聞雞起舞、中流擊楫、胡笳退敵,都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

其實,李矩比北宮純、祖逖、劉琨都厲害,只是沒留下足夠多的“成語”,故而很少人知道而已。

李矩,平陽人,西晉名將,在中原堅守14年,在胡騎的汪洋大海中開辟一塊基地,是晉朝北伐的希望所在。

14年戰鬥,李矩有3次機會可以扭轉局勢,甚至收複中原。但是,時局的糟糕不只是軍事上,還有複雜的政治鬥爭,李矩也回天乏術。

307年,司馬越成爲八王之亂的贏家,卻沒能高興多久。司馬穎雖然被殺,但他借助的匈奴劉淵、羯族石勒已經崛起,成爲司馬越的勁敵。

劉淵攻取平陽,建國“漢”,自稱是漢朝公主的後代。家鄉淪陷,李矩南下投奔司馬越,被安排去修建水利,隨後前往荥陽,協助裴純防守。

狼煙遍地的中原,李矩知道想要生存下來,必須招撫流民、發展生産,以及訓練士兵,以防測不測。練兵、理政、人脈,都是李矩的長項。

缺兵少糧荥陽,李矩用3年時間訓練出一支勁旅,人數不足一萬,卻非常骁勇善戰。劉聰、石勒、劉曜這3位皇帝,都是李矩手下敗將。

311年,司馬越與晉懷帝司馬熾關系惡化。爲此,司馬越決定帶兵出征,以討伐石勒爲名,尋找機會回到自己的封地“東海國”,遠離洛陽這塊危險之地。

司馬越帶走了京師軍團,以及文武百官,朝著河北出征。司馬熾當即下令天下兵馬“勤王”,以苟郗爲主帥,討伐司馬越。

前面是石勒的鐵騎,後面是司馬熾的追兵,司馬越惶恐不安,驚嚇而死。麾下20萬人馬頓時群龍無首,直接朝著“東海國”方向撤退。

王衍率領20萬人,如同喪家之犬,石勒則早已盯上了他們。羯族騎兵迅猛的速度,超出了王衍想象,石勒在甯平城追上他們。

羯族騎兵輪番射箭,如同圍堵獵物一樣,將20萬人消滅殆盡。王衍及其36位司馬家的王爺成爲俘虜,被石勒推倒牆壁壓死,司馬越的棺椁也被焚毀。

甯平城獲勝,劉聰信心滿滿,當即讓劉粲、劉曜、王彌、石勒殺向洛陽,俘虜晉懷帝,此爲“永嘉之亂”,神州陸沉。

永嘉之亂,世家大族紛紛南遷,逃離中原,但李矩留下來。此時,荥陽太守裴純早已逃之夭夭,石勒以勝利者姿態,對荥陽發起攻擊。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李矩知道石勒能打仗,且騎兵衆多,但紀律糟糕,可以用計取勝。爲了麻痹石勒,李矩把老弱藏在山谷,把牛羊放出田野,讓石勒劫掠。

石勒所部,除了精銳的羯族騎兵,更多的是流民、饑民。再則,攻克洛陽,王彌占了大頭,石勒沒啥好處,故而所部很少分到戰利品。

錯過洛陽的“分贓”,豈能錯過荥陽的劫掠呢?石勒大軍紛紛丟棄武器,去搶奪田野上的牛羊。

乘此機會,李矩預先埋伏的士兵沖出來,利用弓弩射殺石勒大軍。突如其來的進攻,石勒猝不及防,所部紛紛潰逃,陣亡一萬余人。

石勒畢竟是雄主,他很快就穩住陣腳,收集潰兵,卻也沒繼續戰鬥的勇氣。李矩兵力不足,加上劉曜襲擊後方,也沒有追擊石勒,荥陽之戰結束。

劉曜攻打郭默,匈奴騎兵氣焰囂張,與李矩、郭誦厮殺一個多月,不分勝負。此時,劉聰繼續派兵增援,決心滅掉郭默,李矩壓力更大。

爲了救出郭默,李矩說服張肇,讓他率500鮮卑騎兵協助自己。匈奴見到鮮卑騎兵,就如同老鼠見了貓,聞風喪膽。

李矩渡河迎戰劉曜,張肇的500鮮卑騎兵沿著河岸布陣,搖旗呐喊,策馬奔騰,震天動地。

果不出所料,匈奴認爲鮮卑主力參戰,趕緊逃走。劉曜不能阻止,晉軍借此機會發動總攻,匈奴全軍潰敗,死傷兩萬余人。

317年,劉曜攻克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晉滅亡。劉聰騰出手來,讓弟弟劉暢率3萬兵馬攻打荥陽,並下令石勒出兵協助。

李矩采取“詐降”與“示弱”戰術,把老弱士兵放在營中,誤導匈奴使者,讓他把消息告知劉暢,匈奴放松了警惕。

夜晚,李矩突然襲擊匈奴大營,劉暢倉皇而逃。不久,郭芝來增援,與李矩一起聯合追擊,3萬匈奴大軍被全殲,劉暢單騎逃走。

此時,鎮守洛陽的趙固本就不滿意劉聰,又擔心他治罪,便歸順李矩。如此,洛陽回到晉朝懷抱,李矩收複了京師。

劉聰惱火李矩,認爲晉軍之所以頑抗,是因爲晉愍帝還活著。如此,劉聰在青衣斟酒之後,讓人處死晉愍帝,斷了中原晉軍的想法,卻沒能如願。

晉愍帝死後,司馬睿在王敦、王導兄弟支持下,建立東晉。李矩則聯合劉琨、段氏鮮卑,一起出兵夾擊平陽,試圖摧毀匈奴總部。

晉軍兩路出兵,李矩連戰連捷,抵達绛縣,平陽人心惶惶。此時,如果段氏鮮卑的騎兵能殺過來,匈奴必敗無疑;只要劉聰戰敗,石勒滅亡就不遠了。

很遺憾,段氏鮮卑內亂,段匹磾誤殺劉琨,導致人心渙散。段末波叛變,段匹磾與段文鴦兄弟,反而投靠邵續,沒能給李矩增援,夾擊平陽計劃失敗。

李矩突襲平陽的舉動,讓劉聰十分惱火,便出兵10萬,以太子劉粲爲主帥,殺向荥陽。郭誦一千兵馬趁夜色渡河,襲擊並占據匈奴大營,殺敵數千人。

劉粲整頓兵馬,收集潰兵,然後圍攻營壘,與一千晉軍厮殺二十多天,卻沒能取得進展。李矩兵力不足,缺乏水師,卻匈奴有防備,也不能渡河增援。

大戰二十多天後,郭誦突圍,劉粲追擊,中途被擊敗,雙方結束戰鬥。此戰,劉聰以優勢兵力圍攻晉軍,表現卻如此糟糕,不由急火攻心,旋即暴斃。

318年,劉聰暴斃,劉粲繼位,霸占靳太後。靳准痛恨劉氏匈奴,便發動宮廷政變,將劉聰挖出來斬首,平陽匈奴皇族一千余人,也全部被處死。

接著,靳准派人向李矩投降,表示願意歸順朝廷。但是,劉曜、石勒的軍團進展太快,李矩還沒抵達洛陽,靳准戰敗投降劉曜,被夷滅三族。

石勒惱火劉曜搶奪功勞,便縱火焚燒洛陽,雙方各自退兵。李矩則消滅金墉城內的石勒士兵,又一次奪回洛陽,卻是一座空城,滿目瘡痍。

靳准之亂後,劉曜、石勒是兩個北方強者,都希望幹掉對手,一統天下。他們建立的王朝,分別是“前趙”和“後趙”,國號都是“趙”,也是蠻有意思。

北方混亂,祖逖也出兵北伐,李矩派人聯絡,准備幹一番事業。祖逖抵達淮北之後,與石虎連日激戰,站穩了腳跟,中原民衆都盼望晉軍到來。

祖逖、李矩能聯手,有希望收複中原,但東晉內鬥,毀了一切。王敦不滿意司馬睿過河拆橋,痛恨劉隗、戴淵、刁協,准備武力“清君側”。

東晉朝廷內鬥,祖逖憂憤成疾,不久病逝。弟弟祖約能力有限,不能完成兄長的事業,還率先撤退。如此,李矩再一次孤軍奮戰,陷入匈奴、羯族的包圍中。

沒有盟友,怎麽辦?李矩再一次把目光轉向劉曜,一起對付石勒。石勒得到張賓協助後,發展很快,幾乎占據了河北、山東,是劉曜的勁敵。

劉曜想消滅石勒,也希望李矩能出手,便同意李矩“歸降”。接著,劉曜從長安東征,李矩從荥陽北伐,一起殺向河北,與石勒決戰。

劉曜的前鋒大將劉嶽,骁勇無敵,石虎連戰連敗,被逼上了絕路。李矩再一次看到希望,只要石虎敗亡,劉曜元氣大傷,自己就有機會了。

誰知,曆史很有趣,劉曜大營兩次無故“驚營”,匈奴士兵鬥志全無。劉曜也不知所措,幹脆撤兵回長安。沒有劉曜,李矩孤軍迎戰石勒,處境更加艱難。

石勒拿下了河北,荥陽成爲一座“孤島”,糧食匮乏,瘟疫橫行,還沒有隊友支援。此時,郭默沒有繼續留在中原,他選擇渡江南下,離開北方。

郭默走後,李矩還繼續抵抗半年,卻無濟于事。325年,李矩身邊只剩下一百多人,他只能選擇放棄,帶著流民南下尋找出路。

行走到魯陽,李矩墜馬而死。張景、苟遠、骞韬、江霸、梁志、司馬尚、季弘、李瑰、段秀等親信帶著李矩的遺體,繼續南下,並將其安葬在襄陽。

李矩沒能順利南下,是東晉的悲哀。如果李矩來到襄陽,以他的能力與威望,足以影響局勢發展。出身寒門的陶侃,也許就選擇李矩作爲繼承者,荊州不會落入庾亮手中,桓溫也沒崛起的土壤,曆史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17 阅读:2871
评论列表
  • 2024-04-17 19:49

    還不曉得有這麽一號人,[點贊]

  • 2024-04-17 23:32

    司馬晉全史倒數第一的朝代就這樣了,宋清都可以在它面前自吹“鐵血大宋”“鐵骨大清”[流鼻涕]

    活在當下 回覆:
    宋的骨頭其實不算軟的,只是安于享樂罷了,晉室是真的骨子發軟。
  • 2024-05-16 14:00

    司馬氏狗賊禍國殃民 遺臭萬年